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
  89.25%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注册会员

- 积分
- 914
|
明明血糖控制得不错,为什么还会因为糖尿病引起眼部并发症?相信不少糖尿病人都有这样的困惑。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即世界糖尿病日),眼底病专家提醒,眼部病变是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中十分常见的一种,也是当今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同时呼吁广大糖尿病患者:除了血糖,还必须重视眼健康! 家住太原市亲贤街的李女士患糖尿病已经有不少年头了,从确诊糖尿病以来,她始终按时接受治疗、检查,遵从医嘱控制饮食,适度运动,血糖也一直控制得不错。今年以来,她发觉视力有些下降,一开始以为是老花眼加重了,并没有太当回事,直到最近看东西越来越模糊,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她才到眼科医院检查,结果被告知是糖尿病引起的眼部并发症。当李女士了解到自己的视力已经严重受损,并且难以挽回后,她十分不解:明明血糖已经控制住了,为什么还会引起眼部的并发症呢?
2 D; D+ q! w6 B 3 X4 k- W! b8 E. B0 R% s
“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通常会对自己的血糖十分关注,但不少患者都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只要血糖控制好了,其他都不是问题。”太原爱尔眼科医院眼底病专家姜剑介绍,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控制血糖的确非常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患者只要控制好了血糖,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尤其随着糖尿病患病时间的推移,糖尿病患者出现眼部并发症的几率也越来越高。调查数据显示:患有糖尿病10年以上的患者中,有20%伴有视网膜病变;患病15年以上的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比例将达到30%;而患病20年以上的患者中,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更是超过了50%。因此,患者在关注自身血糖的同时,同样要关注眼健康。
" _8 \; t3 e, A; ]$ x “患者去眼科医院就诊,通常都是因为发生了明显的眼部症状或视觉障碍,但这时就诊往往为时已晚。”姜剑表示,由于糖尿病引起的眼部并发症往往病程发展较为缓慢,早期一般没有症状也没有异样感,所以往往容易被忽略。然而糖尿病眼病一旦发展到晚期,治疗难度将成倍增加,而且患者已经损失的视力很难挽回。遗憾的是,不只是糖尿病患者,一些医生对糖尿病会引发眼部并发症也了解不足,没有提醒患者及时检查眼健康。调查发现,糖尿病患者因眼部不适或视力严重衰退就诊时,有超过70%的已因严重的眼部病变导致了不可逆转的视力障碍,甚至失明。. b. K0 @1 g& U1 W: }) J# i- z
“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糖尿病引起的眼病如果及早发现、及时治疗的话,可以做到有效控制病情。而且相比晚期,早期治疗的难度小,费用也更低。因此,最重要的还是建立糖尿病患者的眼健康意识。”姜剑认为,及时并按照眼科医生的医嘱定期检查眼健康,要成为糖尿病患者的一项“规定动作”,此外,一些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也不可忽视,如高血压、肾脏病变、贫血、高血脂、吸烟等也被认为对视网膜病变有一定影响。' J' V) G( j1 a. ]! h1 E V
延伸
4 G* d' V8 q, c c* m( ? 这些标准帮你判断是否属于发病高危人群9 K( O1 H# r$ Q) c) |8 `
根据2018年中国糖尿病指南给出的最新的2013年调查数据,糖尿病发病率18岁以上的成年人为10.4%,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20%。在第十二个“联合国糖尿病日”到来之际,山西晚报记者走访省城部分医院及相关部门了解到,近年来,糖尿病患者人数不断增加,糖尿病前期人群也十分庞大,已经超过人口的半数,其中还有一部分为肥胖儿童。8 y/ m7 k: `+ K* _: E9 U, w1 r
最新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人处在糖尿病前期。专家介绍,想要尽早识别糖尿病,可以根据一些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作为预警信号。专家提醒,以下各项中,如果占有一项即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空腹和餐后血糖检测,如果空腹血糖为6.17.0mmol/L,餐后血糖为7.8-11.1 mmol/ L,就意味着已经进入了糖尿病前期。另外,这类人群还要监测血压、血脂、体重等,以预防心脑血管损伤。5 I( w. l. h9 y) l# w' J0 N! k
以下几项标准可帮你判断是否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
/ f- y3 K) B( e9 J 40岁以上;* r* N( G! }# E b% c" s0 W `
有糖调节受损史;
8 w' O7 R5 x2 f G2 ^% t 超重和肥胖(体重指数≥24),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 h0 }0 S0 x& Y, v 静坐生活方式者;
9 H! N9 q: s% g& L0 ^+ V 一级亲属中有Ⅱ型糖尿病;
4 n8 `- `2 d+ G! \: S 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或妊娠糖尿病史;
" J* Z; g D! {3 h2 j9 q6 k 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8 c5 }8 ~. ^0 i' V/ u& m1 k
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1mmol/L及总胆固醇≥2.22mmol/ L);+ I# z: n$ n5 I8 W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m6 ]* W, U2 J7 o; _
链接; L6 }$ @: ^2 A2 ]
这些生活习惯也是糖尿病诱因+ }5 a2 V7 y2 m% ?) a+ g" m
1.吃得太饱/ d+ z" g B: ~
长期进食过饱,会使人体内分泌胰岛素的胰岛B细胞长期处于“负担”过重、相对疲劳状态,造成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特别是有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人群,极易诱发糖尿病。3 N$ q% s; q% D- F0 V
2.生活没有规律经常熬夜2 T9 ?/ o5 t/ Q
睡眠不好或太少的人都容易患糖尿病。瑞典的研究人员在对8000名没有糖尿病病史的中年瑞典人跟踪长达10年后发现,这些人当中竟有500多人已不知不觉地患上了不同程度的轻微糖尿病,而且这些人患病的一个共同的主要原因是睡眠不好或睡眠太少。
# @& R/ \" S3 Y9 | 3.微量元素蓄积过多
- j0 q3 G3 M, H& s9 B0 l/ m 体内蓄积的铁过多会导致女性罹患成年型糖尿病,因此及早验血有可能帮助识别有患病危险的人。* K' Z2 B4 a5 ? k0 a. n
4.缺少维生素% Y, u) C' ~; z/ G# q" l6 P
人体缺少维生素E容易患糖尿病。除减肥和加强体育锻炼可减少患糖尿病的危险外,增加维生素E的摄入量也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3 U" V6 g' S) Q% w1 R1 \
5.不爱运动
' G) ]/ t- R6 J/ v9 _ 爱看电视的人是较易得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长时间看电视这种缺乏运动的生活形态和患糖尿病的危险有直接关联。并不是电视本身带来糖尿病危险,而是通常看电视越久,代表一种典型的生活态度与习惯,即摄取过多卡路里和运动量较少。
! E4 p( k+ l5 i I 6.精神紧张压力大3 y% H u$ t) K
丧偶、经济困难或其他改变生活的变化,都是使中年人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生活中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因而产生巨大心理压力,是发生Ⅱ型糖尿病的普遍现象。研究人员发现,遭到过重大打击的人,比受打击小的人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大60%。
w( v2 Z8 \5 I* l#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