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442|回复: 0

打胰岛素闯八关

[复制链接]

升级   100%

签到天数: 15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373

主题

249

回帖

7197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7197
发表于 2014-10-30 17: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口服降糖药效果不好时,胰岛素往往能大显神通。但胰岛素也有“脾气”,如果我们不够懂它,用得不对,就会遇到很多关卡,影响疗效。本期,我们邀请专家逐一解读,并详细指导,帮您顺利“闯关”。   
; k- u$ i7 i8 M2 m- P. h        第一关
 疼痛
" _0 J- Y2 y( i2 c; U, t# e6 }  说到注射胰岛素,很多人首先会怕疼。其实,现在的胰岛素针比其他注射针细小得多。只要选对部位注射,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
5 H2 ]* M/ S" C# y) H; B* ?$ M; }  一般来说,推荐注射的部位是腹部、大腿和上臂。腹部吸收较快、疼痛较轻且方便注射,是多数人的首选,但一定要避开脐周3~5厘米的区域,因为脐周皮下组织比较薄而且敏感,容易碰到血管神经。在大腿注射时,要选择膝关节以上10厘米、腹股沟以下10厘米的大腿正中线外侧的一片区域,否则也会比较疼。总的原则就是,要选择在脂肪层比较厚、血管神经分布相对不密集的部位注射,捏起注射部位进针也可以减轻疼痛。
* Q3 F! U, J- p  局部神经敏感、有炎症或吸收不好,是产生注射疼痛的主要原因。糖友切忌因为怕疼、图省事而过于集中注射某个部位,久而久之易引发局部肿胀和脂肪增生,影响治疗效果。
) E* ^, j! R4 }1 }  第二关  低血糖) r9 h1 K: O, A
  低血糖是最常见的障碍之一,几乎每个糖友都经历过,发生率约为口服药的2~4倍。避免的关键在于,掌握好容易发生低血糖的时间,并在该时间点前30~60分钟适量加餐。
! r4 @2 t& ]. }. ?( l( T  一般来说,早晚注射预混胰岛素的患者,容易在打针后3~5小时出现低血糖,大致是午餐前或睡前至午夜;临睡前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的患者,容易在打针4~8小时后出现低血糖反应。因此,即使没有明显低血糖反应的糖友,也建议在上述时间范围内多测血糖,适时、适量加餐,做到未雨绸缪。+ O2 _8 G. }; {' u$ A
  需要提醒的是,大家一定要避免胰岛素注射过量,千万别为了追求血糖接近“正常值”,随意增加胰岛素的注射量。如果打针后要运动,也需适时加餐或提前减少胰岛素用量,以防低血糖。
6 @  t* Q3 U+ A! N5 t, h  第三关  体重增加
( }) e- d; a4 f8 k" J/ t  从临床经验来看,如果不加以控制,糖化血红蛋白每降低1%,体重一般可能会在3~6个月内增加2.5~3公斤。胰岛素是一种合成类激素,会促进能量储存和脂肪堆积,还会抑制脂肪分解,因此容易导致体重增加,且脂肪多分布在腹部,由此引发的腹型肥胖较多。" N: B4 @% m0 t! y6 A3 F
  体重增加说明药物起效,但如果增加过多也可能抵消治疗带来的好处。有研究表明,身体每超重1公斤,心血管病风险会增加3%。必须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应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胖”措施。一般可以通过联合使用二甲双胍等口服降糖药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胰岛素使用量,同时配合科学的饮食控制、运动调节等方式。0 |8 B% K% g5 D- T
