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羊 发表于 2015-7-19 08:59:40

胰岛素泵的1型DM朋友


基本介绍:
1.   1型糖尿病(胰岛素的作用、种类、起效时间的区别)
2.   胰岛素泵的基本概念
基础量、大剂量等
食物的总体升糖指数(为什么要使用不同类型的餐前追加量--正常大剂量、方波、双波)
3.   碳水的计算
4.   了解自身规律,以及对于血糖调控及胰岛素泵使用的意义
1U胰岛素早、中、晚对应的碳水;
1U胰岛素早、中、晚的降糖幅度;
1g糖的升糖幅度及低血糖处理问题;
胰岛素效率问题
5.两步用好胰岛素泵
基础量的设置;
餐前量的计算;

小羊 发表于 2015-7-19 09:01:03

如果我们掌握了完善的糖尿病调控知识,如胰岛素的分类和起效的时间、饮食的碳水计算、食物的升糖指数以及胰岛素泵的熟练使用技巧等,我们1型糖尿病朋友可以很大程度上摆脱了糖尿病对饮食、行动的限制,重获饮食和行动的自由。第一部分 1型糖尿病介绍
1型糖尿病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1型糖尿病以及常见胰岛素的种类
基本来说,1型糖尿病的起因基本分为自身免疫型和特发型。也就是说,我们自身分泌胰岛素的细胞—胰腺β细胞由于自身的免疫系统攻击(自身免疫型)或特定原因(特发型)受到了极大的破坏,使得我们自身所需的绝大部分胰岛素无法分泌。

目前,对于1型糖尿病,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也就是唯一的办法是:注射外源性胰岛素,以补足我们身体所缺少的胰岛素。
那么胰岛素有什么作用呢?

胰岛素的作用
胰岛素虽然只是人体分泌的众多激素中的一种,但是,其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打个比方来说,我们日常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经消化吸收后,可以很容易的转换成我们人体可以利用的糖分—葡萄糖,这种糖分散布在血管和组织液中,就如同汽车的燃油一样。
如果有过多的糖分,人体也可以将这些糖分存储在肝脏等器官中。当然,肝脏等器官在我们体内缺少葡萄糖的时候,也会释放出储存的糖元,形成葡萄糖。

而这些糖分要真正被利用起来,让我们能够跑、跳、思考,就需要进入到我们的细胞中。如果没有了胰岛素,这些在血管和组织液中的血糖,根本就没有办法被转移到我们的细胞中。也就是说,即使有了那些燃油,没有了胰岛素,我们人体这辆车就根本开动不起来。

一句话说:胰岛素是我们人体自身分泌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激素,而1型糖尿病人绝大多数的胰岛素分泌能力都已经被摧毁了。所以需要注射外源性胰岛素以补足。
题外话,通过上面简单的描述,相信大家对于1型糖尿病人是不是必须要打胰岛素的问题,以及打胰岛素会上瘾的谣言就有了科学而准确的答案了。

如果我们在1型糖尿病人必须要使用胰岛素这一点上已经达成了共识。那么,我们要使用什么样的胰岛素呢?各种胰岛素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应该怎样合理选择胰岛素呢?胰岛素的种类
既然我们要使用胰岛素,我们就有必要对我们使用的胰岛素的种类和起效时间,尤其是起效时间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所使用的胰岛素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只能使用动物胰岛素,如猪胰岛素等,到现在的人工合成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的普及,是一个很大的飞跃。我们能够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胰岛素,以适应自己的生活和调控血糖。在泵中,比较常用的是人工合成人胰岛素短效R及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分别简称为短效R及超短效胰岛素。先介绍短效人工合成人胰岛素R吧。

短效人胰岛素R

这是和我们人体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完全一样的胰岛素。不过,这些人胰岛素制剂是采用人工培育和合成的技术,生产出来的。普通的短效人胰岛素一般被简称为R,或者短效R。
常见的短效胰岛素商品名有诺和灵R、优泌林R、甘舒霖R等。

超短效胰岛素

又被简称为速效胰岛素。其实,这类胰岛素是胰岛素类似物,和人胰岛素的分子结构是略有不同的,但是能起到人胰岛素的效果。正因为其分子结构进行了略微修改,所以,胰岛素分子之间的粘连性大大减少,注射入体内后,比人胰岛素更容易被人体吸收,以达到注射后就能快速起效的效果。
常见的超短效胰岛素有门冬胰岛素(商品名如诺和锐等)和赖脯胰岛素(商品名如优泌乐、速秀霖等)。
目前,因为这类胰岛素起效快,打完就可以进食,而且胰岛素的遗留效应短,利于调控,越来越多的病友选择在泵中使用这类超短效胰岛素。我们后续的泵的调控介绍也会大多以此类超短效胰岛素作为参照。

皮下注射胰岛素的起效时间
短效胰岛素R
一般注射皮下后,30分钟开始生效。经常使用这种胰岛素的病友一定被告知过:注射完30分钟开始吃饭。
短效胰岛素R的起效时间一般有6-8小时,其中,起效的高峰期大致在4-5小时左右。
超短效胰岛素
一般注射后5-10分钟开始起效,打完就可以进食。起效的高峰期大致在3小时左右。
如下图所示。

虽然我们使用了人胰岛素短效R或超短效胰岛素,但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我们使用胰岛素采用的是皮下注射的方式,胰岛素只能被缓慢释放;而不像正常人群那样通过自身分泌胰岛素直接进入血液,所以,我们的胰岛素使用有一个释放期,饮食的结构也需要根据胰岛素皮下释放的这种特点,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正和考虑。 胰岛素起效时间 从上面的短效R和超短效胰岛素的起效示意图大致可以看出,在我们进食后2小时左右,超短效胰岛素的遗留大致还有约1/3左右,而短效胰岛素R的遗留大致还有1/2左右。
对于这部分在餐后2小时仍然持续释放的胰岛素,我们在分析餐后3小时,4小时,下一餐前血糖的时候,以及加餐的时候,要予以一定的考虑。这样,才能更清楚的摸清自己的血糖变化规律,并且调控好自己饮食的总体升糖指数及活动规律等。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人的体质情况不同,注射部位不同,注射完胰岛素后,起效的时间和高峰会略有差异。另外,门冬胰岛素和赖脯胰岛素也是不同的超短效胰岛素,其胰岛素的起效时间和高峰也有一定的差异。上面的示意图只是希望能让病友们弄清楚这些胰岛素起效时间的差异,具体的实际情况以及在自己身上的反应,还需要病友们自己多监测血糖,多观察,多总结。
好了,我们又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食物的整体升糖指数。我们将在后续进行详细的解释。

小羊 发表于 2015-7-19 09:06:19

第二部分 胰岛素泵模拟人胰岛素分泌
我们在使用胰岛素泵的时候,最常听到、最常用到的有这么几个词汇,基础量(Basal),餐前大剂量(或者叫餐前追加量,Normal Bolus),方波(Square Bolus),有的还有双波(Dual Bolus)等。刚开始接触是不是有些迷惑?
没关系,先记住这几个名词,让我们慢慢来。等我们都弄懂了这些都代表了啥,我们就知道怎么用了。
      首先,我们从基础量说起。

什么是基础量(Basal)

提到基础量,就不得不提到我们人体本身的胰岛素分泌规律了。
一般来说,我们人体是一直都能分泌胰岛素的。在我们进餐时,我们摄入的食物迅速转换为血糖。这个时候,我们人体自身的侦测系统就会发现血糖升高,相对应的,我们的胰腺开始大量分泌胰岛素,以对付这些纷纷而来的葡萄糖。所以,在我们一日三餐进食的阶段,我们的胰岛素分泌是高于平均值的。

但是,在不进食的时间,我们是不是就不需要胰岛素了呢?

