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胍类降糖药
; ^ v: {2 M* a6 W 双胍类药物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进入临床使用,有苯乙双胍(降糖灵)和二甲双胍两种。苯乙双胍应用过程中常导致乳酸性酸中毒,故在北美的一些国家禁令使用。在20世纪80年代末及90年代初二甲双胍类药物在我国广泛应用,它能降低高血糖又不发生低血糖反应,更准确地说二甲双胍是抗高血糖药而非致低血糖药。由于出产厂家的不同,有不同的商品名,如盐酸二甲双胍、格华止、二甲双胍、美迪康、迪化糖啶等均是二甲双胍的不同商品名。 , k- R2 L" {3 i( b3 }/ ?
一、作用机制
@% V6 @& F0 O: O, V' L& H( h9 y双胍类降糖药可通过多途径来控制高血糖,如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及促进肌肉内葡萄糖的无氧酵解,抑制糖异生及减少肝糖的输出,抑制葡萄糖从肠道的吸收。此外,还可增加靶细胞中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和受体对胰岛素的亲和力,减少胰岛素的分泌,从而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其降糖效果与磺脲类相似,且不增加体重。因不刺激胰岛素的释放,一般不独立引发低血糖反应,但可增强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如果用双胍类药同时饮食控制不适当或运动不合理,或者联合胰岛素或磺脲类药应用,都有促进低血糖发生的可能。
4 n- F0 p- c' `二、药动学 o Q: ]* v) D
二甲双胍口服吸收不完全,20%~30%的口服量出现在粪便中。口服2h后达药峰值,在小肠上部吸收,一般不与血浆蛋白结合,而是缓慢的与血细胞结合,半衰期1.5~4.5h,该药不经肝代谢,以原形从肾排泄,肾功能不全者其半衰期延长,在体内积聚。 - } `% \3 B1 E3 y
三、适应证 ]. Q7 I( {8 ]5 M- `# J: R7 u
1. 因不增加甚至降低血清胰岛素浓度,故不刺激食欲,用于体形偏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饮食、运动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者较好。 * ^( p+ t' E( [- x
2. 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磺脲类控制不良,双胍类常与磺脲类合用,磺脲类诱导胰岛素分泌增加,有利于双胍类增强胰岛素活性作用的发挥。老年人宜选用半衰期短的磺脲类,如格列吡嗪、格列喹酮。
# }4 O# _5 _' j, o; j3. 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无禁忌证,也可联合用双胍类药,尤其胰岛素用量较大、有胰岛素抵抗者。 & A! E4 v: u/ m, H" V
四、服药时间 % k* w8 h% Y0 U7 X1 K3 U6 D
二甲双胍一般宜在餐中服用,可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降糖作用可持续5~6h。降糖作用一般在1~2周出现。
1 q V. e' Z1 n) s+ b, J3 L五、不良反应
% g9 C% I1 i$ \0 U+ D" I8 U7 S1. 胃肠道反应 腹部不适,口中金属味,恶心、厌食、腹泻,约20%的服药者会发生。餐中或餐后立即服药可大幅度减少这些副作用。
7 F& K+ I u4 J# ^# T8 {2. 乳酸性酸中毒 二甲双胍引起乳酸性酸中毒少见。但有肝肾功能受损,心肺功能不全及贫血缺氧严重者仍可发生。 ( ], Y) I2 Z2 K' j2 g
六、禁忌证
' E* z2 y' X T2 M1. 对于有肾衰竭、严重肝功能损害及重度动脉硬化,或伴心、脑、眼底并发症者不宜用本类药。
8 l; |$ D/ y1 ^: S5 ^* G2. 处于较强的应激状态或伴缺氧性疾病者,有诱发乳酸性酸中毒的危险,宜慎用或减量,重者不宜用。
; f" r' Q1 a* n* V, ~$ \% ?3. 中、重度贫血慎用或不用。
+ M2 I+ y6 @! O4. 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1型糖尿病有酮症者。 7 u0 b8 i8 e- \! m
5. 明显的晚期并发症(视网膜病变、肾病),心、肺疾病伴低氧血症者禁用双胍类药物。
1 E- h" l; u6 W" x. j6. 妊娠、哺乳等均不能用双胍类药物。
7 R) O( p: R! f: J: T七、使用注意
# @, i' [" K6 S' P最小有效剂量约500mg,一般250~500mg,口服,3/d。降低血糖的最佳日剂量1500mg,在2000mg范围以上无益处。
2 T: a4 K6 N( w: f% D% p八、常用药物简介 / K1 } ^2 K' t! W, C
1. 二甲双胍
