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r& f0 D5 ^/ ~( X
现在,很多人往往“闻糖色变”。其实,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带来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那么,什么是糖尿病并发症呢?糖尿病可以引起多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全身微循环的障碍,可能损害心脏、血管、眼睛、肾脏和神经。足病(足部坏疽、截肢)、肾病(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眼病(模糊不清、失明)、脑病(脑血管病变)、心脏病、皮肤病、性病等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残疾、死亡的主要因素。
2 y+ I4 k; ^) X) @5 a2 j# \& _
: I3 L2 s. `3 M6 x& I/ d; f3 Z 并发症一: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G4 ^8 H1 |! G R
2 ]5 ?( c8 v5 t
糖尿病所并发的眼部疾病中最常见的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它是糖尿病致盲的重要原因。
, b' i% F: Z1 F! W4 W- |
- M. z0 c' X8 l [. c, M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毛细血管并发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五个基本病理过程,即:视网膜毛细血管微动脉瘤形成;血管渗透性增加;血管闭塞;新生血管和纤维组织增生;纤维血管膜收缩。
( |" Q& @- g+ G! y$ n" i- E
- k/ n2 g: b8 L 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损害,在早期只是视网膜上有小的血管瘤或出血,视力无明显变化;当出血较多,又有渗出甚至产生增殖性视网膜炎,此时视力会受到严重损害,甚至失明和眼球萎缩。临床上,根据视网膜是否出现新生血管增殖,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被分为两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即非增殖期和增殖期病变。$ ?- G: b. i$ x9 o
/ {# S! X! K' |. Z0 D0 H
在非增殖期,患者视网膜会出现微血管瘤、出血斑、硬性渗出、棉絮斑等。由于血 - 视网膜屏障的破坏,血浆成分向视网膜组织渗漏,导致视网膜水肿,当水肿发生于黄斑部时,就会引起中心视力下降。0 a; @3 C( p; r; U. |
- ^5 i# W0 Y) O$ k. g/ i. b3 D1 a
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主要表现为增殖的新生血管沿视网膜表面生长或进入玻璃体内形成增殖膜。当新生血管破裂时,可导致视网膜及玻璃体出血,增殖膜的收缩还可引起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由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患者往往不会引起重视,而一旦出现视力下降去医院就诊时,大多已处于病变的中后期,治疗效果已很差,甚至是不可治的状况。0 v5 r9 B( S7 c$ U2 d0 D) x) F
: q; j+ @. s! j7 |
因此,针对糖尿病眼底病变,要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一旦确诊为糖尿病患者,便要进行定期的眼底照相,以及时发现微血管瘤病变。若病变在非增殖期,血管瘤尚未破裂,此时用激光治疗,可有效防止视力的进一步恶化。
% }+ a8 H% p b
7 `. \5 {8 X! O5 K T, O 并发症二:糖尿病性肾病
" b4 Y( B* @7 q9 X2 d& j
$ V' H+ l$ C# L 糖尿病性肾脏病变也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微血管慢性并发症之一。近年来,2 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 , 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也相应增加。糖尿病肾病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症状 , 其发生率随着糖尿病的病程延长而增高,会出现持续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进而引起肾功能不全和尿毒症,严重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
6 f4 m0 T0 d: l5 h- m
, j( {+ N! n+ b8 @- {) T: G$ ~7 |& o 临床上,将糖尿病性肾病分为五期,前两期基本并无明显症状,只能通过一些具体指标来发现,进入四期后,疾病就很难再受控制,以至于持续恶化到尿毒症的阶段。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干预十分重要,发现糖尿病以后,要经常筛查。糖尿病肾病最关键也是最早的一个症状就是微量蛋白尿,因此,对每个糖尿病患者,都要经常检测尿蛋白。6 e6 n$ c1 E8 V8 k7 j' w
; X+ I% M, Q8 i6 S( C
一旦发现已患有糖尿病肾病,就要及时干预。首先,应及时干预“可改变因素”,比如对于血糖、血压、血脂的控制;另外,有很多药物对尿蛋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像现在公认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包括 ACEI、 ARB ,它们可有效控制尿蛋白,以延缓病情加重。# V0 R7 F4 [0 @. s6 j
. y; o. j9 a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