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 发表于 2014-8-25 17:11:06

糖尿病人的病情监测


糖尿病五大治疗原则

[*]饮食治疗
[*]运动治疗
[*]药物治疗
[*]糖尿病监测
[*]糖尿病教育

主要监测内容

[*]血糖、尿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定期肝、肾功能和血脂检查
[*]定期眼底和尿蛋白等检查

    血糖、尿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
      血糖:反映某一点(当时)的血糖水平。
      尿糖:反映过去几小时(上次排尿到这次排尿)中血 糖的平均水平。      准确性差。
      HbA1c:反映过去2~3月血糖的平均水平。


血糖监测的优点

[*]比尿糖检测准确
[*]准确地反映即时血糖水平
[*]为糖尿病治疗的调整提供直接依据
[*]能明确低血糖的发生
[*]不受肾糖阈的影响

血糖检测的方法
    静脉血检测:
    手指血检测:      比静脉血值低约10%左右
    试纸比色法:
血糖控制标准
    空腹血糖(FPG):4.0~8.0mmol/L
    餐后2h血糖(2hPG): 6.0~10.0mmol/L

血糖控制目标也要因人而异
    老年人:标准需略高一点
    孕妇:控制标准严格
血糖检测的时间和频度
    血糖控制良好的病人每1、2周或更长时间测1~2日的FPG和2hPG ;
    血糖控制不佳的病人,应增加每日监测次数,并隔日甚至每日多次监测,包括睡前血糖。

血糖检测的时间和频度
    近期经常出现低血糖时,最好监测餐前血糖和夜间血糖。
    每日多次监测血糖比在每天同一时间监测血糖效果好。因为更容易反映一天血糖的变化规律,而如果每天都在同一时间测血糖,您就不知道其它时间血糖控制情况。

下列情况时应加强监测
    新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
    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
    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
    药物更换或调整剂量的患者
下列情况时应加强监测
    妊娠患者
    生活常规打乱的情况:生病、手术、激动等。
    运动和饮酒后易发生低血糖,血糖监测很有必要;驾车时发生低血糖也是非常危险的,驱车前检测血糖十分有益。

餐后2小时血糖检查注意事项
    维持平时的饮食、用药,以便准确了解您目前的血糖控制情况。在监测血糖前停药是错误的。
    从进食第一口开始计时,并非从进餐结束后计时,有一些患者经常搞错,以致结果不准确。

尿糖检测
    最简单易行,没有痛苦,花费低廉的检查。常用尿糖试纸测定。
    结果受肾糖阈升高或降低的影响,仅作血糖控制情况的参考。

尿糖监测的缺点
    肾糖阈不正常时,尿糖监测结果不准。
    尿糖不能反映即时血糖。
    尿糖试纸都是半定量,不象血糖那样精确。如尿糖(++++),血糖可以是17.0 mmol/L,也可以是30.0mmol/L。
    尿糖测定不能发现或预示低血糖。
    尿路感染、月经、某些口服药物可影响检查结果。

段尿糖监测
次尿糖监测
次尿糖监测
段尿糖监测
次尿糖监测
首先排空尿液
半小时后不管有多少尿,均排出并收集
次尿能反映近半小时的血糖水平,比段尿的时间范围小。

三种尿糖测定方法比较

酮体监测
酮体由体内脂肪大量分解产生,并由尿液排出体外。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方法来测定血中酮体浓度,一般通过测定尿酮体反映人体是否产生了过多的酮体。
出现酮体的两种情况
    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严重缺乏。
    人体在饥饿情况下。
酮体的鉴别
酮体对人体的危害
    全身乏力,不适。
    呼吸中有酮体的烂水果味。
    恶心、呕吐。
    长期酮体存在引起酸中毒,昏迷、危及生命

在什么情况下应及时测尿酮体
    感到全身不适时,如感冒、发烧时。   
    出现恶心、呕吐、腹部疼痛时。   
    血糖明显高于平时,>13.0~14.0mmol/L   
    妊娠期间需常规检测。   
    长期饥饿、血糖低时。   
    应激、感染、创伤、手术等意外情况。
尿中出现酮体时的对策
    饥饿性酮体:进食是最好的处理方法。
    糖尿病酮症:大多由于胰岛素严重缺乏引起,此时血糖明显升高,首先需要补充一定量的额外胰岛素。然后是大量饮水,补充体内水分不足,加快酮体等有害物质的排泄。
需指出的是,患者出现尿酮体时,应告诉医生或医院就诊,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治疗和处理

