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840|回复: 7

糖尿病化验检查

[复制链接]

升级   100%

签到天数: 15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373

主题

249

回帖

7197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7197
发表于 2014-8-25 17: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伤害,而相关的化验检查又让很多患者迷惑不解。本期就此问题对糖尿病实验室检查(包括糖尿病患者的尿液、血液、胰岛功能以及其他检查项目等)做一简单分析,希望广大糖尿病患者能从中获益,并根据自身病情做相应的检测。/ p' t0 r0 N! I6 Z) U) }
www.tnblt.com

升级   100%

签到天数: 15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373

主题

249

回帖

7197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7197
 楼主| 发表于 2014-8-25 17: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尿液检查
, L3 \1 Y( L; k1 Y$ z
* |/ B' |2 l, `# B) n
    尿液检查方法简便且样品容易获得,可以在实验室进行,或者由患者自行检测。所以,尿的检测常常是糖尿病诊断的第一步检查。* o7 P( I9 s( _* i

1 k( W8 T' ?. b2 {& F7 [5 k$ D8 o    尿糖检测8 |) U! s+ r7 J
    尿糖,英文代号U-GLU。当血糖浓度增高到一定程度时,肾小管不能将尿液中的葡萄糖全部重吸收,尿糖增高呈阳性,临床用“+”号表示。一般情况下,尿糖可以反映出血糖的情况,但尿糖还受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有时与血糖并不完全一致。6 d! z' L( }. q" n  J  P. k) k3 p

0 C1 R9 G  `3 J8 o    影响尿糖检测的因素
: |, {8 W1 x7 ^+ {& T    1.肾糖阈的影响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糖经肾小管全部重吸收,故正常人尿糖阴性。当血糖超过8.9~10毫摩尔/升时可出现尿糖。出现尿糖时的血糖水平称为肾糖阈。正常情况下,尿糖与血糖呈明显的正相关。肾糖阈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一般青年人和孕妇肾糖阈偏低,而老年人肾糖阈偏高。临床上个体肾糖阈略有差异,因此,有时尿糖与血糖并不成比例。所以,只有明确地了解肾糖阈的情况,方可用尿糖估计血糖水平。1 K- H0 w0 V; c8 m5 e
    妊娠糖尿:妊娠期间,细胞外液容量增加,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使肾糖阈下降,易出现糖尿,称为妊娠性糖尿。有时妊娠后期或哺乳期乳糖产生过多,称为乳糖尿。
. `8 a: K2 g2 Y% }2 g' T* {" a  u    肾性糖尿:各种原因或老年肾小管受损,对葡萄糖重吸收功能减退,肾糖阈降低,血糖虽然正常,但也可出现糖尿,称为肾性糖尿。
7 B6 Q" y/ S' y; ]    2. 内分泌影响 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胰岛素分泌过少等都可出现一过性糖尿。7 o( r; w0 F3 `$ t; U. j8 k
    3.胃切除的影响 胃切除者葡萄糖在肠内吸收加快,餐后血糖迅速升高,可出现暂时性糖尿。
1 o. l; {( B: d    4.其他因素的影响 先天性酶的缺陷可出现糖尿,如先天性半乳糖、果糖、粘多糖综合征等可出现尿糖阳性。" `! K: L* e: K8 W. d
% d  A7 K( i9 u8 D4 I  P
    临床意义
, n, M  Y$ Z5 Y: \- K/ X7 Q    血糖的高低决定着尿糖的有无:一般情况下,血糖在8.9~11.1毫摩尔/升时,尿糖为(±);血糖在11.1~13.9毫摩尔/升时,尿糖为(+);血糖在13.9~16.7毫摩尔/升时,尿糖为(++);血糖在16.7~19.4毫摩尔/升时,尿糖为(+++);血糖高于19.4毫摩尔/升时,尿糖为(++++)。8 g" v/ q& S' w
    温馨提示:尿糖与血糖在肾功能正常条件下一般呈正相关。正常人尿液中只含有微量葡萄糖,故尿糖定性检查呈阴性。当尿中含糖量>150毫克时称为糖尿。出现糖尿提示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尿糖检测并不可以协助诊断糖尿病,肾性糖尿血糖正常,尿糖亦可阳性。但有时可以帮助我们观察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 {8 H! p! g  C: D: M
www.tnblt.com

