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未来5-10年,尿毒症、需要透析的患者将主要是糖尿病患者。3月10日是第17个世界肾脏病日,国际腹膜透析学会主席、国际肾脏病学会常务理事、亚太肾脏病学分会候任主席余学清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虽然目前我国终末期肾衰竭(即尿毒症)的首位病因是肾小球肾炎,但是糖尿病会诱发肾损伤,我国有1.2亿糖尿病患者,以目前糖尿病发病率的迅猛升高趋势,推测5-10年后,尿毒症、需要透析的患者主要是糖尿病患者。
7 Q) L! U Y' U( d5 a% C1 y2 `% E( C. R1 K
" W3 g) i$ e/ f7 ] ^& A“糖肾”将会是尿毒症首位病因. Y1 @$ G6 C" Q) P
2 S6 h* l2 L9 x! P5 ^- p据称,过去几十年间,在全球大多数发达国家,糖尿病一直以人数过半的压倒性优势作为尿毒症的首位病因。预计这种情况很快也会在我国上演。2 A% N$ j; b- h: k' b- ~. d
% Z4 W- |1 R- p8 G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肾病发病率上升的速度非常快。余学清说:“据统计,我国有1.2亿糖尿病患者,如果他们控制不好血糖、血压等危险因素,十年、二十年后很大可能会患上糖尿病肾病(简称‘糖肾’),甚至进展至肾衰竭。而从糖尿病发展到‘糖肾’,再从‘糖肾’发展到肾衰竭一般是10-15年的病程,所以对我国而言,‘糖肾’最终会位居终末期肾衰竭(尿毒症)病因的第一位,这个过程只需5年或是10年而已。”: A6 E- A* o* h! I
: U$ J! U8 q3 r. _% L; Z事实上,这个趋势已经在部分医院的肾病科显现出来。据统计,目前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肾病科,由于“糖肾”最后成为尿毒症需要透析的病人占全部透析病人的25%。另外,每年肾脏穿刺活检的病例中约有8%是糖尿病患者。可以说,近年来,“糖肾”患者是明显增加了。
' G. T9 r& Y+ I" @6 l6 k) K$ [0 Y$ Q c) Z! P* h
大多数“糖友”对肾病认识不足
. M/ }9 t& }4 u' H, e+ P
. ~5 o. y+ |3 U n: i0 p3 U即便目前“糖肾”的发病率已经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但是大多数“糖友”们对肾病还是认识不足。余学清说:“现在大多数慢性肾脏病都是隐匿性的,早期没有太多症状,不像以前急性肾炎会出现眼肿、脚肿等症状。所以,很多‘糖肾’患者都是症状比较明显了才被发现。”- O/ Z9 _, k' Y$ Z2 Z) [$ z
. O8 r% s1 W3 s. j3 H糖友们该如何能够早期发现肾脏损伤呢?余学清指出,实际上,要早期发现肾病最重要的还是体检,验尿常规及尿微量白蛋白,这是最简单且有效的方法。
t; @# q0 r7 D a3 m$ V
" E' m' d' q H9 U: s: N* U. ~值得注意的是,普通体检项目尿常规呈现尿蛋白阳性(+)时,“糖肾”的病情已经比较严重。所以,临床上,很多糖尿病患者发现肾病时,已经进展到了肾衰竭。专家强调,体检的时候,“糖友”一定要检查微量白蛋白尿(定量检查),这可以尽早发现肾脏的损伤。
, Q4 a& H/ R/ H+ d! G6 K/ P6 n
6 q) m: _/ C% p调查显示药物性肾损伤比例高* ?7 d% G1 j% [ J8 l* s9 T) r+ q
* B# N- ?3 B( M v+ F, B. P# o
除了糖尿病会诱发肾脏病变外,肾脏本身因其结构及功能的特点也易遭受药物性损伤。研究显示,10余年来我国药物性肾损伤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中抗生素肾损害的发生率最高,达36%,另外,一些中草药具有的肾毒性不容忽视。而广东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所有肾损伤的致病因素中,药物性肾损害(包括西药和中草药)的比例稍高。
$ D; U4 }- E1 j/ W+ D! X* i+ J
8 b- v. y2 O) ^余学清指出,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尽管其呈现低的肾毒性,但是滴水穿石,最终还是造成了肾损伤。其次,原本就有肾损伤的人群,在服用肾毒性药物时,肯定要比其他人更为敏感。第三就是使用了肾毒性比较强的药物,那就很快会造成肾脏的损害,比如常见的有中药材马兜铃、雷公藤、川木通、广防己等。另外,服用重金属超标的中药材也会造成肾损伤,所以在使用中药时,要注意正规途径购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