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679|回复: 0

常吃杂粮不一定能有效控制血糖

[复制链接]

升级   0.18%

该用户从未签到

97

主题

103

回帖

101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016
发表于 2015-6-18 19:5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曾有研究证明,因为杂粮的饱腹感相对精细粮更强,所以如果能正确进食粗杂粮及杂豆类,对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十分有利,但这并不代表糖尿病患者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多吃杂粮。那么杂粮对糖尿病患者到底是有好处还是有害处?$ r6 z$ B  T0 ^* k+ J* L2 a" N+ |

! }7 Z1 J, j' O  应用同样的杂粮替代白米白面, m! g1 R2 m) X
& y3 O! B: O! v8 v
  不同粮食中所含的淀粉和热量差异并不大,如100克粮食的淀粉含量都在70%-80%之间,而杂豆也在60%左右。所以说,吃一样量的杂粮和精白大米,那么摄入的淀粉量也应差不太多。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每日饮食的碳水化合物总量必须严格控制,决不能以为吃杂粮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多吃。* \. l: |5 _+ W4 J, |

. o, a- o, ^. M. f  糖尿病患者正确吃杂粮的做法是,至少是用同样数量的杂粮来替代过去所吃的白米白面,最好能够比此前所吃的粮食总量略有减少。比如说,原来每天吃250克大米(两碗半白米饭),现在改成200克甚至150克杂粮。因为杂粮的饱腹感更高一些,营养价值也更高,它完全可以在减量的同时避免饥饿,避免发生低血糖。
+ U) ~% X# X2 F1 u6 o
6 |/ F3 {; a+ E; z, I4 Z  放心大吃粗粮不利于长期血糖控制
% t3 N: _2 Z$ Q
, j5 |" h) D/ c6 V2 [! `9 e- C  杂粮的品种多样,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反应也不一样。如黏小米、糯玉米等黏性粮食品种,患者餐后血糖反应都是非常高的,并不逊色于白米白面,甚至会更高。但是大多数糖友说到杂粮就会想到玉米,而且认为糯玉米非常可口,于是放心大吃,导致血糖难以控制。2 W$ F6 q/ \, z

) n- @: D/ l9 `! K6 \( ?  另一个非常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买到或吃到了“伪杂粮”的主食产品。现在市场上这样的情况相当普遍:全麦面包和全麦馒头有名无实,其中只放了少量的麸皮,其实本质上还是松松软软的白馒头;号称玉米窝头,其实放了不少白面粉在里面;号称玉米饼,其中不仅是白面为主,还加入了泡打粉,让质地更加松软,结果是消化速度特别快,血糖反应相当高。类似的还有什么荞麦粑、紫米发糕、玉米发糕之类。$ W. R- U& C- a8 k

1 L$ u6 _. w$ e8 u6 e/ m) O  超市卖的八宝粥预混米也一样,其中大部分是精白米,只是象征性地放少量杂粮豆子。精白米是目前市面上最低成本的粮食,其他杂粮成本高,少放点就显得便宜。消费者也习惯于大米为主,少量放点杂粮点缀,口感上更柔软一些。这样以白米为主料的所谓杂粮粥,当然没法把餐后血糖反应压住。
  e. e2 l0 M) x6 G" W. P: R% w
" j' Z* q3 ^4 ~* q9 o  还有就是那些号称适合糖尿病人的“营养麦片”“粗粮饼干”之类产品。香甜的营养麦片哪里有燕麦片的控血糖效果?倒是大量糊精兑出来的,比吃白米饭还要糟糕。粗粮饼干们则是打着增加纤维的旗号,添加了高水平的脂肪,非常不利于长期血糖控制。5 q2 a+ O+ ]! f0 D# i* t8 B" n

1 B3 W: |9 \; n' |" j  控制血糖不是把鱼肉蛋奶等换成杂粮" P- F* S" t& {0 {# X& _: C: a" T9 W
8 _8 L7 H) X/ j, Z& P9 W
  所谓搭配不当,就是只吃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蔬菜和高蛋白质食品摄入不足。对混合膳食血糖反应的研究证明,含有大量蔬菜和高蛋白质食物的混合食物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反应。比如说,原本早上喝豆浆加蔬菜包子加凉拌菜,虽然是精白面粉制作的,但有豆浆和蔬菜,总体血糖反应就会降低。有些居民听说杂粮粥好,就把豆浆省略掉,用杂粮粥来配合蔬菜包子,结果是增加了总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其结果就是餐后血糖数值上升。5 ?+ i6 h9 A' ?9 L
) d3 ]+ w! ^# t4 C% V( _$ M& P0 ~
  所以,控制血糖的方法绝不是大量吃杂粮,不是把鱼肉蛋奶豆浆豆腐坚果蔬菜换成杂粮,而是只把精白米精白面粉的份额部分换成杂粮,其他食物都必须充足配合,达到整体的营养平衡才可以。
% D( J- `( g! {) }
  `& C, v$ b3 V) ]" Y4 G5 }  糖尿病的具体防治措施如下:7 w' k7 ]/ _% {9 ^2 y
. V+ J( w4 S: q# j4 w% S& p! C% p
  一宣传教育由于约有半数以上的早期患者并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常不能及时确诊和得到防治,因而要大力开展糖尿病宣传教育,让已确诊的患者了解糖尿病并逐渐熟悉饮食,运动,用药和尿糖、血糖监测等基本措施的综合治疗原则,配合医务人员提高控制质量;让50岁的对象,尤其是前述高危对象,每年做一次餐后2小时的血糖筛选检查,使无症状的患者尽多尽早得到确诊和防治。
5 _+ i( b( c9 }& d0 M
1 P+ s8 D/ B( m. A: A: R" ]* U7 ~  教育内容中尚需包括长期坚持饮食治疗的重要意义,尿糖和血糖仪检测方法,必须注意胰岛素治疗者,还应学会无菌注射法,低血糖反应及初步处理等。
  o! w; ~7 v+ w; n. x) H0 G/ A4 w% g! K$ N& ?6 K  L
  二饮食治疗适当节制饮食可减轻β细胞负担,对于年长、体胖而无症状或少症状的轻型病例,尤其是血浆胰岛素空腹时及餐后不低者,往往为治疗本病的主要疗法。对于重症或幼年型Ⅰ型、或脆性型病者,除药物治疗外,更宜严格控制饮食。饮食中必须含有足够营养料及适当的糖、蛋白质和脂肪的分配比例。
www.tnblt.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