v/ C2 Q1 `* O. {% n, q% h G(1)其他名称:降糖片、美迪康、格华止、咪福明,met-formin。
. }4 Z- A8 D- n: `# L(2)制剂规格:片剂,0.25g、0.5g、0.85g。 $ A2 D% U6 @: V# q6 A0 ~
(3)作用特点:
, q+ H& |& }. ]2 H0 B/ I. L" l" Q①有一定的降低体重的作用,可协助减肥;
3 D! F) f3 ]; x3 |4 Y+ I: t& C②有明显降低三酰甘油作用;
! B& ]2 t# [' B) k- j$ g- ?③对预防血管并发症有一定的作用;
! E' ^5 B2 M9 j& S' Z7 b④能改善胰岛素抵抗; # Y0 K0 _# G" J
⑤由于抑制肝糖的输出,对控制空腹血糖有较好效果。
3 \3 M7 y+ x9 n* l7 t ](4)用法用量: - l( Y" O" a m8 q& {- ^' _( R
①初始剂量。一般0.5g/d,分2次服。 8 ?; D& s: x, X+ f! O
②最大剂量。一般控制在1.5g/d,特殊情况也不能超过3.0g/d。 / Z( @3 D" C# S8 V) J4 i
③维持剂量。因人而异,通常0.5~1.0g。
' n N7 |5 J% h% S④服药次数。一般2~3次分服,可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
3 D6 Q" o: g0 V$ N, |% ~' N% j⑤服药时间。普通片剂餐后即服可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 / l( H; a% M1 T) G) g
(5)不良反应:
7 y! m- c! Q+ f1 T①消化道不良反应包括食欲缺乏、恶心和腹泻;影响各种物质如维生素B12的吸收;患者口中可有金属味,体重减轻。
. A& c* O% X) i7 V# R" W! u②乳酸性酸中毒偶有发生,但较苯乙双胍少得多,相对比较安全。 $ T% k% m8 T; a' t* \& f
③低血糖症较磺酰脲类降糖药少见;
! |6 b. V; z$ s④易发生乳酸性酸中毒的心力衰竭、腹水、急性或慢性乙醇中毒患者均应避免使用本品。
8 H9 o9 e- {# D(6)注意事项: . F$ O5 x3 k/ D% w/ f
①有缺氧性疾病的患者,服用本品要监测乳酸;
" C* k% ]4 l9 N' g& `/ o②有维生素B12缺乏者,注意补充维生素B12,重者宜停药。 $ p2 \7 J4 }7 _' ^) _+ L- o* ^: T
(7)价格参考:片剂,250mg×100,18.20元/盒(瓶);肠溶片,250mg×60,16.80元/盒(瓶);缓释片,500mg×30,28.60元/盒(瓶)。 ) U) E" d% K/ C5 i$ a7 Z
2. 苯乙双胍 - P$ B$ z d" q
(1)其他名称:降糖灵、DBI、芬福明、苯乙福明,phen-formin。 1 ~1 J, N$ |; v) w
(2)制剂规格:片剂:25mg、50mg。
9 T( N1 y! O, R(3)作用特点:
: o" k& D4 R, }2 h5 l①降血糖作用强;
9 |+ B9 z9 ?+ n# }3 _ l9 V0 D. V②对于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协助降低体重的作用;
, l, T* B- k1 y9 P4 _, k③有一定的抗胰岛素抵抗作用,能提高胰岛素与受体结合的敏感性。
t5 D, g/ u, B: F" t(4)用法用量: , m' h( J9 C. ~$ G9 o. [
①初始剂量。一般用25mg,4次/d,血糖较高的肥胖糖尿病患者可用25mg,2次/d。
& p0 M2 v3 a W1 }/ _②最大剂量。一般用50~75mg/d,最大剂量150mg/d。
% O; e! [" V5 @$ _③维持剂量。每天多用25~50mg,但可因人而异。 ( j# W9 C' E# [3 G* X0 t) R
④服药次数。多数认为与降糖效果没有明显关系,每天1次服用或分2或3次服用均可。但分次服用有可能减轻胃肠道不良反应。
" K% J0 {' ]* | S% @. N⑤服药时间。一般在餐后即服。
$ I( \+ s7 ? c) `/ z7 R4 a8 t(5)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同二甲双胍。但乳酸性酸中毒发生率较高(有时可致命),临床表现为呕吐、腹痛、过度换气、神志不清、血中乳酸浓度增加。 ( \. v. M0 i% s- L# E D7 W" l
(6)注意事项: 8 k1 {7 Y1 ?9 G3 [0 |5 S0 E; y
①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较接近,宜严格控制最大剂量。 . x( ?3 ~6 o* Y9 P* Y5 C6 w
②有外伤、感染、痈疮、溃疡等患者,应慎用,重者不宜用。 # a) E# Z/ z0 U& {' q
(7)价格参考:片剂,25mg×100片,3.80元/瓶。
' A; Q1 c9 N5 p9 a+ I+ b% R
) d7 s4 E" `3 ['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