升级   100%

签到天数: 15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373

主题

249

回帖

7197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7197
 楼主| 发表于 2014-8-25 17: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尿酮体检测
, {  T! @; V! O! z1 f    酮体是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的总称,主要为肝脏脂肪氧化和葡萄糖无氧代谢的中间产物。正常人尿中每日排出丙酮40~50毫克,用一般方法难以测出。当血中酮体增加时,尿中排出的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明显增加,就会出现尿酮体阳性。2 Z  B% \9 L' ~2 o3 S
    尿酮体检查是筛查试验,其结果阳性也可能是由于不能进食、呕吐造成的;结果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酮症,故准确性较差。可靠的试验是测定血中β-羟丁酸的含量,超过0.5毫摩尔/升,就提示有糖尿病酮症。
- N* E1 b7 {4 G* z6 U    酮体对人体的危害
- L2 s3 s0 M. A# Y    糖尿病病友,尤其是1型糖尿病病友,由于体内胰岛素严重缺乏,无法充分利用葡萄糖作为人体的能量来源。此时人体就会动用脂肪产生能量,同时产生大量酮体。酮体为酸性物质,可引起人体不适、恶心、呕吐,严重时出现酸中毒、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 i+ F% |! k  ^& c) {: @. {7 W    糖尿病患者在下列情况下应及时检测尿中酮体:(1)出现全身不适,像感冒、发烧一样。(2)出现恶心、呕吐、腹部疼痛。(3)血糖明显高于平时(大于13~14毫摩尔/升)。(4)妊娠期间。(5)长期饥饿、低血糖时。(6)应激、感染、创伤、手术等意外情况。
+ w% }+ b7 S( v2 O# C4 ~    温馨提示:有很多病友在出现酮体时,只有恶心、呕吐或腹部疼痛等症状,到医院就诊常被误诊为胃肠炎。其实胃肠炎常常是伴有腹泻的,而糖尿病酮症引起的恶心、呕吐常常没有腹泻。因此提醒每一位糖尿病病友,当您出现原因不明的恶心、呕吐,同时又没有腹泻发生时,一定要想到是否发生了糖尿病酮症。
/ E( j. T) t$ C8 e
2 ~6 t% p" B, p+ f2 z    糖尿病酮症的应对
7 M" ?! Z  S: c8 k    糖尿病,尤其1型糖尿病病友尿中出现酮体大多是由于体内胰岛素严重缺乏引起,此时血糖也明显升高,因此,首先需要补充一定量的额外胰岛素。然后大量饮水,一方面补充人体内缺乏的水分,另一方面可以加快酮体等有害物质的排泄。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糖尿病病友尿中出现酮体时,需要告诉您的医生或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和处理。对于症状严重的病友为了安全起见,则需住院治疗,防止酮症酸中毒的发生。
www.tnblt.com

升级   100%

签到天数: 15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373

主题

249

回帖

7197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7197
 楼主| 发表于 2014-8-25 17: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尿微量白蛋白测定- Q* h" n& {5 J) O6 B* e
    尿微量白蛋白,英文代号MALB。糖尿病肾病早期改变是肾小球基底膜增厚、滤孔增大及电荷屏障消失,使分子量较小的血浆白蛋白容易滤过到尿液中。因此尿白蛋白排泄率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
4 h2 X* j' j  c4 [8 h    检测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免疫比浊法测定。, L, T7 ]1 B! U3 j* y% B
    通常用以下方法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 @: Q8 p; c: T9 t) M& B8 {$ ]! b' Q
    1.晨尿6毫升测尿白蛋白>20毫克/升。$ w$ b6 _: @2 ]6 y
    2.晨尿6毫升测尿白蛋白与尿肌酐的比值:男性>2.5毫克/毫摩尔;女性>3.5毫克/毫摩尔。7 y- b. ^4 @" o8 a
    3.收集24小时、12小时或8小时尿,测定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如排泄率在临界水平(20毫克/24小时左右),应在1~6个月内,不同日收集3次 24小时尿测定尿白蛋白。若2次在30~300毫克/24小时或3次平均值在30~300毫克/24小时,可诊断为微量白蛋白尿。1 B' @8 |6 k9 ^
    温馨提示:对于没有肾病的病友至少应每年检查一次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对于已经有肾病的病友则应该根据医生的指示定期到医院检查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或常规尿蛋白,以便观察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情况。/ I" a' T+ ~9 [# i" W' P

