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
  3.14%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中级会员
 
- 积分
- 1283
|
这类患者应如何治疗?
4 S3 a: V( ]1 x4 x作者丨武汉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徐乃佳
0 {; y: [! H; {: _$ D* b- I来源丨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 r9 b& N4 c% K" b7 a- Y w2 w
我国肥胖人群越来越多,大街上的小胖墩儿比比皆是,这也让2型糖尿病风险大大提升;就连儿童青少年的糖尿病分型,也不再是1型的天下……
4 I% c" G4 d- G: P H2 i在美国,每3个18岁以下人群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个是2型糖尿病,尤其是10~19岁儿童及青少年,且这种现象具有国际普遍性。门诊的小胖墩带着这些甜蜜烦恼而来,我们不可能照搬成人2型糖尿病的治疗决策。
! I' Z+ }/ v% N9 l在国内,2017年6月发表了《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在国外,有国际儿童青少年糖尿病协会(ISPAD)发布的2014版国际儿童青少年糖尿病协会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作参考。
' A) a; J& P5 g3 p' h) Q' r接下来的问答均根据共识和指南而设,希望对指导临床有所帮助。! o3 H* v* X0 ` ?7 X
问题1:与成人2型糖尿病相比,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发病有何自身特点?: d7 W) x p6 M3 J
答:有症状的成年患者在诊断2型糖尿病时,胰岛素分泌量已经缩减50%左右,而儿童青少年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更快,可快速出现并发症并发展迅速。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儿由于认知力和自控力较差,使其很难坚持正确的生活方式和自我管理行为。- V% M% s9 U; H8 w1 y6 `6 K
问题2: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和成人相同吗?6 o+ p" E& \4 L4 ~& [
答:确诊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前,首先要判定患者是否属于糖尿病。同2013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一样,共识和指南推荐了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不同的是,指南和共识均加入这样一条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典型症状+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如无症状,复查HbA1c仍>6.5%方可确诊。HbA检测应该采用美国HbA1c标准化计划组织(NGSP)认证的方法或使用高压液相离子层析法进行。不过,单独依赖这条新增加的诊断标准仍要谨慎。问题3:若糖尿病诊断成立,下一步如何分型?超重或肥胖的儿童青少年糖尿病,一定是2型糖尿病吗?2 q+ |$ D7 y9 F
答:共识主要推荐在分型上,需鉴别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和单基因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和1型糖尿病的经典鉴别方法如下表——; Q% o [) s: N4 a% H2 d8 Z) L4 ]5 ^8 c7 ]
表1. 2型糖尿病与1型糖尿病的鉴别要点
) M5 M: L; w4 O& m5 N/ q, v7 Z: H2 W& t8 p/ H$ E
然而在临床上,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表现存在重叠,比如新诊断的1型糖尿病有30%合并肥胖,糖尿病自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等)阳性率不高,2型糖尿病起病时也可合并酮症酸中毒;同时,2型糖尿病因糖毒性也可出现体内C肽水平较低。
% g. ]' O4 P6 H" s所以在二者的鉴别上,除了掌握表中的内容,还可以记住——% a' M3 y! z) c! q" |' g* q" `
- 糖尿病自身抗体阳性合并其它自身免疫疾病如Graves病等,应考虑1型糖尿病;
' h2 V1 W' ^* V* H( P5 R - 发病时体内C肽水平较低者,若难以分型,建议病情稳定数月后复查C肽水平,仍低者要考虑1型糖尿病;
$ B* o! b( E: g2 ^8 r( n* y% I - 临床诊断2型糖尿病者都要考虑检查糖尿病自身抗体,阳性者可能存在胰岛细胞自身免疫,提示“自身免疫性2型糖尿病”,此类患者常因胰岛功能较差,迅速进展到依赖胰岛素治疗;
N- G7 X& f0 e$ O4 Z; W - 如果不具备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的特点,且连续多代有糖尿病,则应考虑MODY基因检测。4 I3 _. _6 h" @$ f/ U
; J* L0 W$ Q8 D; O' Z. O5 d! j* r
问题4:明确诊断后,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怎样更好制定治疗策略?
( J7 L& K$ `! V/ T2 _( n8 f答:共识和指南将非药物治疗作为治疗的基础方案,包括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治疗、糖尿病教育等,注重家庭和社会的参与。
/ q7 f* E( ]6 Y# N在保证患儿正常生长发育情况下,建议在6~12岁儿童每日热量需控制在900~1200kcal,13~18岁则需要每日热量控制在1200 kcal以上。其中每日碳水化合物供能比 45%~60%,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麦粉、荞麦、蔬果等,总脂肪的摄入占总能量25%~30%,肾功能正常时蛋白质摄入量占总能量的15%~20%。同时需减少含糖饮料、果汁、加工食品、方便食品等,增加蔬果摄入,改变家庭饮食行为等。饮食方案应做到个体化。$ N% Y0 p. T' i% k6 @0 V6 G
共识要求坚持每天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至少30分钟,最好达到每天60分钟的(同指南推荐,指南认为运动时间可分次累计),每周至少完成5天。在药物治疗方面,二甲双胍和胰岛素是适合选择的药物。另外,代谢手术在儿童青少年患者中研究有限,不推荐常规应用,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 (2014)建议手术年龄为>16岁。, b( L# [- I( @5 M8 {3 S# o: I
问题5:能否谈谈二甲双胍和胰岛素,究竟如何选择?