需要的。我们人体任何时候,即使不进食的时间,也需要分泌一定量的胰岛素,只是这部分胰岛素的量非常微小而已。但是,这种持续的微量胰岛素分泌对于我们身体的正常代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胰岛素泵的基础量,就是试图用每小时注射很少量的微量胰岛素,来代替我们所不能分泌或缺少的那部分微量胰岛素,从而使我们的身体处于正常的状态下。

什么是餐前追加量(或餐前大剂量,Bolus)
前面提到,正常人的胰岛素分泌能够保证即使在进食的情况下,也能随之大量分泌胰岛素,将体内的血糖维持在7.8mmol/l的水准下。有些人群目前还不是糖尿病人,但是,胰腺分泌已经不胜负荷了,这样的人群叫做糖尿病前期。糖尿病诊断的标准是什么?相信部分病友还记得,其中,有一个指标就是: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

也就是说,正常人群的进餐时血糖会被自身分泌的胰岛素维持在7.8mmol/l之下;部分属于正常人群,胰腺分泌能力有点不胜负荷,但还未被确定为糖尿病人的进餐时血糖被自身分泌的胰岛素维持在11.1mmol/l之下。

这样说完,相信大家有些理解为什么餐前要打胰岛素,以及胰岛素泵餐前追加量(也有人习惯地称之为餐前大剂量)的概念了?



也就是说,正常人群,进食的话,就需要分泌大量的胰岛素;而我们1型糖尿病人,就需要在餐前注射大量的胰岛素以对应后续的进食。这就是餐前追加量(或者叫餐前大剂量)的来源。

又回到原来的疑惑,正常追加量(Normal Bolus),方波(SquareWave)以及可能的双波(Dual Wave)等这几种餐前追加量有什么区别呢?我们该怎么使用这几种不同的餐前追加量?

不用着急,要搞懂这几者之间的区别之前,我们先学习一下前面提到的食物升糖指数的概念。什么是食物的升糖指数

      大家经常听到升糖指数(GlycemicIndex),那什么是升糖指数,升糖指数代表了什么呢?一种升糖指数简单来说就是它所含有的碳水化合物被你消化吸收后,在体内转换成葡萄糖的速度快慢。
人体对葡萄糖的吸收速度是很快的,一般口服后,两小时内能够被100%吸收,所以把葡萄糖的升糖指数定义为100。那么,像米饭,一般吃完后被人体吸收的速度相对来说为葡萄糖的60%-70%,那么其升糖指数就是60-70。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现有些糖尿病病友吃东西的时候,查查升糖指数,升糖指数高的就不敢吃,升糖指数低的就多吃一些。因为他们觉得吃升糖指数高的食物升糖快,比较危险;而升糖指数低的食物升糖慢,比较安全。这样的做法是不是正确的呢?
答案是否定的。在这个地方,我们将引入一个新的概念—食物整体升糖指数。

食物整体升糖指数
      我们的饮食是多种食物的组合,进食后,整餐的升糖指数不是完全取决于一种食物的升糖指数。另外,即使升糖指数比较高的食物,多次分开进食,其整体升糖指数就会下降。这也是部分糖尿病病友采用分餐制的原因。
上图中,您可以看出,当进食习惯改变时,整体食物的升糖指数有可能发生变化。而多种食物混合进食,也会造成我们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发生改变。就以前面说到的米饭为例,单独进食的话,可能升糖指数在60-70之间。如果我们搭配很多的菜一起吃,人体对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变慢,升糖指数就可能会变成50甚至40左右了。
所以,我们要关注我们饮食习惯造成的整体食物的升糖指数改变,而不是单独关注某一个食物的升糖指数。

好了,介绍完食物的升糖指数和整体升糖指数这两个概念之后,我们将回到之前没有解决的问题了。

为什么泵中的餐前追加量(Bolus)有那么多选择,很多泵中有如正常追加量(NormalBolus)、方波(Square Wave)和双波(DualWave)等多种餐前追加量?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种选择?我们又该如何选择这些功能呢?

在详细的解释之前,我们先揭晓答案。胰岛素泵中的餐前追加量有多种选项的原因就是:我们可以利用这多种餐前胰岛素追加量方式作为工具,让注射后的胰岛素释放曲线最大程度地贴合我们当餐食物的整体升糖指数。胰岛素泵餐前追加量
      前面已经提到,在我们进食的时候,可以用胰岛素泵的餐前追加量为我们的身体补充进食所需要的大剂量胰岛素。如果一次性输入餐前追加量的话,胰岛素是一次性进入我们的身体。然后,在皮下组织液的作用下被稀释,慢慢进入我们的血液,对付进食后血管内浓度上升的葡萄糖。一次性注入胰岛素的话,基本上,胰岛素的起效和胰岛素的种类以及被体液稀释的时间有关。这个过程,在我们身体内,是基本不太变化的。
      那么,我们进食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什么呢?
      让我们饮食的整体升糖指数尽量匹配胰岛素的起效时间图。
         这样的做法有什么好处?
当我们进食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慢慢被身体分解,最后形成葡萄糖,进入我们的血液。如果胰岛素的释放过程和身体吸收葡萄糖的过程匹配的话,我们就可以使得血管中糖分最多的时候,体内的胰岛素浓度也最大;身体内糖分比较少的时候,胰岛素也会较少。就如同两军交战,胰岛素大军的排兵布阵和体内的葡萄糖大军的排兵布阵一一对应,势均力敌。从而,有效的防止了高血糖和低血糖。
      可以想象,如果我们体内的胰岛素浓度相对于葡萄糖浓度来说,偏低,那么,我们体内的血糖会上升;如果我们体内所需胰岛素的浓度超过了身体内的葡萄糖浓度,那么,我们的血糖会下降。 当然,由于每个人身体的吸收千变万化,饮食也是多种多样,要做到胰岛素的释放过程和我们饮食的整体升糖指数完全一致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让两者更匹配一些,以避免血糖的暴起暴落。


我们已经知道了餐前追加量的作用,也知道了餐前追加量和我们摄入的饮食的整体升糖指数如果有差异的话,会造成血糖的暴涨暴跌。但是,我们的饮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也会随时加餐,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难道只有调整我们饮食的整体升糖指数这一种办法吗?那我们的饮食不是太机械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为了让我们的食物整体升糖指数和我们注射胰岛素的释放过程同步,我们还可以调整所注射胰岛素的释放过程,让这个餐前注射胰岛素的释放更贴近我们食物的整体升糖指数。这就是方波和双波的作用了。
好了,我们开始讲方波。

餐前追加量之方波(Square Wave)