, }! a- s1 e6 e. g& `4 m- H5 ~9 C* [
www.tnblt.com

升级   100%

签到天数: 15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373

主题

249

回帖

7197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7197
 楼主| 发表于 2014-8-25 17: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血液检查
: O7 f0 Z) D& y4 P* ]/ ?0 o; V; M/ D! ~2 s. U7 O
    糖尿病的血液系统检查对糖尿病的诊断、疗效判定、预后转归都是有力的依据,因此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检查。根据临床需要及时选择检查项目,有助于糖尿病的早期发现和病情的监测。: E! M' k2 C1 o
* ^1 _5 ^& q% t4 l% Z- p2 C( j
    血糖检测
% t" p  k% D$ i4 J    血糖,英文代号BS。指血中葡萄糖的浓度,代表进入和移出血液的葡萄糖的动态水平。血糖浓度受激素调节,胰岛素是唯一的降血糖激素,主要作用是促进葡萄糖转化为肝或肌糖原、甘油三酯及糖有氧氧化,抑制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使血糖下降。升血糖的激素主要为胰高血糖素,可对抗胰岛素作用;肾上腺素在应激时发挥升血糖作用;糖皮质激素促进糖异生升高血糖和增加肝糖原;生长激素也有升血糖作用。血糖是胰岛素分泌的主要调节因子,测定血糖是了解糖代谢和胰岛功能最简便的方法。
7 x9 \+ y1 H5 D" y
) O- q( `$ ^& y5 Y    空腹血糖(FPG)3 I- Z* D: p# e5 ]9 r
    主要反映在基础状态下、没有加上饮食负荷时的血糖水平,是糖尿病诊断的重要依据,同时能较好地反映患者基础胰岛素水平。为了解胰岛的基础功能,判断病情变化,以及前一天晚间的用药剂量是否合适,应检测空腹血糖。
- c( W1 A6 K+ N- o% p    空腹血糖是指在最后一次进食后8~10小时不再有热量摄入进行血糖测定的数值。一般在清晨7~9点空腹状态下抽血,空腹血糖重复性好,是糖尿病诊断必查的项目。测定空腹血糖时,要注意空腹的时间不能太长或太短,否则会影响结果的判定,另外不能进行剧烈的运动。! t* f0 f$ U6 \2 ~
空腹血糖正常值3.9~5.6毫摩尔/升。
* E1 J, ~5 s. [7 x, h1 U9 t4 \- w4 X" p# q; P3 X) z
    餐后2小时血糖(P2hPG)3 `, n# f7 S. F$ U2 t( {7 ~; f! _
    反映胰岛β细胞储备功能的重要指标,即进食后食物对胰岛β细胞产生刺激后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若功能良好,周围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无胰岛素抵抗现象,则餐后2小时血糖值应下降到接近空腹血糖水平。但若储备功能虽好,甚至一些糖尿病患者分泌胰岛素比正常人还高,却由于周围组织对胰岛素抵抗,或抵抗不明显,但胰岛β细胞功能已较差,则餐后2小时血糖可明显升高。# A9 M4 X% _0 d1 ]2 o
    测餐后2小时血糖可发现可能存在的餐后高血糖。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不高,而餐后血糖很高,如果只检查空腹血糖,往往会使部分患者漏诊。同时餐后2小时血糖能较好地反映进食及使用降糖药是否合适,这是空腹血糖不能反映的。另外,餐后2小时血糖的检测不影响正常服药或打针,也不影响正常进食,所以不会引起血糖特别大地波动。2 R" z) X6 O  b+ x  ~# }" C
    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整2个小时测血糖。测量时应按与平时一样的时间和剂量服药、注射胰岛素和吃饭。餐后2小时血糖受所进食物的种类、胃肠蠕动快慢、餐后运动量和餐前血糖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
& {3 m3 K3 A$ ?9 s  [3 L" U6 T    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值4.6~7.8毫摩尔/升。
& R$ y: i! K7 X/ @) S" Z
6 D4 o; B$ d! m/ B0 \    睡前血糖  @! ^, R: I: r, ]% \
    反映胰岛β细胞对进食晚餐后高血糖的控制能力。是指导夜间用药或注射胰岛素剂量的依据。为了解睡前血糖控制情况和夜间是否需要加餐或使用胰岛素,应检测睡前血糖。  ?0 `4 u$ r7 m3 ^4 E5 z3 T
2 T% @# U% `9 I5 T  `# K4 T' B
    随机血糖. I, J/ C8 t0 K/ t2 X
    可以了解机体在特殊情况下对血糖的影响,如多吃、少吃、吃特殊食品、饮酒、劳累、生病、情绪变化、月经期等。及时捕捉低血糖的瞬间(约10分钟之内),当怀疑有低血糖发生时要及时测血糖。
; w/ W" k+ f: j; z4 j( p    随机血糖是指一天中任何时候测得的血糖。正常人一般不超过11.1毫摩尔/升,如果患者有明显的糖尿病典型症状(“三多一少”症状),且随机血糖≥11.1毫摩尔/升,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www.tnblt.com

