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yp1985 发表于 2015-5-8 21:13:48

控糖的2年多的时间里总结的黄昏现象问题及心得

前文:我家杰杰是2013年3月12日确诊DM的,当时才2周多,和大家一样被残酷的现实摧残的筋疲力尽,还好,痛定思痛,心态及时调整过来,已经发生的事情,还是要正确面对,积极控制,我们必须前行!唯有如此,孩子才有希望!控糖的2年多的时间里,遇到了很多问题,也总结了很多问题及心得,在此仅仅针对1型DM患者在3+1方案上遇到的黄昏现象做个讨论,希望能对有同样困惑的朋友有所帮助或启示。(个人对2型DM的黄昏现象,及机体规律,了解不多,不再参考范围之内!)

一.       先科普黄昏现象是如何形成的:
      黄昏现象与人体内的生糖激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胰高糖素)在24小时内的节律性分泌有非常密切的关联。
通常情况下,人体内分泌的生糖激素从零点开始增加,至凌晨4:00~6:00达到高峰(黎明现象就是这个时段的升糖激素影响的,不过3+1方案的基础长效胰岛素大多数都是在睡前注射的,正好这个时段药效是最强的可以很好的遏制这个现象,所以黎明现象相对3+1方案出现概率很低);而下午的16:00~18:00是生糖激素分泌的另一个高峰,正常人的基础胰岛素分泌会随着生糖激素的增加而增加,来保证血糖的正常,但是1型DM患者却因为其体内基础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不能有效抵制生糖激素带来的生糖作用,而此时的外援的基础长效胰岛素由于时间的关系药效发挥能力已经很低了,从而导致黄昏现象。

二.       如何避免黄昏现象的形成:
      黄昏现象一直是DM患者(特别是3+1方案儿童及青少年)的阴影,度娘搜索网上的解决方案基本上也是来回转载,千篇一律,而且似乎对于2型DM患者针对性更强些,在此还在用胰岛素笔3+1方案控制且不想补针、也不想改用其他方案的青少年患者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1.首先,基础长效胰岛素采用地特(诺和平)的朋友,换成甘精胰岛素(长秀霖、来得时),因为甘精胰岛素相对与地特胰岛素药效更持久更稳定,且峰值不明显。
2.睡前的基础长效胰岛素稍加一个单位并且推迟一小时注射,目的是为了保证第二天下午基础长效胰岛素的药效。
3.中午吃膳食纤维类的食物(容易消化的),切记不可以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如肉类,目的是为了防止消化延迟,造成饭后3小时因食物形成的高血糖,务必保证饭后2小时血糖的正常化。
4.下午3:30运动量适当增加,运动可以增加糖的利用,使胰岛素的敏感性得到提高可以更多的分解葡萄糖,从而减少的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
5.晚餐提前半小时。

    如果综上所述还不能解决黄昏现象,则还可以考虑直接把中午的"速效"直接换成预混"50R”或者"30R”,可以更好的解决黄昏现象,不足的是多开销一支胰岛素~50R含有50%的短效成分和50%的中效成分,30R含有30%的短效成分和70%的中效成分,预混胰岛素中的第二波药效可以很好的把黄昏时段的血糖压制下去,具体30R与50R的选择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决定

   最后,我想说的是,作为DM孩子的父母我们一定要坚强,我们不坚强孩子更悲剧,父母是孩子坚强的后盾,我们要乐观的接受现实并且微笑的去面对,以身作则要用自己的态度去感化培养孩子的态度及其行为,多让孩子接触社会,融入社会,要特别特别注重孩子的心理建设,控糖是为了身体,心理建设也非常非常重要,务必同步进行。


zx104105 发表于 2015-11-12 17:52:31

楼主 能否留个联系方式 你的贴很好我家宝宝两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控糖的2年多的时间里总结的黄昏现象问题及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