      相信我们很多人都有赴宴的体会。在酒宴中,所有的菜品和主食并不是一次性端上桌子。菜那是一盘一盘的上啊。这样的情况,对于我们I型糖尿病人就是个很大的麻烦。因为,在酒宴中,我们进食的时间常常是持续2小时、3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这个时候,我们所进食的食物整体升糖指数会变得很平缓。
      如果提前打一个餐前追加量,可能菜还没上完,我们就低血糖了;如果不打就吃,那可能吃着吃着我们就高血糖了。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这种情况下,方波就发挥了它的作用了。
方波餐前追加量就是胰岛素泵会在你设定的时间内,譬如1小时,或2小时,将你所需要的餐前追加量平稳而缓慢的注入你的体内。这样,你的胰岛素释放速度就会变得平缓。使用方波后,只要你饮食总量不超标,慢慢的享受酒宴中的菜品和各种主食,你的血糖的上升和下降就会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辅助以血糖监控,你完全可以美美的享受你的酒宴,而不会碰到血糖的暴涨暴跌。


现在大家理解了方波该如何使用了。不过还是需要提醒:
1.使用方波让血糖平稳的前提是,摄入的食物总量,尤其是碳水化合物总量与对应的胰岛素剂量要一致;
2.方波的时间设定还是要凭着对自身的了解以及饮食的时间灵活控制,需要经验的积累。
好了,现在我们了解了方波的重要作用和使用场合。那么方波只有这一个作用吗?
不是的。方波的作用非常大,也非常普遍。
    因为方波可以用来调整胰岛素的释放曲线,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方波的时间,单独使用方波,以匹配我们食物的整体升糖指数;我们也可以结合正常餐前追加量(NormalBolus)来使用,让我们的饮食和血糖调整更加灵活。
   如果我们将餐前追加量(NormalBolus)和方波追加量(Square Wave)结合在一起,同时使用的话,我们就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双波追加量(Dual Wave)。

餐前追加量之双波追加量(Dual Wave)
    打针或用过泵的病友们可能您有这样的体会,很多时候,我们打了餐前追加量或者直接打针注射一个剂量后,发现我们的血糖经常存在一个前低后高的过程,即餐后2小时偏低,餐后3-4小时或者下一餐前血糖偏高;当然,也有些朋友存在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但是餐后3-4小时或者下一餐前血糖偏高。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单纯使用增加餐前追加量的方法来调控,前低后高的现象会越来越明显。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使用双波(Dual Wave),或者同时打餐前追加量和方波的方式,来更精细的调控您的血糖了(有些泵可能没有双波,但是,可以利用临时基础量代替方波。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泵有差异,很多时候,临时基础量一旦设定,之前使用的基础量也就无效了。要记得将之前设定的胰岛素基础量纳入临时基础量中考虑)。
   面对这样的情况,在整体餐后血糖存在前低后高的时候(即餐后2小时偏低,餐后3-4小时血糖升高),您可以将一部分餐前正常追加量转移到方波中。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使用双波,先计算好这一餐所需的胰岛素剂量,吃饭前,同时打入一部分剂量的正常餐前追加量和一部分剂量的方波追加量。让胰岛素的释放过程更贴近我们饮食的整体升糖指数,使得我们的饮食更加灵活多样,血糖也基本平稳。
至于餐前量正常追加量和方波的比例,需要根据您饮食的结构,按照既往经验,进行调整。常见的方波比例有60/40(即餐前追加量剂量为60%,方波剂量为40%),70/30,80/20甚至更高。
如果我们调整餐前追加量中正常大剂量和方波的比例、以及方波的时间等,就可以制造出不同的胰岛素释放曲线,这给了我们应对不同的饮食以极大的方便性。


好了,至此,相信您已经比较清晰的知道双波的作用了。
      所以说,方波以及双波的使用,对于力图将餐后血糖整体控制在更平稳的范围内的病友,以及富有经验寻求饮食多样化的病友,是非常不可多得的利器。 所以,再次提醒,我们需要对自己的饮食结构多多观察、总结,以便更灵活的掌握好方波和双波,重获饮食和行动的自由。 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于胰岛素的起效、食物的升糖指数和胰岛素泵的基本功能都有了了解。从现在开始,我们将逐步进入到了解自身规律和胰岛素泵应用的实战阶段。

备注:不同的胰岛素泵,可能对这些波形的称呼有所不同。有些泵中,甚至没有双波的提法,但是餐前普通大剂量(Normal Bolus)和方波(Square Bolus)是可以同时输入的。这其实也是双波。只要我们明白什么这些不同的餐前追加量波形分别代表了什么意思,就可以灵活的根据食物的整体升糖指数、结合以血糖监测,来调整胰岛素泵餐前追加量的波形。

小羊 发表于 2015-7-19 09:08:49

第三部分食物的碳水计算

碳水化合物是什么

    先说说我们的食物吧。一般来说,一个正常人的合理饮食结构建议是碳水化合物占比达55%-65%,糖尿病病人的比例可略低,即50%-60%左右,其余的大多为脂肪和蛋白质类占比。碳水化合物是什么?为什么推荐要摄入一定比例的碳水化合物作为我们的主要食物来源呢?这是个化学词汇,我试图解释的简单一些。碳水化合物是那些碳、氢、氧组成的一些化合物。这类食物很容易被我们身体吸收并分解,成为葡萄糖,葡萄糖被我们身体燃烧,并给我们提供能量。我们大多学过一些化学,知道化学反应后一般都有副产品。碳水化合物变成葡萄糖并被人体利用以后产生了什么副产品呢?答案很简单:水和二氧化碳。其中,二氧化碳是在我们呼气的时候排出的。也就是说,碳水化合物为我们提供能量的同时,其副产品对于我们人体来说,非常之干净,对人体完全无害。
我们的另外能量来源还有脂肪和蛋白质,这些当然也是人体必需的。但是,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和利用会产生对我们人体有害的一些物质,然后大多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所以说,推荐糖尿病人采用一定比例的碳水化合物作为我们身体的能量来源。
    我们平时所吃的很多食物中都含有碳水化合物,但是,一般碳水化合物比较丰富的食物,是我们称为主食类的食物。一般是谷类(如大米、小米、玉米、小麦、大麦等)、块茎类(土豆、藕、红薯)、水果、和糖类(白砂糖、麦芽糖、蜂蜜、葡萄糖)等。
   不过,麻烦的是:对于我们1型糖尿病人来说,碳水化合物是最影响我们血糖起伏的。碳水化合物的些微差异,就会造成我们血糖的大幅波动,特别是对于儿童来说。蛋白质和脂肪类食物虽然也会影响我们的血糖,但是,其作用远远比不上碳水化合物,尤其对于单餐来说。也就是说,碳水化合物(以下简称碳水,希望大家也开始喜欢和熟悉这个化学词汇,这个词汇将成为我们1型糖尿病人日常生活中最耳熟能详的词汇之一)是我们每一餐血糖控制的主要矛盾。一位伟人说过:要抓主要矛盾。我们要取得良好的血糖控制以及良好的饮食结构,我们就必须研究和对付好碳水这个主要矛盾。熟悉它、控制它以及喜欢它。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开始学会计算我们饮食中的碳水含量,从而从根本上获得饮食灵活和血糖控制的主动权。