升级   100%

签到天数: 15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373

主题

249

回帖

7197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7197
 楼主| 发表于 2014-8-25 17: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医生 于 2014-8-25 17:08 编辑
0 T, w5 g" V" {0 p+ W& w- |! K+ q$ F" C4 J* o2 B/ J6 M2 x
糖化血红蛋白" ?0 H7 T& }( C* \
    糖化血红蛋白,英文代号HbA1c。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糖化血红蛋白越高表示血糖与血红蛋白结合越多,糖尿病病情也越重。
- n3 p+ ~. F4 F3 k* f) ^    诊断标准- G  {; |- c: @# l+ Z/ r3 [* u. F
    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反映过去2~3个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它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因此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测定,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过去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水平。世界上权威机构对于糖化血红蛋白都有着明确的控制指标,ADA(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小于7%,IDF(国际糖尿病联盟)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标准为小于6.5%,目前我国将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标准定为6.5%以下。% N$ c/ s) G/ U1 }2 ]% W# L7 K. K
    检测方法6 a# O+ w9 t, Z6 t
    目前比较普遍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低压或高压离子交换液相层析法和免疫分析法。其中高压液相离子交换层析(variant糖化血红蛋白仪)和免疫分析法 (DCA2000)效果好,特异性和准确性高,精密度好,受温度等实验条件影响小,并且可将糖化血红蛋白与异常血红蛋白(如HbF等)区分开。
1 G: \: U9 V5 r) U    控制标准4 }0 ~: x9 F$ F
    亚太地区2型糖尿病处理指南的标准:. ^* J8 w$ Q" d
    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控制目标
. A  }0 t4 i5 d0 W4 o    注:一般糖化血红蛋白每增加1%,平均血糖增高1.1~1.7毫摩尔/升。
1 L; b" Z# a$ s' [1 E2 Z6 Z    温馨提示:溶血性贫血患者由于平均红细胞寿命缩短,糖化血红蛋白结果降低,红细胞增多症、脾切除后的患者由于红细胞寿命延长,糖化血红蛋白的结果可偏高。某些离子交换法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与异常血红蛋白不能分开,导致假性升高。
; R9 q5 ]  a" T
  n, J1 ?- t2 G% F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1 A) M( H2 }, f) T% }" L0 e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英文代号OGTT。葡萄糖是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主要因子。一定量的葡萄糖负荷使血糖升高时,正常人可迅速释放胰岛素,使血糖恢复正常,若胰岛功能不足,不能释放出足够的胰岛素,就会导致血糖升高;若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葡萄糖负荷后虽然胰岛分泌胰岛素不降低,甚至增高,但仍不能有效降低血糖。因此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观察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变化,不但可反映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有无胰岛素抵抗。本试验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依据。
( \( l% Y; X0 I7 A) b6 A+ Z
% d4 @- u. ^/ n, o2 z, e/ t    检测方法( I7 j/ E: g$ {- M1 X
    试验前3天,每日摄入足够的总热量,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不少于300克。试验前晚餐后禁食,空腹过夜8小时以上。试验期间不作剧烈活动,不喝咖啡、茶,不吸烟,避免应激刺激。上午8时前服葡萄糖75克(溶于300毫升温开水中),在5分钟内喝完。在服葡萄糖前及服葡萄糖开始后1小时、2小时分别采静脉血测血糖,若要了解胰岛素分泌能力,同时采血测胰岛素。4 c4 }, u) s! R
    正常值. D2 \! P7 S$ D9 q; A& I! Q
    亚太地区2型糖尿病的标准如下:, D# G& ^; b3 n2 a
    口服葡萄糖耐量血糖水平(静脉血浆)正常范围
4 e5 i4 d9 A7 U. |" a
8 y' O! V) G8 T3 F, \" F
3 m& z) R8 [8 Y3 V- @    口服葡萄糖耐量的临床意义:根据亚太地区制定的OGTT诊断糖尿病标准:①糖尿病:空腹血糖≥7.0 毫摩尔/升,服糖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者;或空腹血糖25毫单位/升,服糖后2~3小时仍持续高水平(往往>100毫单位/升),提示可能存在胰岛素抵抗。②糖尿病患者胰岛素释放高峰往往后延,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能力降低,分泌曲线呈低平;2型糖尿病患者视胰岛素缺乏或抵抗的类型不同,可表现为分泌能力降低、正常或增高。③反应性低血糖患者胰岛素分泌高峰往往延迟,且胰岛素下降缓慢,服葡萄糖3小时以后出现低血糖倾向。& b8 M- o6 i: S, x& b" J1 B
    在指导用药方面,如果存在胰岛素抵抗,治疗上应控制饮食、加强锻炼、减肥,选择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如双胍类及胰岛素增敏剂;如果胰岛素分泌严重缺乏,则应及时加用胰岛素治疗。
+ d0 F% I* b+ m* z! }4 d    温馨提示:本试验可与OGTT同时做。
& ]1 ?* O" f& N6 t: u
/ L0 O" _, R1 s: e    C肽释放试验1 k. N3 M4 `- X. V5 o1 ^$ P
    C-肽与胰岛素是等分子释放的,测定C-肽的量就反映胰岛素的水平,这是C-肽的第一个特点。其次,C-肽分子比胰岛素稳定,在体内保存的时间比较长,这对测定胰岛功能来说较为有利。测定C-肽可以不受注射胰岛素与否的影响。所以C-肽是反映自身胰岛素分泌能力的一个良好指标,有助于鉴别糖尿病患者得的是 1型还是2型糖尿病。: R4 y/ u& |0 d+ [- p8 b0 P' _7 g
    正常值# C! Z7 Z; x: U3 U6 q' m

