|
. H' ~9 U* `9 Q. g4 e
我国目前处于糖尿病前期(IGT)的人群比例高达50.1%,即每两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是潜在糖尿病患者,而其中的三分之一人群有机会发展成糖尿病。因此,在糖尿病前期就做好干预工作,对预防糖尿病的进一步发展尤为重要。' o- G+ |7 [0 m8 W7 z
" Q7 U+ b, u3 \ C8 \, A8 y
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水平介于正常人与糖尿病患者之间的代谢状态,包括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和葡萄糖耐量减退。现今,IGT患者靠生活方式的改变来干预糖尿病发生已经达成糖友们的共识,但在二甲双胍的用药上仍则存在分歧:有的糖友认为前期尽量不要吃药,用饮食加运动控制即可;有的糖友则认为二甲双胍有效率高,应该尽早吃。那么,到底孰是孰非呢?
5 e- C+ h8 z, G3 [& ?2 M+ Z1 T+ ]- y6 n" \. l) }
药物干预可提高预防效果+ D0 _% D$ k; j- T" |
/ V! H% e, ]8 e8 x" C
国际共识指南推荐,高危人群如IGT患者,仅靠生活方式干预往往不能达到100%预防2型糖尿病发生的目标,就算饮食和运动可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也无法能保证以后血糖不再上升,因而结合药物干预治疗可能会有所帮助。. Z$ o3 ?8 j$ V
! C! K4 X' w: F9 x0 z
有研究证实,在糖尿病前期通过二甲双胍干预治疗,10 年内IGT患者糖尿病的发生率下降了 18%,而另一个生活方式干预组的发生率下降了 34%。如果将二者结合起来,最终的干预效果可想而知了。+ ]- Q: l' h& W, Y7 {7 u) L/ U
- e$ u! Q! b( p/ [. N 二甲双胍是安全耐受的' X1 A% N y% _( L
/ Y3 v$ ]/ u& k; `! e4 p9 A+ W 二甲双胍是第一个被证明能预防糖尿病或延缓糖尿病发生的药物。肥胖是发生2型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二甲双胍通过降低脂肪量减轻体重,效果温和且持久,其对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也能防止IGT患者体重的增加。4 m) v( R7 \/ w9 b
~8 i2 M! H! g, x
不过,有的人还是会担心糖尿病前期用药的副作用。总的来说,二甲双胍有较好的耐受性,其最主要的副作用就是引起胃肠的不良反应,但这种反应会随着时间而减轻,在餐时或餐后服药可有效避免。( i e8 x. b! M' J! L# C( g, R
" _/ S* \& j' ^" o- }, { IGT患者不仅是糖尿病,也是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高危人群。除了能预防糖尿病之外,二甲双胍对心血管也有保护作用,可大大降低IGT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几率。4 C! K. {& M1 r$ P/ A
. R4 d& W6 o' H, ~1 y 生活方式的指导对糖尿病前期干预的作用不可忽视,但药物的干预好比给糖尿病的预防加上了一个保险,将二者结合,IGT患者才会离准糖尿病的界限越来越远。
4 D; q0 N8 u1 Q, t; p3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