最常见主食--米饭和馒头的碳水含量实验

一般来说,我们中国的饮食以馒头、米饭为主,所以,我们要非常熟悉馒头和米饭的碳水估计。作为1型糖尿病人和家属,有必要自己亲自称量好家中主食的面粉或干米的重量,做成馒头或米饭后,再次称量馒头和米饭的熟重。这样,就可以比较清楚自己家中饮食习惯下,100g馒头或米饭对应了多少g面粉和干米。
面粉和干米基本可以按照75%的比例折合成碳水。
按照经验数据,根据米饭的软硬程度不同,100g米饭对应的干米大致在45%-55%之间。100g馒头对应的面粉大致在70%左右(当然,根据其软硬程度也有一些差异)。
以中等硬度的米饭为例,即干米含量为50%。
100g中等硬度米饭=>50g干米=>37.5g碳水。

      在此,再次强烈推荐我们家中自己要称量好面粉和干米,做几次这样的实验。这样,我们对于最常吃的主食的碳水含量就能比较准确的把握了;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对米饭的软硬程度所对应的干米多少有了直观的印象,也方便以后在外面吃饭。即使不是我们亲手煮的米饭,我们根据米饭的软硬程度和重量,也能对其所含的碳水进行较为的准确估计。

碳水之食物标签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所购买的包装食品上,其实已经有了食物成分表。这对于我们1型糖尿病病友来说,是一个福音。从2013年1月1日起,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被强制执行,所有的预包装食品都要有营养标签,标注食品的营养成分。碳水化合物这一选项自然也包括在内。



下面是一些常见食品的营养标签:


有了这些标签,我们就能比较准确的估计自己吃的食物中包含多少g的碳水了。对于糖尿病病友,尤其是1型的病友来说,养成吃食品之前看标签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们需要强烈推荐养成的习惯之一。

碳水之主食的称量
      不可否认的是,食物的种类和来源非常复杂,不是所有的食品都是预装食品。我们平常所吃的各类主食,包括米饭、馒头、包子、汉堡、薯条、面包、蛋糕等等等等,还有各种各样的水果,这些都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也是我们要重点进行碳水估计的食物。这个时候,食物的称量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可能有的1型糖尿病病友觉得这个有点小题大做了。但是,在此,我们必须认真而慎重的指出:主食类食物的称量,以及碳水的估计,对于我们自身胰岛素分泌能力很差的1型糖尿病朋友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其价值,记住,我这里所说的是价值,因为秤的价格并不高,等同甚至超过了胰岛素泵本身以及频繁检测血糖的花费的价值。
      不客气地说,如果您无法做到对于主食的称量,从而无法相对准确地估计食物的碳水含量,你是无法获得良好的血糖控制的。除非,你选择每天同样规格的食物,舍弃美食甚至行动的自由。从而,永远无法融入正常人群的正常生活中。
      其实,食物的称量很简单。可以在家中备一些电子秤,以及比较小巧的手掌秤等。

所以,碳水的把握其实并不难。经过长期的食物尝试、血糖跟踪和食物称量,您对于食物中碳水的把握就会变得越来越熟练,这就如同开车和做饭一样。等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您会发现,您的血糖将不再那么不可琢磨。慢慢它将会变得如同您的一个朋友一样。

小羊 发表于 2015-7-19 09:10:08

第四部分了解自身—血糖调控良好必知的自身数据

1U餐前追加胰岛素对应的碳水(Carb/Ins)

      前面提到,碳水在很多的食物中都存在。我们最主要要学会的还是计算我们吃的这一顿饭的碳水化合物的总量。因为对于使用胰岛素的1型糖尿病人来说,准确的度量这一餐的碳水化合物,并相对应的给予胰岛素,是当餐血糖维持在可控范围内的关键。
譬如,小金是1型糖尿病病友,基于对自己自身的了解。他估计自己打1U胰岛素能够吃9g碳水。他晚餐的内容如下:
熟米饭200g,绿叶蔬菜200g,鱼及鸡肉若干;
因为青蔬菜、鱼和鸡肉等碳水含量极少,只要饮食不过量的话,基本不予考虑。小金当餐的碳水主要来源是米饭。碳水含量为:
200g*50%=100g干米 即 100g*75%=75g碳水
对应的餐前追加胰岛素为:75/9=8.3U
这样的话,如果晚餐前血糖正常的话,他追加8.3U胰岛素,就可以基本保障晚餐后的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看到这儿,很多糖尿病病友对这种数据可能非常感兴趣。确实,知道自己1U胰岛素能吃多少碳水是1型糖尿病病友血糖控制良好的关键数据之一。我们一定要尽快摸索出自己的这一关键数据。
那么,怎么知道自己1U胰岛素能吃多少碳水化合物呢?

      因为自身的激素分泌状态不同,消化吸收能力不同,以及残余的胰腺分泌能力不同等影响,我们每个人对于自己1U餐前胰岛素所对应的碳水含量的估计,有着蛮明显的差异。怎么算呢?

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做好了饮食称量和碳水的估计(如果有某餐之后有加餐,也需记上)。再结合以我们每餐所使用的餐前胰岛素追加量数据,就可以很容易的初步计算出自己1U胰岛素在早、中、晚不同时段对应的碳水量了。举个例子。

1U胰岛素对应碳水量初步推算之经验公式

如艾米的某天食谱如下,其对应餐前剂量分别为早(10U)、中(9U)、晚(8U)且血糖基本平稳。
早餐:100g馒头,肉、蛋若干,牛奶200g,餐后两小时加餐橙子200g;
中餐:150g米饭,青蔬菜若干,肉、蛋、鱼若干,加餐苹果200g;
晚餐:200g米饭,青蔬菜若干,肉、蛋若干。
除了米饭、馒头等主食含碳水外,牛奶、橙子和苹果中也含部分碳水,以分别5%,10%和12%计算。
那么,当天所有的主食类食物的碳水和胰岛素餐前追加量如下表:


这样的话,艾米估计自己的1U胰岛素在早、中、晚对应的碳水量分别如上图。

艾米将自己的早、中、晚的1U胰岛素对应碳水量记录下来,在以后今天饮食变动的情况下,采用此数据进行计算当餐餐前胰岛素追加量。
需要提醒一下,我们需要在已经将血糖控制基本平稳的前提下进行计算。另外,这种计算出来的数据,仅适合作为初始值,以计算当餐饮食所需的餐前追加胰岛素剂量。后续,我们还需要进行多次称量主食、监测血糖,对此数据进行修正。

相信部分细心的病友已经注意到,上面例子中艾米早、中、晚1U胰岛素对应的碳水量是不同的。这种现象非常常见,在很多1型糖尿病病友身上都存在,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人体在不同的时段,分泌的激素水平是不一样的。这些激素大多能升高血糖,并且使得胰岛素的效率下降。这种1U胰岛素对应的碳水量在一天不同时段的差异,也就是胰岛素效率的问题,后续我们还会讲到。