6 B* ]% @4 P5 m1 d) J; G' ~: G' L    正常人空腹血浆C肽值为0.8~4.0微克/升,餐后1~2小时增加4~5倍,3小时后基本恢复到空腹水平。
# E2 [' o4 k' q" L% i- |9 E  临床意义- q  Q5 |$ h9 ^5 X5 c' r5 M
    C肽释放试验与胰岛素释放试验的临床意义相同,但不受外源性胰岛素及自身胰岛素抗体影响,反映自身胰岛素分泌水平。5 o. N  e4 B& P3 N6 ~3 Z
    温馨提示:为更好地反映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餐后胰岛素分泌能力,采血样前1天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停用长效胰岛素制剂,改用短效胰岛素,并且当天早上停用1次短效胰岛素。若用中、长效磺脲类药物,采血前2天改用短效药物,采血当天早上停用1次口服降糖药。再者,采用一般放射免疫分析法,C肽抗体对胰岛素原有一定交叉反应,胰岛素原升高患者可使结果升高。3 o% r6 A7 \2 I

5 K* ^5 t2 _( j8 c) ]$ |2 M. n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www.tnblt.com

升级   100%

签到天数: 15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373

主题

249

回帖

7197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7197
 楼主| 发表于 2014-8-25 17: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医生 于 2014-8-25 17:08 编辑
1 }( A( F( E  M
* G: S8 w) T) `其他检查& g' k8 z, j9 U' }0 }* e2 ^) h6 c6 x: }
) ?) M% K9 k+ O- f. }

2 J* ^0 [* ?: X% G    馒头餐试验
+ e$ y8 d, B' f  b    100克面粉内含糖约75克,因此吃100克面粉的馒头,相当于服75克葡萄糖,其对血糖的影响同OGTT。实验前准备同OGTT。上午8时前吃100克面粉的馒头,5分钟内吃完,可以吃咸菜及喝水,禁吃其他饮料和食品。采血方法同OGTT。正常值范围和临床意义同OGTT。
  e- W' p' Q- I6 y5 j    空腹血糖已增高患者不宜做OGTT,可做本试验。本法做糖尿病筛选试验时,可只测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其余事项参见OGTT。( m9 W: _) _9 B( W
# w7 }# h7 u6 }' ?
    胰岛自身抗体检查2 _' A6 j' u7 x+ ]* C4 i/ x  ~' N
    胰岛自身抗体主要包括: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自身胰岛素抗体(IAA)及IA-2抗体。这些抗体存在是胰岛自身免疫病的标志,尤其ICA和IA-2抗体。1型糖尿病现在被认为是胰岛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测定这些抗体是诊断1型糖尿病的重要依据。( w2 ^% h  |- }/ U6 e) B% Z3 Y

