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
  100%
签到天数: 15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超级版主
 
- 积分
- 7197
|

楼主 |
发表于 2014-8-25 17: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医生 于 2014-8-25 17:08 编辑
1 I& m- Q7 m A7 V+ U' c* i8 h. W5 ]# Q7 N" [7 F7 m
糖化血红蛋白
5 `4 Q% X% c4 g7 j' Z 糖化血红蛋白,英文代号HbA1c。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糖化血红蛋白越高表示血糖与血红蛋白结合越多,糖尿病病情也越重。# J6 S- v2 X% x
诊断标准
8 r7 m7 u$ y/ p& o! h( b n% w 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反映过去2~3个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它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因此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测定,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过去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水平。世界上权威机构对于糖化血红蛋白都有着明确的控制指标,ADA(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小于7%,IDF(国际糖尿病联盟)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标准为小于6.5%,目前我国将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标准定为6.5%以下。, f2 q- I3 ]1 C1 p- Y# F5 H
检测方法/ x/ M5 V8 M% G+ g! Q a( K. d, U
目前比较普遍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低压或高压离子交换液相层析法和免疫分析法。其中高压液相离子交换层析(variant糖化血红蛋白仪)和免疫分析法 (DCA2000)效果好,特异性和准确性高,精密度好,受温度等实验条件影响小,并且可将糖化血红蛋白与异常血红蛋白(如HbF等)区分开。# f* W8 Z. J) S; u2 M! [
控制标准
7 W9 U( R ~" Q8 _" F 亚太地区2型糖尿病处理指南的标准:4 o& G6 B6 @* W5 O3 w* ]
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控制目标
% Z3 F8 Z6 c5 n* x 注:一般糖化血红蛋白每增加1%,平均血糖增高1.1~1.7毫摩尔/升。
8 E" f w: F7 U 温馨提示:溶血性贫血患者由于平均红细胞寿命缩短,糖化血红蛋白结果降低,红细胞增多症、脾切除后的患者由于红细胞寿命延长,糖化血红蛋白的结果可偏高。某些离子交换法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与异常血红蛋白不能分开,导致假性升高。
3 F# s% q. M9 X- A
+ \) G, Y4 z/ _) j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1 N8 T, y# z2 z6 }( O2 H% j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英文代号OGTT。葡萄糖是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主要因子。一定量的葡萄糖负荷使血糖升高时,正常人可迅速释放胰岛素,使血糖恢复正常,若胰岛功能不足,不能释放出足够的胰岛素,就会导致血糖升高;若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葡萄糖负荷后虽然胰岛分泌胰岛素不降低,甚至增高,但仍不能有效降低血糖。因此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观察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变化,不但可反映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有无胰岛素抵抗。本试验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依据。
# \6 _" q! K ^; j) G0 G. e* R8 m) n% U& y* I( u7 f
检测方法) D/ F9 A' m/ y+ E/ X
试验前3天,每日摄入足够的总热量,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不少于300克。试验前晚餐后禁食,空腹过夜8小时以上。试验期间不作剧烈活动,不喝咖啡、茶,不吸烟,避免应激刺激。上午8时前服葡萄糖75克(溶于300毫升温开水中),在5分钟内喝完。在服葡萄糖前及服葡萄糖开始后1小时、2小时分别采静脉血测血糖,若要了解胰岛素分泌能力,同时采血测胰岛素。) L- e" M" T) Z8 G7 L- M
正常值 J1 [6 n' C3 R; D2 L6 [% K ~0 \
亚太地区2型糖尿病的标准如下: f5 k' C: S; Q I
口服葡萄糖耐量血糖水平(静脉血浆)正常范围
9 o$ M; B: q, S
* g; ~5 ^' b; ~! N1 G% W7 l) U# o5 |. o+ D/ |: F9 i+ k7 T( j) ^
口服葡萄糖耐量的临床意义:根据亚太地区制定的OGTT诊断糖尿病标准:①糖尿病:空腹血糖≥7.0 毫摩尔/升,服糖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者;或空腹血糖25毫单位/升,服糖后2~3小时仍持续高水平(往往>100毫单位/升),提示可能存在胰岛素抵抗。②糖尿病患者胰岛素释放高峰往往后延,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能力降低,分泌曲线呈低平;2型糖尿病患者视胰岛素缺乏或抵抗的类型不同,可表现为分泌能力降低、正常或增高。③反应性低血糖患者胰岛素分泌高峰往往延迟,且胰岛素下降缓慢,服葡萄糖3小时以后出现低血糖倾向。8 ~/ u! W# B3 v6 q f
在指导用药方面,如果存在胰岛素抵抗,治疗上应控制饮食、加强锻炼、减肥,选择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如双胍类及胰岛素增敏剂;如果胰岛素分泌严重缺乏,则应及时加用胰岛素治疗。- `) b2 O, `! {
温馨提示:本试验可与OGTT同时做。2 d- X o; q) P8 w O' T$ W
' ]" b7 B- y( Y. t2 F
C肽释放试验/ m$ O$ F8 ?2 r3 |% c1 }4 W8 O
C-肽与胰岛素是等分子释放的,测定C-肽的量就反映胰岛素的水平,这是C-肽的第一个特点。其次,C-肽分子比胰岛素稳定,在体内保存的时间比较长,这对测定胰岛功能来说较为有利。测定C-肽可以不受注射胰岛素与否的影响。所以C-肽是反映自身胰岛素分泌能力的一个良好指标,有助于鉴别糖尿病患者得的是 1型还是2型糖尿病。3 r# s" I3 X; k7 V4 [
正常值 V, {1 b& X2 t/ N* k$ k
: y3 o; Y, C0 U- u: i% Z 正常人空腹血浆C肽值为0.8~4.0微克/升,餐后1~2小时增加4~5倍,3小时后基本恢复到空腹水平。
+ o4 t5 Z) T/ [ K- C' b. y 临床意义
6 l8 S: t9 |) B/ l: r! Q& {4 k4 X C肽释放试验与胰岛素释放试验的临床意义相同,但不受外源性胰岛素及自身胰岛素抗体影响,反映自身胰岛素分泌水平。 {8 B- h. K" Q5 g4 I7 J& {
温馨提示:为更好地反映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餐后胰岛素分泌能力,采血样前1天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停用长效胰岛素制剂,改用短效胰岛素,并且当天早上停用1次短效胰岛素。若用中、长效磺脲类药物,采血前2天改用短效药物,采血当天早上停用1次口服降糖药。再者,采用一般放射免疫分析法,C肽抗体对胰岛素原有一定交叉反应,胰岛素原升高患者可使结果升高。
8 F$ U# T3 ]+ Y3 G, r6 Z, X8 Y. i& \- n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