      这样计算出来的结果,也是需要进行实际测量和修正的另一个原因是:
1.      每个人的自体分泌是有差异的。如果存在一定的自体分泌,自己分泌的那部分胰岛素会对计算1U胰岛素对应的碳水值产生极大的误差。即使对于1型糖尿病病人,由于生病的早晚,自体胰腺β细胞的被摧毁程度也有很大差异。
2.      有些病友可能在泵中设置了过量的基础量,这样,每一餐时,注射的餐前胰岛素追加量看上去都较实际所需为少。
一个自身胰岛素分泌能力较好或设置了过量基础量的病友,因为每餐餐前胰岛素的追加量都较正常所需少,那么计算出来的1U胰岛素对应的餐前胰岛素追加量会远远高于其他病友。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人,可能他体内的胰岛素利用情况大致是1U胰岛素对应9g碳水。但是,因为设置了过量的基础量,对于45g碳水,他只需注射餐前胰岛素追加量2U,就能保持血糖平稳。其中另外所需的餐前量3U由胰岛素泵中的过量基础量担任了。
      这样的话,他计算自己1U胰岛素对应的碳水量为
45/2=22.5g
      在他一直吃45g碳水的饮食并保持不变时,这种计算的误差是看不出来的。但是,当他某一天同一时段进食的主食量为90g碳水时。他实际所需的胰岛素剂量为:
90/9=10U
      而他只会按照错误的数据追加胰岛素,他的餐前追加量为:
90/22.5=4U
      即使加上胰岛素泵中的过量基础量3U,实际有3U胰岛素餐前追加量的短缺。他会发现这次进食后,血糖异乎寻常得高,反倒会认为自己的血糖很脆等等。
我们身体状况也是处于变化中的,由于季节转换,身体的其他方面原因,我们体内分泌的激素状况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得胰岛素的效率发生变化,这就直接了导致1U胰岛素对应的碳水量发生轻微的变化。
      所以说,这一方面,还需要大家对自身的状况进行仔细观察、归纳和总结,并持续修正自己的数据。

1U胰岛素餐后2小时降糖幅度
      1型糖尿病病友在日常生活中,难免碰到高血糖和低血糖。碰到高血糖的时候,就需要我们及时补注胰岛素进行血糖的修正。血糖高的时候,需要补多少胰岛素呢?
      要把握这个分寸,我们就需要对自己的另一个数据极其了解:1U胰岛素对于自己的降糖幅度。

      这个数据的取得,也是靠多次监测自己的血糖,以及归纳、总结才能得出。我们也将介绍另一个经验公式:100/83公式。
         即:   (100或83)/一天胰岛素总量

      在应用这个公式的时候,如果使用的是超短效胰岛素,那么就采用100系数;如果使用的是短效胰岛素R,就采用83系数。

譬如,艾米知道自己每天血糖基本平稳,使用的胰岛素总量为40U,为超短效胰岛素。她可以初步自己1U胰岛素降血糖的幅度为:
100/40=2.5mmol/l

她晚餐后两小时测得的血糖为10mmol/l,她觉得自己晚餐可能吃多了,造成血糖偏高,她认为距离理想的晚餐后血糖值7.5mmol/l还有2.5mmol/l的差距。她就补打1U的胰岛素,让整体血糖平稳。并且在补打后2小时继续监测血糖,观察血糖的走势再决定下一步的动作。

      这个公式仍然是一个经验数据,也只适用于刚刚使用胰岛素泵的病友将其作为初始值。具体在自己身上的真实降糖幅度,还是需要自己多监测血糖,归纳总结,以进行修正。因为,如果用这个公式进行计算的话,

1. 一个主食量偏多,相应的餐前胰岛素追加量较多的糖尿病病友和一个主食量偏少,相应的餐前胰岛素追加量较少的糖尿病病友,他们所计算出来的1U胰岛素降糖幅度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

2. 自身分泌也会造成计算误差。自身分泌略好的糖尿病病友可能由于自身分泌的一部分胰岛素的原因,减少了一天胰岛素总量的需求,这样,造成计算出来的1U胰岛素降糖幅度偏大;

3. 同样的原因,人体的激素分泌在一天的不同时段是不同的,所以造成1U胰岛素在不同的时段,其降糖幅度也会有轻微的差别。

1U胰岛素餐后2小时降糖幅度对于我们调控餐后高血糖,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胰岛素注入体内后,起效时间远远不止餐后两小时。之前我们提到,一般来说,超短效胰岛素的起效高峰时间为3小时左右;短效胰岛素R的起效高峰时间大致为4-5小时。这样的话,以餐后2小时计算,注入体内的胰岛素在后续的1小时(超短效胰岛素)或2-3小时(短效胰岛素R)还将持续发挥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对1U胰岛素的完全降糖幅度进行一定的修正,方便我们更好地调控餐后和餐前高血糖。

此处和大家需要进行一定的说明,胰岛素的起效时间和您选择的注射方式,注射部位和每个人的个人体质,都有一定的关系。胰岛素在体内的起效情况,需要我们更多的观察,不能简单的认为超短效胰岛素在自己体内的高峰和遗留时间就是上述的数据。



1U胰岛素完全降糖幅度
      我们前面说的1U胰岛素餐后2小时降糖幅度,有一个特定的条件:以餐后两小时的血糖下降幅度作为度量的标准。
      其实,前面我们就看到过短效R及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的起效图。我们知道,以餐后两小时作为度量标准的话,短效胰岛素R一般高峰作用时间为4-5小时,这也就意味着,餐前注射的胰岛素中,有约1/2的胰岛素还在持续释放中;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的一般高峰作用时间为3小时左右,以餐后两小时为节点,后续还有约1/3的胰岛素还在持续释放中。
      从而,对于1U胰岛素的完全降糖幅度,我们还需要进行修正。大致可以为:

1U胰岛素完全降糖幅度=1.5*1U胰岛素餐后2小时降糖幅度               —对于超短效胰岛素;
1U胰岛素完全降糖幅度=2*1U胰岛素餐后2小时降糖幅度                —对于短效胰岛素R;
(当然,每个人的胰岛素吸收情况略有差异,您可以进行血糖监测和归纳总结,对以上数据进行自我修正)

      坤鹏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自己1U胰岛素餐后2小时降糖幅度为大致3.0mmol/l左右。因为泵中使用的是超短效胰岛素,他将自己的1U胰岛素完全降糖幅度修正为,
3.0*1.5=4.5mmol/l左右。

      临睡前,他测量自己的血糖,发现由于晚餐时段饮食量偏高,临睡前血糖达到了12.3mmol/l,其目标临睡前血糖为6.5mmol/l。这样,他计算出需要补一定剂量的胰岛素来修正临睡前的血糖。
                              (12.3-6.5)/4.5=1.3U
      这样,坤鹏临睡前再注射了1.3U胰岛素,然后睡觉。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关心,1U胰岛素餐后2小时降糖幅度和1U胰岛素完全降糖幅度这两个数据有什么差异呢?该怎么使用呢?
      一般来说,如果是餐后测得的高血糖,要补胰岛素剂量进行修正时,可以使用1U胰岛素餐后2小时降糖幅度。因为这种餐后的高血糖,意味着整体食物的碳水量偏高,偏高的这一部分碳水量在后续的消化过程中,还会持续为身体增加血糖。这时候,使用1U胰岛素餐后2小时降糖幅度计算来补足胰岛素的量,可以同时起到两个效果:

1. 修正餐后两小时的高血糖;
2. 对付偏高待消化的碳水转换为血糖。

如果是睡前,或者餐后4-5小时发现血糖偏高,那么,修正血糖补足胰岛素就适宜使用1U胰岛素完全降糖幅度,因为这个时候腹中已经没有待消化的碳水来持续为身体增加血糖了。如果这个时候使用1U胰岛素餐后2小时降糖幅度来修正偏高的血糖,就会造成降糖幅度偏大,且注射修正量后3-4小时后,修正的血糖值低于目标血糖,造成低血糖。