  大家要注意的是,胰岛素剂量越大,体重增加越明显,所以要避免因急于降糖而过快增加胰岛素用量,原则上应“速减缓加”、“见好就收”。许多人加了胰岛素后,血糖降了,但胰岛素的量没有及时降,这也容易导致后续的血糖反弹,需继续加量,结果体重长得更快,血压也越来越高,心血管负担因此加重。+ q4 m8 I1 T% o3 l) Z
  第四关  剂量加大
: }' L: p% k5 U6 s' ~  用胰岛素控糖,有种常见的“水涨船高”现象。也就是说,胰岛素每次加量,都只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较好的控糖效果,后续血糖仍可能升得很快。有时理想状态常常短不过2~4周,长不过3个月。这主要与身体在血糖被过快过度降低时产生的升糖反射有关。
' D8 t7 r) g7 n  我们常用两个招数应对它:一是主动调高血糖达标数值,只需控制在比正常值高出2~3毫摩尔/升即可,如餐前血糖控制在6~8毫摩尔/升,高龄且病程长的人可放宽为7~10毫摩尔/升;二是和口服降糖药一起打“组合拳”,减少胰岛素用量。胰岛素用量越少,这种反跳性升糖也可能越少。$ l* J% Z2 h0 ~% N2 [
  第五关  水肿
: N' b0 r8 y/ c, W; [  注射胰岛素把血糖控制好后,在7天内有时会水肿,这也叫胰岛素性水肿,常出现在面部和下肢,主要与胰岛素会促进肾小管重吸收钠,减少钠排出,使身体水钠潴留有关。
, P% i" Q9 O1 r, T- ?  出现水肿时,应首先去医院检查肾功能,如果基本正常,则考虑与胰岛素有关。闯过“水肿关”,要注意调整好胰岛素的注射剂量,在可能的情况下,联合使用二甲双胍等口服降糖药共同降糖。有的患者在水肿明显时,还会伴有手脚麻木等末梢循环不良的症状,调整好胰岛素用量后,麻木症状也可能明显缓解。4 x. e2 K) Z9 S) `3 v
  第六关  胰岛素过敏3 R! [: O5 n7 N* D4 G
  胰岛素引起过敏反应的发生率约为2%,主要与胰岛素制剂中的杂质蛋白或鱼精蛋白、患者个体差异以及免疫功能强弱有较大关系。局部过敏反应多在注射后2~12小时发生,常常表现为注射部位的皮肤出现瘙痒、红斑、皮疹及皮下硬结等,一般持续数小时后会逐渐消退或减轻。3 l6 |- l$ t' M
  我们可以通过经常更换注射部位预防局部过敏。在注射胰岛素时,进针稍深一点,达到较深处的皮下组织。如果过敏反复出现,且已排除其他因素,可以到相关专科进行胰岛素脱敏治疗。* U7 r6 ]# Y3 }
  第七关  脂肪增生或萎缩* C, `9 d  x: ]6 F; o: C8 t9 ?
  摸上去比正常脂肪更硬、更厚的“脂肪垫”,看上去“坑洼不平”的脂肪萎缩,可能都与长期在相同部位注射,导致该部位产生炎症和免疫反应有关。大家可别把这点“小事”不放心上,它会影响局部胰岛素的吸收。
) }! Y5 B( o. K3 |$ q) ~  一旦出现脂肪增生或萎缩,处理起来比较棘手,如果继续在同一部位注射的话,还会让问题变得更严重。因此,我们必须以预防为主,按区域有规律地更换注射部位。( T( {0 K. K, \6 z
  具体做法是:一定要在腹部、大腿、上臂等各区域轮换着打。最好把可以注射的部位像围棋棋盘那样分成一个个小格子,然后在每个格子内轮换着打,并尽量保证2厘米内不重复注射,两周之内不在同一个区域内注射。* w7 Z6 F: J6 e4 U7 A
  第八关  局部淤青
# Q6 Z% E/ N3 U8 p4 i  有些人打完胰岛素后,注射部位的皮肤会出现瘀青,这其实并非直接由胰岛素引起,而是与注射时导致的小血管损伤有关。这种情况在血管和皮下组织比较薄的老年人、使用了强力抗凝药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相对常见,如果在比较容易出血的部位注射,也会加大局部淤青的可能性。. A! C3 y, P5 R& G% M3 n+ r: `
  闯关要诀是:注射后,立即按压注射部位,并加长按压时间,如按压2~3分钟甚至更长。但按压后千万不要反复揉,否则会加重淤青。
9 ~$ Q: U& ?; g  m- m1 r. C7 M! J, ^, W) R( F% t
www.tnblt.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