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
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过去2~3个月来血糖的平均水平,现在的研究已明确证实: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将来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非常重要。
HbA1c和平均血糖水平

尿蛋白检查
    常规尿蛋白检查:阳性表示已有明显的肾病
    8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检查:反映早期肾病, 尿常规检查蛋白是阴性。
    12小时,24小时也可以

眼底检查方法
    眼底镜检查:      方便简单
    荧光造影检查:      准确可靠
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的意义
    观察整个视网膜血管动态循环状况及视网膜的屏障功能,也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前的常规检查。
    对于黄斑区各类型疾病的鉴别诊断有极重要的意义,也是可否激光治疗的重要依据
怎样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早期单纯性病变,可用激光治疗,即将激光光束聚焦在视网膜病变组织,以封闭渗出、出血及新生血管病变,改善正常视网膜血流的供给。
    晚期增殖性病变,口服或注射促血块吸收药物,等出血消退后能看清眼底时,再用激光治疗。
加剧视网膜病变的因素
吸烟、高血压、饮酒、怀孕都可加重病变

糖尿病患者往往还合并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因此经常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及其他危险因素进行评价,详细记录各种并发症发生情况,定期随访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和血脂情况,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戒烟等与控制血糖(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同等重要。


血脂检查
    初诊时应该检查血脂,如果正常,应每半年检查一次
    如果轻度异常,先控制血糖及行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善
    如仍异常,就应该在医生指导下选调脂药物治疗,每月监测血脂。


血压控制
    糖尿病病人冠心病的发病率是非糖尿病人群的2~4倍,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证明单纯的血糖控制并不能完全消除糖尿病病人发生冠心病的危险,为预防和减少冠心病等大血管并发症还需要从血脂、血压、体重和吸烟等方面控制,为此糖尿病的控制目标除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外,还应包括血脂、血压和体重指数等。

医生 发表于 2014-8-25 17:11:30

糖尿病人控制目标
神经功能的检查
血糖值标准表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糖尿病诊断如下表:
            
测量时间 血糖值标准 诊断
空腹血糖 3.3-6.1mmol/L
                  60-100mg/dl
正常
餐后两小时<7.8mmol/L(140mg/dl)
空腹血糖>7.8mmol/L(140mg/dl)可诊断为糖尿病(连续两次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测量的血糖值)
餐后两小时>11.1mmol/L(200mg/dl)
随意血糖>11.1mmol/L(200mg/dl)
            
            注:“空腹血糖”指:12个小时内未进餐后所测出的血糖;
            “随意血糖”指:一天内不同时间段所测出的血糖值。
            
            常用检验正常值表
                        
总胆红质 TBILT 5.1-17.1μmol/L 钾k+ 4-5.5mmol/L
直接胆红质 DBILT 0-6μmol/L 钠 Na+ 125-150mmol/L
间接胆红质 IBILT 0-11μmol/L 钙 Ca++ 2.1-2.8mmol/L
麝浊 TTT 0-6u 二氧化碳结合力 CO2-CP 22.3mmol/L
总蛋白 TPROT 60-80g/L尿素氮BUN3.2-7.0mmol/L
白蛋白 ALB 35-55g/L 肌酐 CREA 88-158mmol/L
球蛋白 GLOB20-29g/L血糖BS3.3-6.1mmol/L
减性磷酸酶 ALP36-92u白血球WBC4.2-10.2×109/L
转肽酶 GGT37-40u/L淋巴细胞 LYM18.0-35.0%
谷丙转氨酶 ALT6-37u/L单核细胞 MID0.1-12.0%
谷草转氨酶 AST 5-40u/L粒细胞GRAN45.0-75.0%
总胆固醇 TC2.4-5.5mmol/L红血球RBC 4.1-6.10×1012/L
游离胆固醇 FC0.72-1.94mmol/L 血红蛋白HGB120-180g/L
甘油三酯 TG0.56—1.69mmol/L血小板PLT140—440×109/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糖尿病人的病情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