还有一个变通的办法是:

假设还是睡前,或者餐后4-5小时发现血糖偏高,决定采用餐后2小时降糖幅度计算剂量修正偏高血糖,不过,注射后2小时,需按照体内剩余的胰岛素量(1/3超短效胰岛素剂量或1/2短效胰岛素R剂量)来加餐升糖指数较高的相应碳水量的食物。
坤鹏临睡前,他测量自己的血糖,发现由于晚餐时段饮食量偏高,临睡前血糖达到了12.3mmol/l,其目标临睡前血糖为6.5mmol/l。因为他觉得自己还可以等2小时再睡觉。这样的话,他采用1U胰岛素餐后2小时降糖幅度进行计算,补一定剂量的胰岛素来修正临睡前的血糖。
                              (12.3-6.5)/3=1.9 U
      这样,坤鹏再注射了1.9U超短效胰岛素,注射后2小时,他测量得到的血糖为6.0mmol/l,他再补充 1.9*1/3U*9g=5.7g碳水(因为坤鹏知道自己晚上1U胰岛素对应的碳水量为9g)。他吃约8g苏打饼干(约6g碳水左右)作为睡前加餐,防止夜间低血糖,然后睡觉。

      当然,使用这种方法,高血糖会更快一些达到目标血糖。但是,也不可过于大剂量的修正高血糖。因为血糖的快速下降会引起很多不适,在此,我们需要慎重的提醒一下。

前面提到了两个必知的数据,即1U胰岛素对应的碳水量,以及1U胰岛素的完全降糖幅度。我们都提到了一个现象,人体在不同时段分泌的激素的不同,早餐这两个数据在一天的不同时段有差异。这样,我们就引入了另一个新的概念,用来对以上两个数据进行修正。胰岛素不同时段的效率
      很多细心的1型糖尿病病友都有这样的体会,基本同样的饮食,但是早餐所需的胰岛素剂量要大大超过中午以及晚上的胰岛素剂量。这是什么原因?

      之前已经提到,我们人体一天24小时分泌的激素量是不同的。而这些激素,很多都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一般来说,早上人体的激素分泌量最高,这也就造成了早上胰岛素的降糖幅度比其他时段减少很多。

      我们把这种1U胰岛素在不同时段造成的降糖幅度差异,或者1U胰岛素在不同时段对应的碳水量的差异,称之为胰岛素效率。

      如果我们把胰岛素降糖幅度最大,或者1U胰岛素对应的碳水量最大的时段(譬如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晚上)的胰岛素效率定义为100%的话,那么,很多人发现,其他时段,譬如早上,胰岛素的效率可能只有80%,70%甚至于60%不等。

      对于将血糖调控再更平稳水平的1型糖尿病病友来说,关注这个数据意义重大。我们了解了自身的这些规律,就可以在早上、中午和晚上的时段,进食时给予精确的胰岛素剂量,血糖有波动时,也给予不同的胰岛素剂量进行纠正。

举例来说,
坤鹏发现自己早、中、晚时段对应的胰岛素效率有很大差异,大致分别为:0.65,0.9,1.0。折算后,1U胰岛素对应的碳水分别为6g,8g,9g。这样,他每次早中晚餐,都是计算好当餐食物的碳水后,按照修正的早、中、晚餐1U胰岛素对应碳水量给予胰岛素追加量,以获得更优良的血糖控制;

坤鹏还对自己的1U胰岛素餐后2小时降糖幅度进行了一定修正,经过观察,他发现自己注射1U胰岛素后,两小时后监测,在晚上时段大致的降糖幅度为3.0mmol/l左右。他也将早上的1U胰岛素餐后2小时降血糖幅度进行修正为32.0*0.65~=2mmol/l,并且进行验证。

需要提醒的是:因为人体的诸多变化,如季节转换、应激、生病、女性的生理周期等,这些数据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需要您持续跟踪、称量主食、监测血糖,从而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持续修正,以获得更平稳的血糖控制和饮食、行动自由。

      好了,从现在开始,您已经知道了自己1U胰岛素早、中、晚分别对应的碳水量和降糖幅度,是不是对于餐前胰岛素追加量、餐前高血糖、餐后2小时高血糖的处理得心应手了?

      那么,我们只要再对付另一个比较麻烦的事情—低血糖,就可以将自己的血糖规律握在手心了。那就是:1g糖的升糖幅度数据之低血糖的处理。1g糖的升糖幅度之低血糖处理

      1型糖尿病朋友在血糖的调控过程中,必然会碰到低血糖的发生。这个时候,就需要在意识尚清醒的情况下补充快糖,以挽救低血糖,防止低血糖昏迷以及更严重的后果。但是,很多病友存在以下误区:

1.      低血糖后,不敢吃快糖。因为糖尿病不能吃糖的概念在脑中根深蒂固;
2.      低血糖后,吃了大量升糖指数很低的食物,造成后续血糖持续升高;

这里,我们把升糖指数高于70%的糖类(碳水化合物)作为快糖,一般有葡萄糖片、绵白糖、蜂蜜等。方糖等也基本可以。但是,绝对不推荐经常使用譬如水果、牛奶甚至蚕豆、花生等相对较低升糖指数的食物来纠正低血糖(除非在身边实在没有快糖的情况下,对于1型糖尿病病友,即使使用了这些低升糖指数的食物纠正了低血糖,在低血糖缓解后,也需要按照碳水的量补足相应的胰岛素以避免后续的高血糖)。

我们1型糖尿病病友们需要更新一个观念:适量的糖,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我们的朋友,是我们调控血糖的一件非常有用的工具。

那么,什么是适量的糖呢?

其实,我们可以选取我们胰岛素最敏感的时段,来计算1g糖对于我们来说,升糖幅度到底有多少。

坤鹏发现自己在最敏感的时段1U胰岛素餐后2小时降糖幅度为3mmol/l,1U胰岛素完全降糖幅度为4.5mmol/l左右。同时,这个时段,1U胰岛素对应的碳水为9g。这样的话,他计算自身的数据:
                                     1g糖的升糖幅度=4.5/9=0.5mmol/l
      这个数据非常有用。一般来说,可以用这个数据计算自己上升3.5mmol/l所需的快糖量。即:
                              3.5/0.5=7g
坤鹏发现,要使得自己的血糖快速上升3.5mmol/l左右,所需的快糖为7g。他就找了一些包装为7g快糖的小包装糖块,作为自己低血糖时候的应急糖块。

坤鹏午餐前发现自己低血糖,未来得及测量(一般来说,低血糖的时候,血糖<3.1mmol/l),他迅速补充快糖7g。在血糖上升,意识清楚时,再决定自己下一步的动作是维持现状,还是需要继续加餐补充糖分。

   一般来说,餐后2小时左右的低血糖,证明当餐的胰岛素追加量>当餐碳水量,多打的餐前胰岛素追加量后续还会发生作用,并再次拉低血糖。在低血糖缓解后,还需要补足一定的碳水量以防止后续的低血糖。