" Z0 U5 a$ s& ?4 [    正常人抗体检测均为阴性。①这些抗体任何一种阳性,表示可能存在胰岛自身免疫病,若两种以上,尤其ICA与GADA或IA-2与GADA同时阳性则诊断意义更大。但各抗体的临床意义也有不同。②ICA与1型糖尿病发病密切相关。在新发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检出率最高,发病2~3年后一大部分人抗体消失。 ③GADA早至1型糖尿病发病前10年就可检出阳性。测定GADA可作为筛选1型糖尿病前期患者的方法,也可作为糖尿病的病因是由自身免疫原因引起的证据。④IAA在5岁以下年龄发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检出的阳性率较高,约50%。随着测定技术改进,灵敏度提高,新发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IAA检出率将可达到50%左右,尤其在特殊易感人群。1 [9 b5 ]  \+ g6 Q1 x
; x+ Q. I' N  U0 ~+ ^; n4 i% M6 g$ s6 e
    糖化血清蛋白0 l6 s! Y0 P, _6 a/ Z
    糖化血清蛋白(果糖胺)是葡萄糖与血清蛋白(主要是白蛋白)结合的产物,其水平的测定可反映测定前1~3周血糖浓度的平均水平,不受临时血糖浓度波动的干扰。正常值为1.5~2.4毫摩尔/升。其临床意义与糖化血红蛋白相似。由于其测定周期较短,所以对糖尿病有较高的检出率,而且能够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特别是对监护妊娠糖尿病有重要意义。
  f5 l3 o' z# f# z- h7 L3 W! _* `' k( A- r
  
* Z8 o; S! m# T/ l; b8 q- l- L2 b+ X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www.tnblt.com

升级   100%

签到天数: 15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373

主题

249

回帖

7197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7197
 楼主| 发表于 2014-8-25 17: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胰岛素(INS)检测
" a5 z3 [6 t- V7 G! u7 I% ~8 ^0 p0 ^5 f
用各种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物质,可促使正常人的胰岛素分泌释放。检测方法有放射免疫法(RIA),近来还有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患者口服葡萄糖后在1、2、3小时分别取血,同时查血糖和血浆胰岛素水平,绘成曲线有助于判定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
' g4 [; B) {) E" O) b! U/ d
) O; ~) |5 G" S试验准备及方法与口服糖耐量试验相同。不能耐受或不宜服糖的患者,可用进食100克面粉的馒头代替葡萄糖。1 M% Z$ F8 d' C1 ~

7 u1 x6 @0 L- E胰岛素释放曲线:  # Z+ ^. i; ]9 Z$ w8 `- \8 s6 r0 Y
* e9 y- ]* |2 d4 H
a.正常人的胰岛素释放曲线:口服糖后,随血糖的上升血浆胰岛素水平也迅速上升,高峰一般在服糖后半小时-1小时出现,高峰值可比空腹胰岛素水平高5-10倍,然后逐渐下降,3-4小时即可降至正常水平。正常人空腹基础血浆胰岛素水平约为35-145pmol/L(5-20mU/L)。( q& y6 v  H3 ~: V
9 U! ?) j( O/ H
b.糖尿病病人的胰岛素释放曲线:
$ Y4 q5 Z; k/ }/ a0 Y: [, G' X1、胰岛素分泌减少型:患者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很低。口服葡萄糖刺激后仍很低,说明胰岛素的分泌绝对不足,应用胰岛素治疗。常见于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晚期。
- }7 l& h, c8 l2 O" T/ _, C: |! e3 M( b$ G' n
2、胰岛素分泌增多型:患者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正常或高于正常,口服葡萄糖刺激后,升* \0 H: s. p3 m, ?1 Z9 R7 C
高迟缓,2小时后其峰值高于正常(但仍低于无糖尿病而体重相似的单纯肥胖者),提示
0 y' b  k, q* W患者的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常见于2型糖尿病肥胖者。+ k  G; f: Q3 V
6 H: E, u) l* H" F
3、胰岛素释放障碍型:患者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可稍低或正常或稍高于正常。口服葡萄糖7 `1 j! i. J$ j. B4 x5 w+ J
刺激后升高延迟且低于正常。常见于消瘦或体重正常的2型糖尿病病人。
* Q  C+ q* z1 o0 i4 |7 a' y5 |测定方法:放射免疫分析及化学发光分析法
% V+ h1 @  Y; C9 E样本采集:血清或血浆(抗凝)0.3 mL
) k) h' g9 q, N# V' w, l% m参考值:   3-20 μU/mL(空腹). g/ h1 h6 r, f9 F8 j7 D6 x
www.tnblt.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