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1型、2型或1.5型 糖尿病,不是件简单的事儿,并非一条直线。你可能会因为别人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能在7.0%以下,自己做不到而时常感到受挫。 尽管控制血糖不能像列个“1、2、3”清单然后照做就可以完成那样容易,但是大家可以通过培养一些习惯来对血糖产生有利的影响,进而达到自己的糖化血红蛋白目标值。 这里有一些糖尿病患者成功地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了7.0%以下,他们的日常有以下这10种习惯。 1、他们计算碳水化合物的量 厨房放一个食物秤,对刚开始学习计算碳水化合物很有帮助,可先称食物的重量,然后计算碳水化合物含量,一段时间后你就能够目测了。对于常用食物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可自行到百度进行搜索即可查到。 有的患者使用1U胰岛素可消耗15克碳水化合物,也有的患者1U胰岛素可消耗20克碳水化合物,不过这需要患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反复测试血糖才能确定。 2、他们了解其他影响血糖的因素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以及一定程度上的脂肪和蛋白质,会影响血糖。但是食物只是影响血糖的诸多因素之一。那么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血糖呢? 3、他们经常测血糖,而不是去估计 如果你通常是估计自己的血糖,那么血糖超出正常范围时确实会有所感觉。但是低血糖和高血糖时候的症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你健身时候低血糖的感觉,与你休闲看电视时候低血糖的感觉相比,会很不一样的。 如果你每天都使用胰岛素,那么建议一天测4次血糖,或者更多。可以围绕醒来、三餐前、餐后1到2小时、睡前、运动前后这几个时间点来测血糖。条件允许,可以佩戴一个动态血糖监测仪。如果你每天只测一次血糖,那么要变化每天的测血糖时间,比如今天是早饭前测的,那么明天可以在午饭前检测。 对自身血糖信息掌握得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好血糖。 4、他们查看血糖后,会采取措施 如果发现血糖值较高而不采取任何措施来降血糖,那么血糖值可能会继续攀高。醒后如发现血糖很高,除了采取措施降血糖外,最好要回想一下睡前吃了什么,同时也要检测夜间的血糖,找出原因。如果血糖持续高于目标值,可能就需要多打点胰岛素了,可以找医生帮你参考。 5、他们吃家常饭不吃垃圾食品 自己烹饪食物不仅可以保证少油少盐清淡,还能按需所取,实惠健康可口。试着自己做早饭,你会发现做饭也是一种放松和享受。尽量不长期把麦当劳等一些快餐作为早点。 6、他们经常锻炼身体 毫无疑问,合适的运动对于降低血糖是有利的。那么最简单却最有效的运动是什么呢?走路。走路不会增加食欲,而且实际上会比跑步更能燃烧脂肪,因为走路时心率没有跑步时候那么高。 下班后如果不喜欢外出,可以在室内边看电视时,边举哑铃或者踩脚踏车。一定要勇于开始哦,时间久了,你也许会爱上运动。 7、他们相信自己 糖化血红蛋白在7%以下的糖友,他们会经常鼓励自己而不会经常懊悔。他们会为自己做的正确选择以及成功时刻而给予自己肯定和支持。医护团队对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他们却不能时刻为你做出决定,有99.9%的时间你都要依靠自己。 如果某个习惯使你陷入困惑,那么试着每天写出你控制血糖时的每一个消息想法,坚持一个星期,看看这些想法,反思自己。然后在纸上列举一些能管理好糖尿病的榜样,并写出他们的一些积极的想法。 8、他们从来不停止学习 整个糖尿病生活中,不要停止学习。不断寻找和学习糖尿病知识,饮食、营养、运动、药物等。发现血糖不在正常值的范围时,要找到原因和解决办法。 另外,对于其他人的经验,我们要“择其善者而从之”,选择适合自己的。对自己不太适用的,就需要不断探索出适合自己实际需要的方法。 9、他们懂得利用技术 日常确实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来管理糖尿病,这就需要利用一些医疗器械来辅助你。无论是一个记录性能良好的血糖仪还是一个胰岛素泵,还是一个动态血糖监测仪,大家都要学会熟练使用,更要懂得利用胰岛素泵上的方波和双波,学会最大限度地利用它们。让这些器械为你搭建起糖尿病和生活的一座桥梁,让你既能轻松享受生活的同时也能把血糖控制好。 10、他们不会走极端,不论成与败 如果某天血糖不理想,别灰心,告诉自己,第二天我争取更好。 糖尿病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短跑,一次性拼尽全力可能会适得其反。 在控制血糖方面,不一定要百分百的完美,要懂得给自己犯错的空间。如果请你给自己控糖的效果打个分,如果是80分,那就很好了。在此基础上再接再厉,寻找更良好的控糖方法。 5 b/ c8 k2 A. f: ?-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