【此处,是根据平时血糖平稳的病友来说,因为预估碳水错误产生的低血糖;如果是摄入了升糖指数过低的食物,餐后2小时的低血糖未必代表餐后3-4小时血糖会持续降低】

   而下一餐前的低血糖,且低血糖前较长时间没有进食,后续遗留的胰岛素已经很少,基本上,用适量的快糖挽救低血糖,症状缓解后就可以了。

   当然,这是一般而论,有些特殊情况,如意外过量输注、过量的基础量设置、之前过量运动等,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在低血糖缓解后进行调整。

   至此,我们已经完成了对自身的了解。是不是觉得有点复杂?其实,熟悉了之后,发现很简单,就是1U胰岛素早、中、晚吃多少碳水以及降多少血糖而已,还有低血糖的时候的加餐分寸。

   当然,我们还需要持续对自身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并修正以上数据。您会发现,了解了自身规律后,在后续对泵的使用中,您将会发现胰岛素泵是多么的简单和得心应手。

小羊 发表于 2015-7-19 09:12:23

第五部分 两步用好胰岛素泵
如果您已经有了之前的碳水计算概念、以及对自身的充分了解,熟悉并使用胰岛素泵将会是一件极为简单的事情。

胰岛素泵基础量设置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为什么需要基础量了,以及胰岛素泵是如何模拟胰腺为我们的身体提供持续的微量胰岛素作为基础量。我们将开始学会如何设置并调整自己的基础量设置。

      这里,我们再次简单介绍一下正常人群的基础胰岛素分泌情况,对于我们调整胰岛素泵基础量,也会是一个参照。一般来说,正常人群一天中,会有两个胰岛素分泌高峰—黎明和黄昏现象。



这也是很多病友发现,早上的胰岛素效率不如其他时段的原因,即黎明现象。另外,很多胰腺分泌能力很差或者病龄较长的病友也会发现,下午餐后至晚餐前血糖也有升高的现象。这就是黄昏现象。

由于个体差异,黎明和黄昏现象的程度和出现时间因人而异。但是,我们在调整胰岛素基础量的时候,要关注这两个时段。如果有这两个时段血糖逐步上升的趋势,要对这些时段提前增加相应的胰岛素基础量予以控制。

      另外,一般凌晨1:00至3:00是低血糖的高发时间,而且,处于睡眠状态。这个时段的胰岛素剂量也要提前进行减少。

      细致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在此,我们都提到了“提前”进行基础量的增加或减少。关键的原因是:我们使用的胰岛素是皮下注射的,胰岛素的起效极其发挥效率高峰有一个滞后性。我们在调控基础量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这个滞后性。

一般来说,对于泵中使用超短效胰岛素的病友,可以提前1小时左右进行基础量的更改;对于使用短效胰岛素R的病友,可以提前2小时左右进行基础量的更改。

      好了,有了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开始设置我们的泵基础量了。

首先,我们应明确基础量设置的前提和目的。我们1型糖尿病病友血糖调控的目的,是为了饮食和行动的自由。所以,我们应当使得我们的胰岛素泵基础量设置最大程度上满足我们灵活、自由的行动方式。

      虽然我们不推荐不吃饭,或者饮食没有规律。但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难免会碰到不能准时吃饭,甚至有一顿饭根本就没有机会吃的时候。这样的时候,我们仍然需要维持血糖平稳,且不会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的情况。

      良好的基础量设置就是以此为参照的。

      有些病友可能会在泵中设置了过高的基础量或过低的基础量,尤其是白天的时候,但是,因为他/她的饮食和行动变动很小,这个情况未必能被察觉。譬如,

      泵中设置了过低的基础量,但是餐前量的计算中,他一直按照比所需剂量较多的胰岛素餐前追加量进行注射,血糖仍然基本平稳;

      或者,泵中设置了过高的基础量,但是餐前量的计算中,他一直按照比所需剂量较少的胰岛素餐前追加量进行注射,血糖仍然基本平稳。

      这种基础量的设置,在变动情况不大的时候,未必能发现差异。但是,存在以下的弊端:

1.      因为某种原因,未能及时进餐

如果胰岛素泵中的基础量一直过低,未及时进餐的情况下,血糖会持续升高甚至上升到过高的血糖范围;

如果胰岛素泵中的基础量一直过高,未及时进餐的情况下,血糖会持续降低甚至发生低血糖。

2.      主食量超于平时时,餐前追加量的计算偏差造成血糖偏差

胰岛素泵中的基础量一直过低,造成他/她一直认为自己1U胰岛素能进食约7g的碳水化合物(实际他/她 1U胰岛素能进食约9g的碳水化合物)。当某次他/她进食的主食量远远超过平时的主食量时,按照1U胰岛素对应7g的参数注射餐前追加胰岛素后,造成餐后血糖过低;

胰岛素泵中的基础量一直过高,造成他/她一直认为自己1U胰岛素能进食约12g的碳水化合物(实际他/她 1U胰岛素能进食约9g的碳水化合物)。当某次他/她进食的主食量远远超过平时的主食量时,按照1U胰岛素对应12g的参数注射餐前追加胰岛素后,发现餐后血糖过高;

      所以说,我们如果设置了过高或过低的基础量,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并增加出乎意料的高血糖或低血糖的频率。设置一个切合自己的、恰如其分的基础量,对于我们使用胰岛素泵的1型糖尿病朋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设置自己的基础量呢?

      这个问题一般是针对之前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的病友的。

一般来说,可以以自己以前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方式的一日胰岛素总量或中效、长效胰岛素总量为参照。
另外,也为了安全起见,防止低血糖,初始胰岛素泵每小时剂量设置可以在原来中效或长效胰岛素剂量的基础上(折合每小时剂量)先减少15%左右。

泵基础量=(中效或长效胰岛素量)*85%

设置基础量有以下几个需注意的关键点:
1.      防止夜间低血糖;
基础量的变动和调整会带来低血糖的风险。初次设定基础量时,必须有医务人员、胰岛素泵专家或家人在夜间进行监视。采取血糖宁高勿低的原则,夜间阶段的基础量宁可少设置一点(即使空腹血糖可能会偏高),然后进行多次缓慢加量的方式调整,直至最终获得较满意的空腹血糖。
2.      关注黎明和黄昏现象;
如果观察到黎明或黄昏血糖有逐渐升高的趋势,相应提前增加此时段的基础胰岛素量。
3.      特殊的应激如生病、女性生理周期及当日过量运动,不适宜作为基础量的设置时间。
这些特殊的情况,会造成胰岛素的基础量较平时大幅增加或减少。如果按照这些时段的情况设置基础量,会造成平时基础量的误差较大。对于这类情况的处理,可以参照临时基础量设置部分。

      需要说明基础量的设置不是一次完成的,一般来说,我们将按照经验数据及自己的既往中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的量(对于之前打针的病友来说),设定一个基础量的初始值。但是,后续,我们还要慢慢对自己的基础量进行观察以及微调,从而为我们的饮食和行动自由打下基础。

      在最初的基础量设定后,如果血糖基本达标,我们就可以对一天的基础量分段分别测试。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将一天分为以下几个时段进行分别测试和微调:(首先可以从自己血糖波动最频繁的时段开始,如经常发现此时段较容易低血糖或高血糖等)。
1.      睡前至黎明时段;
2.      起床后至午餐前时段;
3.      午餐至晚餐前时段;
4.      晚餐至睡前时段;