& N9 Z( E1 Z: y$ z5 g% K答:当患儿代谢尚稳定(HbA1c<9%及随机血糖<13.9 mmol/L且无症状)时,如没有禁忌症,如应以二甲双胍开始治疗。初始剂量500mg/d治疗1周,接下来根据情况3~4周内每周增加500 mg/d。2016版《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推荐二甲双胍可用于10岁及以上患儿。随机血糖>13.9 mmol/L和(或)HbA1c>9%,以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代谢不稳定的患儿,可启动胰岛素治疗。共识和指南均推荐每日1次基础胰岛素(包括中效人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类似物,起始剂量为0.25~0.5 U/kg)治疗,指南更强调基础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待病情稳定后可过度到单用二甲双胍。如两药联用后血糖未达标,需加用餐时胰岛素(包括短效胰岛素或速效胰岛素)。问题6: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如何设定血糖控制目标?怎样告知患者自我血糖监测(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SMBG)?
( r5 f% E5 f$ B$ Y. l, {; z0 S0 n答:共识建议的血糖控制目标是HbA1c<7.5%,可惜未对具体指尖血糖作出目标建议;指南则认为,血糖控制目标应在没有严重低血糖或频繁的轻中度低血糖的基础上,将控制目标尽量接近正常范围,同时注重个体化。故指南将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HbA1c控制目标设定为<7.5%,最佳目标为<6.5%。同时给出SMBG时的血糖目标(表2):表2.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SMBG血糖目标9 D$ o, `8 J0 N
1 R7 F) a. Q j7 e另外,如发生无感知性低血糖,需调高控制目标直到未再发生无感知性低血糖。* d9 Q! T- }2 f" @9 @0 t
SMBG与血糖控制达标息息相关,共识认为,血糖控制理想时,1周数次餐前餐后血糖测量即可,而控制不理想时,应增加测量频次,如每日三餐前后加凌晨的血糖,除此之外,指南做了更细化的阐述,比如剧烈运动前后、合并严重疾病时等情况下也需监测血糖。
! g2 k$ _2 o7 ?; q/ g5 Y5 G! N问题7:在并发症评估与治疗上,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应怎样管理?
, X4 f( S* [$ o1 H, {$ N答: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脂代谢异常、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非酒精性脂肪肝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概况来说,其管理方法如下:0 n2 W6 `! ]' _: p5 a7 e2 _3 {
- 糖尿病肾病:病程>5年,每年筛查尿白蛋白/肌酐,确诊后仍需每年检测1次。治疗推荐ACEI类药物。6个月内争取尿白蛋白/肌酐<30 mg/g。( x! j% |* G4 W. i! A
4 T- c$ {, ] J. y* C& _( y
- 高血压:定义为平均收缩压或舒张压大于同年龄、性别和身高血压值的第95百分位数(若第95百分位数高于130/80 mmHg,则标准为>130/80 mmHg)。改善生活方式6个月后,血压仍>130/80 mmHg,推荐使用ACEI类药物,或者联合用药。控制目标值是血压持续<130/80 mmHg。
( P1 |- [/ V I" E4 z( u: E ?5 D8 n* L8 _7 E: B
- 脂代谢异常:有高胆固醇血症家族史、家族在55岁前出现心血管事件或家族史不明,确诊糖尿病、血糖控制后应检查血脂谱。如果无上述家族史,≥10岁开始首次血脂筛查。脂代谢异常诊断后,每年复查1次。空腹甘油三酯>4.5 mmol/L或非空腹>11.3 mmol/L即可开始bl贝特类药物治疗,控制目标为空腹甘油三酯<4.5 mmol/L,理想目标为<1.7 mmol/L。和成人2型糖尿病一样,低密度脂蛋白控制目标<2.6 mmol/L,高于此值应强化血糖控制、改善生活方式,10岁以上患者经上述控制后,低密度脂蛋白>4.1 mmol/L,或>3.4 mmol/L伴1个或多个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肥胖、微量蛋白尿等)时可加用他汀类药。
) a; I' h& i! b4 s6 w' A! F4 U0 t. v. ]! R) g9 U: K9 ~
- 视网膜病变:10岁及以上者,一旦糖尿病病程3~5年,考虑进行首次眼科检查。/ U- U, `3 u( y, Q
% w2 c; j3 b C) x5 L2 q
- 神经病变:每年评估1次,对症治疗。) i3 i, m' @- P! ?. V
6 C' ?/ x& I' x7 L
- 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糖尿病后即须筛查,积极控制体
. h$ B' R1 q9 s. Q6 b- V重、改善胰岛素抵抗。
: j* B* |* Z3 H2 J8 l9 i
2 n/ T4 @' K. j! K$ s3 E8 M! u 参考文献' ^9 ?3 u7 W3 ^0 Z# J, j# P
1. Marathe PH,Gao HX,Close KL.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Standards of( } [7 K& y2 {6 r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 2017.J Diabetes,2017,9(4):320-324.: S, k3 B; @9 X4 q% c5 |( I8 K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儿科杂志,2017, 55(6):404-410.
5 P( ?7 Q4 n& j! M3. ISPAD Clinical Practice Consensus Guidelines 2014 Compendium:Type 2 diabetes in the child and adolescent.Pediatric Diabetes,2014,15(Suppl. 20): 26-46.
! X i; W5 C Y b4. ISPAD Clinical Practice Consensus Guidelines 2014 Compendium:Assessment and monitoring of glycemic control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diabetes. Pediatric Diabetes,2014,15(Suppl. 20): 102-114.
" @6 ` C* ?2 k6 R5.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1 U' t* t4 W. D1 o' J' ], S6 }
# }: s) X. D$ D8 l- N i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