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483|回复: 0

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意义

[复制链接]

升级   100%

签到天数: 15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373

主题

249

回帖

7197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7197
发表于 2014-8-8 17:3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中2条B链的N端的 领氨酸与葡萄糖非酶化结合而成,简单的说糖化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其数值与血糖浓度成正比,且为不可逆的结合,随红细胞消亡而消失。所以可反映取血前2-3月血糖的平均水平。国际糖尿病联盟推出了亚太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确搪化血红蛋白为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测金标准,且应< 6.5%。   ' Q: z* J& k2 J" E4 W: ]
    糖化血红蛋白多方面影响人体
/ ~  u- ?7 ]4 Z: R! Q* r
  糖化血红蛋白增高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可改变 红细胞对氧的亲和力,使组织与细胞缺氧,加速心脑血管并 发症的形成;可引起肾小球增厚,诱发糖尿病肾病(DN) 还可 引起血脂和血粘滞度增高,是心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监测糖化血红蛋白不论对糖尿病患者疾病控制情况,并发症的预测情况,还是糖尿病病人的筛选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9 X3 w" ~8 U5 F3 z- P% B/ d  美国1型糖尿病控制及并发症试验和英国2型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均把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 尿病的一个重要评价指南,且都充分肯定了强化治疗在阻止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 w. e) I; y
  监测糖化血红蛋白的几个意义
2 D; ?9 A+ P, L. `. p  一、反映糖尿病患者血糖总体控制情况的指标: {$ T/ A- i, H) l2 W
  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为4%一6%,< 6%控制偏低,易出现低血糖;6%一7%控制理想;7%一8%可以接受;8 %-9% 为控制不好; > 9%为控制差,是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的 危险因素,并可能发生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所以当其 > 8%就应该加强血糖的控制。
- W: Z. b. s3 F; Q( m( u8 c7 r% k  二、有助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认识8 x. e4 X* F; M" Y. O! J
  若糖化血红蛋白> 9%说明患者持续高血糖存在,会发生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同时也是心肌梗死、脑卒中死亡的一个高危因素。陈晓转等报告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高与缺血性脑 梗死的发生、发展、预后相关。而搪尿病肾病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较无糖尿病肾病患者高,并随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增高尿糖lb、IgG、NAG的水平相应增高。
, n- r# T( k- k3 B, c* o4 K  三、指导对血糖的调整" P; Q5 y- Y2 G( i* f# P* F
  糖化血红蛋白< 7. 3%时,餐后血糖对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影响较大; 当在7.3%一8.4%时,空腹和餐后血糖对糖化血红蛋白的功效差不多; 当> 8 5%时,空腹血糖所扮演的 角色更重要。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很高者需要更好的控 制空腹血糖水平。所以,糖化血红蛋白在7%一8%者要更多 干预餐后血糖,减少低血糖反应; > 8%者要兼顾空腹和餐后 血糖; < 8%则侧重于改善餐后血糖。& w3 A, s* O. A' l$ g2 {: X: G
  另外,由于糖化血红蛋 白反映的是一段时间的平均水平,如定期测的为6%一7%, 但此次> 8%说明以往的治疗方案不能很好的控制血糖,需要新调整治疗方案。
/ Y5 B( A, _, Q' v! f! e  四、对判断糖尿病的不同阶段有一定的意义
1 G. U6 \' H( G( n! U4 g  正常糖耐量者平均糖化血红蛋白为5.6%,单独空腹血糖升高患者其平均值为6.2%,单独糖耐量异常患者为5.9%,既有糖耐量异常又有空腹血糖升高的患者为62%,新筛查出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为8%。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代表糖尿病前期不同阶段和糖尿病患者的情况。( d! V7 l, x& K# v7 @" c
  五、区别应激性血糖增高和妊娠糖尿病中的检测意义% h% {, ]/ q) k
9 H' w+ M8 X$ E' V
  脑血管急症等应激状态下血糖增高,但糖化血红蛋白却不增高。妊娠糖尿病仅测血糖是不够的,要控制糖化血红蛋 白< 8%,可避免巨大胎儿、死胎、畸胎、子痛前期更有意义。 故葡萄糖化血红蛋白是妊娠糖尿病控制的重要参数。! O9 ?. U: r, B# M# Q4 @
  综上,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对糖尿病患者的整体情况有很重要的意义。临床医务工作者不能仅局限在对血糖的认识上来管理血糖,应综合糖化血红蛋白才能更好的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k" E4 ?2 h/ C6 R9 |7 l
- q0 k6 N  z1 ?! L+ h
www.tnblt.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