      分段测试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准备好糖块(一般是防止自己低血糖的定量糖块,如5g糖等),进行不吃饭的空腹测试。利用动态血糖监测或逐小时测试血糖观察血糖的升降幅度。

      在进行这些测试的时候,请家人也在场。这样,方便干预不可知的低血糖风险。如果测试中途有低血糖发生,马上服食糖块干预,并终止测试。

      根据测试的结果,你可以对基础量进行微调。

      一般来说,我们每个人的设定完基础量后,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自身身体状态发生变化,发现血糖不平稳的蛛丝马迹,排除餐前追加胰岛素剂量的原因干扰后,就需要对基础量进行微调。譬如,连续几日发现空腹血糖持续升高,并且上升幅度较大;最近经常发现午餐前低血糖;最近经常发现晚餐前血糖偏高等。

基础量调试举例

如,小艾刚开始使用胰岛素泵前,每天注射甘精胰岛素13U作为基础量。但是,夜间有时候有低血糖,需要睡前少量加餐以预防低血糖;夜间2:00-3:00测得血糖在5-6左右,基本正常,但是早上起床后血糖会上升到8.5mmol/l-10.0 mmol/l左右。

      使用胰岛素泵后,小艾决定每小时胰岛素剂量设定为:
         13*0.85/24~=0.45U/H

另外,因为睡前一直要加餐6g碳水左右的饼干或牛奶以防止夜间低血糖,小艾认为使用胰岛素泵后,睡前可以不被动加餐。自己晚上的时段,6g碳水基本对应的胰岛素约0.6-0.7U左右,那么夜间时段每小时实际需要的胰岛素剂量应该不足平均值0.45U,并且,这个时段因为加餐而额外增加的胰岛素也应该相应减掉。所以,她将从23:00开始的剂量酌减为0.3U/小时。

      在平时的血糖监测中,小艾也发现自己的空腹血糖从凌晨5:00开始,血糖有升高的趋势。根据这个趋势按照经验预估,小艾认为自己大致需要1.5U的餐前追加量才能将空腹血糖的这个升幅压制到6.5mmol/l左右。她决定将这1.5U添加到从凌晨5:00-7:00的基础剂量中去。另外,因为使用超短效胰岛素,上述时段的基础量剂量她都提前了1小时左右。

从而,小艾确定她的胰岛素泵初始基础量为:
小艾的基础量时段      每小时基础剂量(U/小时)
23:00-次日4:00                   0.30
4:00-7:00                           0.80
7:00-23:00                         0.45

然后,进行观察是否有血糖升高或降低现象,逐步调整基础量设置。胰岛素泵餐前追加量的计算

      如果已经掌握了自己身体的数据,譬如1U胰岛素早、中、晚分别对应多少碳水,1U胰岛素早、中、晚的降糖幅度。那么餐前追加量也会变得相当容易了。

餐前追加量的计算关键点,

1.      自身数据的了解,首先需要根据碳水的量给准胰岛素的追加量;
2.      在给准胰岛素追加量的基础上,基于经验以及对饮食升糖指数的估计,决定用正常餐前追加量(Normal Bolus)、方波(Square Wave)和双波(Dual Wave)及其比例;

我们将以1型糖尿病病友坤鹏的一日三餐为例,说明如何使用餐前胰岛素追加量。坤鹏对自身的情况越来越熟悉,经过多次观察和总结,得出了关于自身的以下数据: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jpg

坤鹏早上起床后,准备了早餐,其饮食结构为:
      小馄饨20个,煎鸡蛋1个,青蔬菜若干

主要的碳水含量来自于小馄饨,按照食品标签上的碳水含量数据,坤鹏得出本次早餐的碳水总含量为50g。

今天早晨吃的蔬菜不多,根据既往经验,坤鹏觉得本次用餐的升糖指数较高,采用正常大剂量(NormalBolus)追加胰岛素50/6=8.3U,并在吃饭后动态监测或使用血糖仪测量餐后2小时血糖,根据血糖状况决定是否进行干预。

如果血糖偏高,可以按照自身的数据补充胰岛素以达到干预的效果。

又例如,坤鹏早上起床后,测得空腹为8.5mmol/l。准备了早餐,其饮食结构为:
      小馄饨20个,煎鸡蛋1个,青蔬菜若干

碳水总量为50g。但是,因为空腹血糖高于预期,目标空腹血糖为6mmol/l。早上1U胰岛素的完全降糖幅度只有3.0mmol/l。修正到目标空腹血糖需:

(8.5-6)/3.0=0.83U

另外,他早上的饮食1U胰岛素仅对应6g碳水,远低于中午和晚上。最终,坤鹏决定餐前追加胰岛素的总剂量为:

(8.5-6)/3.0+50/6=0.83+8.3U~=9.1U

采用正常大剂量(Normal Bolus)追加胰岛素9.1U后,后续监测血糖以决定是否干预。
另外,坤鹏觉得今天空腹偏高,再观察两天,如果持续偏高。就需要寻找原因,看看是否调整夜间至凌晨的基础量设置。

坤鹏今天中午将参加表姐的婚礼宴会。宴会的持续时间较长,坤鹏的估计为3-4小时左右。酒宴开始前,坤鹏测量发现血糖为5.4mmol/l,非常正常。因为酒宴中,菜品种类比较多,而且含碳水较高的菜品较少,且上菜速度不确定。坤鹏提前注射了5U,并使用1.5小时方波(Dual Wave),按照中午的1U胰岛素对应的碳水量,他在进餐的时候,可以随意选择菜品,但是,他对菜品的碳水量进行预估,总碳水进食量不超过5*8=40g的碳水。
在进食的过程中,他将监测血糖,以决定下一步的动作。

下午的时候,和几个亲友一起喝茶聊天,中间,上来一些甜品类食物。坤鹏检查了自己的血糖,为7.2mmol/l,基本正常。坤鹏选择了一些自己爱吃的点心。坤鹏进行了食物称量,并估计碳水总量为60g,按照当前的1U胰岛素对应碳水量的值,且饮食的升糖指数较高,坤鹏一次性给入正常餐前追加量(NormalBolus)。
60/8=7.5U
并观察血糖。

晚上很晚回到家中吃晚饭,因为最近几天他觉得自己的餐后2小时前血糖偏高,餐后3-4小时血糖偏低。他决定将晚上经常使用的双波(餐前正常追加量+方波追加量)比例进行调整。将之前的正常追加量与方波追加量的比例从7/3调整为8/2。他想将餐后2小时前血糖略降低一些,相对应的,餐后3-4小时血糖可以稍微升高一些。

血糖监测餐前血糖正常。
晚上的食谱:
馒头,鱼,蔬菜较多。

其中,主要的碳水来源为熟馒头130g,估计的碳水为68g,坤鹏选择双波形式(Dual Wave),餐前追加量计算为,
         68/9=7.6U
并且正常餐前追加量和方波的比例为80/20,并观察血糖。

【参考文献】

1.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马学毅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6 第1版 北京
2. 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3.4 第1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3. 我自己发在甜蜜家园的一些帖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胰岛素泵的1型DM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