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目前的磺脲类代表药品是格列本脲。虽然这类药物降糖效果明显,但是也有它最大的缺点,那就是会引发低血糖,换句话说,由于是直接作用在胰岛之上的药物,所以无论患者的血糖是多少,都会继续降低血糖。 ( w3 b$ Y* Q6 v+ p" C: v! B
以前说糖尿病是富贵病,现在糖尿病慢慢渗透到普通老百姓的家庭中,据统计,中国有9840万糖尿病人,惊人的数据!但是糖友在服用降糖产品的时候往往都是根据医生开的药方来服用,医生说吃几片就吃几片,并不知道这类药品是怎么作用于人体的,对人体又有什么副作用,小编为了方便广大糖友就整合了一下各类降糖产品的作用,仅供参考,希望糖友不要再犯迷糊了。$ O: u: w$ D, P( t2 k. w+ a* @" Y/ d
促胰岛素分泌剂
- B9 g ~. H- ?3 D" U 这类药有磺脲类和非磺脲类。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抑制ATP依赖性钾通道,使K+外流,β细胞去极化,Ca2+内流,诱发胰岛素分泌。
L# P5 J% P! v 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克糖利、达美康、亚莫利等)# P8 Y7 ^& L' o
目前的磺脲类代表药品是格列本脲。虽然这类药物降糖效果明显,但是也有它最大的缺点,那就是会引发低血糖,换句话说,由于是直接作用在胰岛之上的药物,所以无论患者的血糖是多少,都会继续降低血糖。此外,这类药物还会引发胃肠道症状,如胃部不适、恶心、厌食和腹泻等。孕妇及哺乳期母亲禁用此类药物。) d6 J" l# {% n/ Q
由于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就有缺陷,长期服用该类药物会导致胰岛功能老化。. k$ G3 G/ V$ ~$ V/ t
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诺和龙等)
7 s) |$ Q" B7 t* B, G* |- y0 u# A 新型口服非磺酰脲类抗糖尿病类药物,对胰岛素的分泌有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与磺酰脲类药物类似,但该类药物与磺酰脲受体结合与分离均更快,因此能改善胰岛素早时相分泌、减轻胰岛β细胞负担。其常用药物有瑞格列奈,该药物不引起严重的低血糖、不引起肝脏损害,有中度肝脏及肾脏损害的患者对该药也有很好的耐受性,药物相互作用较少,由于短时间内作用比较快,消耗也比较快,所以更适用于餐后血糖的控制。
! k' F3 x* M& O 双胍类(格华止,美迪康等) D. \7 W2 m9 L5 p3 K
在有些国家还被推荐为非肥胖的糖尿病患者的一线用药。降糖作用肯定,不诱发低血糖,具有降糖作用以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如调脂、抗小血板凝集等。主要通过促进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葡萄糖异生、降低肝糖原输出、延迟葡萄糖在肠道吸收,由此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 a4 b* \6 X }, S
副作用
; A) ]' {* w1 r& C 双胍类降糖药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比较大,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口中有金属味或疲倦、体重减轻等,为减轻双胍类药物的胃肠副作用,一般建议餐后服用。此外也比较容易发生乳酸性酸中毒,建议肝、肾功能有问题的病人最好不服用,有酮症酸中毒或酮症酸中毒倾向的糖尿病病人不宜用之。6 Q* D( ]" T( }, R! x. B( z3 |) M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拜糖平、倍欣等)
4 a, K+ v* A+ a- x: x3 z& [4 J" N* D 本类药物竞争性抑制麦芽糖酶、葡萄糖淀粉酶及蔗糖酶,阻断1,4—糖苷键水解,延缓淀粉、蔗糖及麦芽糖在小肠分解为葡萄糖,降低餐后血糖。由于药品是作用于消化道的,所以副作用通常也在消化道,通常会引起肠鸣,腹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偶有腹泻,一般两周后可缓解,必要是可减量。
4 L9 G7 x: M8 H+ I0 _# n/ a. d 胰岛素增敏剂(太罗,爱能等)3 V% E: n% a9 Z
胰岛素增敏剂可直接降低胰岛素抵抗,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实现对血糖的长期控制,以此减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同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与安全性。# C+ L1 V2 _/ U/ r% _4 R1 A/ L8 W
: `! { ?+ H v4 q' d1 Y; d, | X 副作用
9 X: h' h$ m$ V+ l( P; n2 b 胰岛素增敏剂的起效时间比其他降糖药要慢,一般2周以后才开始起效,服药4~6周以上才能充分发挥治疗作用,但降糖的作用比较持久。所以,应用胰岛素增敏剂治疗时,必须达到足够的疗程。只有在足量以及足疗程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延缓病情发展。
9 N0 Q. j; `; C 水潴留和体重增加是胰岛素增敏剂常见的副作用。轻中度水肿的发生率3%~4%,与胰岛素合用则增至15%,故有严重心力衰竭的患者不宜应用。由于胰岛素增敏剂的早期产品曲格列酮曾引起致死性的肝损害,尽管目前应用的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尚无具有肝毒性的临床证据,为慎重起见,胰岛素增敏剂在使用前后应定期检查肝功能。用药第一年每2个月查1次肝功,以后定期检查。' F( V5 c( r0 `8 c5 p' ~
胰岛素类' t# J1 U- l R U
口服降糖药物和注射胰岛素相比,注射胰岛素是副作用最小的一种控制血糖的方式,而且不需要通过肝脏和肾脏进行代谢,任何口服的降糖药物都需要通过肝脏和肾脏的代谢。长期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需要定期的检查肝功能和肾功能,预防药物带来的副作用。注射胰岛素需要定时定量,进食也要相应的定时定量,避免出现低血糖或者是剂量不足造成效果不明显。" h' Y' f' t2 z3 `5 w. D
副作用
' c8 D$ b! z; t, i 胰岛素的副作用分为两类
" k. W) H8 C+ m6 o4 Q1 z4 K+ y# P, G
! V2 {# I+ A6 E' {; C l、全身反应:低血糖反应、过敏反应、胰岛素性水肿、屈光不正、高胰岛素血症、肥胖、产生抗体而形成胰岛素抗药性。
2 z9 Q: e* l( ~, K 2、局部反应:①注射部位皮肤红肿、发热、发痒、皮下有硬结;②皮下脂肪萎缩或皮下脂肪纤维化增生。
' ^+ ^* g" N% n8 i( F4 a! G5 Y&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