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393|回复: 0

糖尿病友常问医生的11个问题,终于有了正确答案

[复制链接]

升级   49.75%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79

主题

50

回帖

59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98
发表于 2017-7-8 18:4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糖尿病目前已经人类最大慢性病之一,被称为甜蜜杀手,在我国有超过1亿人患有糖尿病,因为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习惯的高热量胜行,糖尿病人越来越,尤其是糖尿病初得的病人,最常问到以下几个问题,今天给大家讲清楚:
" r. a3 A7 j  k" D" @0 i0 ?1:糖尿病可以根治?
# G0 q, f, W+ V. f( g) Z当今社会虚假夸大的医疗广告层出不穷,依然有不少“糖友”误信这些广告,认为“老中医祖传秘方、纯天然植物提炼药物、高科技纳米理疗仪、欧美最新保健品”等等可以治愈糖尿病;也有些患者入院经强化治疗后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围内,认为血糖恢复正常即是痊愈,将出院带药服完后就再无规律就医,最终贻误治疗时机,甚至出现严重的急性并发症。那么糖尿病是不是真的可以根治呢?* b( s: i8 s0 p. x: [
专家解析:9 m% h; |0 M  N" [4 Z7 W: Z0 M
糖尿病病因还未完全明确,目前无法根治,是一种需要终生控制的慢性疾病。
) l1 ]6 S& u, V0 w3 C有些患者确实在糖尿病发病早期,可以仅凭饮食和运动生活方式干预或较少量的药物让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但这并不等于糖尿病已经被治好了,应继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此外,在用药上建议长期用药,切忌擅自停药,否则高血糖必然卷土重来,导致病情恶化。如果出现随病程发展,胰岛细胞功能逐渐减退,血糖会出现波动,则需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 }0 q) i+ r+ z
2:饮食控制就是只吃粗粮?4 Q# `/ L/ y& F4 l2 x' j
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控制是少不了的部分。但不少患者在饮食上容易走极端,如认为某些食物一定不能吃,视鱼、肉、水果为绝对禁忌,而某些食物对改善血糖有益要多吃,如市面上所谓的“糖尿病无糖食品”,造成饮食结构单一,进而引起营养不良等问题。饮食控制就是不吃甜食,不食荤腥,全素,只吃粗粮?8 U& Y" Q$ I* n' [+ t2 `3 g6 ?
专家解析:
. [# y8 r; Q  @6 S2 q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控制上切忌“极左极右”,特别需要警惕的就是无糖食品。“无糖食品”这个名称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认为它不含糖,对血糖无影响,可以随便吃。但事实上,会影响血糖的不仅是人们意识中带甜味的蔗糖、果糖,几乎所有的食物种类,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等都会产生热量而影响血糖。所谓“无糖食品”指的仅是不含蔗糖的食品,而并不是没有热量的食品。目前市场上的“无糖食品”大都是无糖的糕点、饼干、奶粉、麦片、八宝粥等,它们的成分多是碳水化合物,患者如果摄入过多此类食品,同样会导致血糖升高。
- O. u2 x6 X2 ]9 @4 }* D1 t归根结底,饮食控制,控制的是总热量,而不是份量。糖尿病患者头脑中都必须有“控制总热量”这个观念,无论是吃主食、副食、水果还是所谓的“无糖食品”都要考量它所含的热量,做到合理配餐,平衡膳食。世界卫生组织为糖尿病患者的膳食平衡提出这样的建议:每天主食应占总热量的50%~60%,蛋白质占15%~20%,其他25%~30%是脂肪,应做到主食粗细粮搭配,副食荤素食搭配,勿挑食,勿偏食。
( y8 Y6 c% z, _, ~3.糖尿病吃多了可以加药吗?0 P7 [- v8 l. X& X" V  z6 {4 {
不能。第一,加药可能会造成药物过量,而出现低血糖,严重者会危及生命。第二,有的患者吃多了加药,怕出现低血糖又加餐,可能会造成能量过剩而引起肥胖。这样会造成血糖更高。另外糖尿病患者随意加药会损伤胰岛。
# T6 B0 [! ?' c7 X5 S: \" W% j" U( S2 Q; r9 m  R1 a* k
如果吃多了可以通过运动来降糖。但是运动降糖效果有限,最好的还是要控制饮食。
; |; I$ G1 o! @# F' _" P; U4.保健品可以治疗糖尿病吗?1 b- U$ @7 X: N3 L8 W
各种保健品都不能治疗糖尿病。4 z# b' ?' V3 O; }6 U$ Q7 n: R% ]
怎么分辨药品和保健品?主要看批准文号。如果是卫食健/卫食准字,说明这个商品是食品批号,只能当作食品,对糖尿病没多大作用,不能当作药品。  }- F+ |  ~/ i, e, b2 \+ g! w* E

' A5 |8 ^. h+ n0 u) J2 a还有一种是国食健字,这种是保健食品。辅助治疗作用,或轻度缓解作用。一定不能取代药物。
( z$ X* s( L4 d8 I  @; `; L0 \" }. M( |5 b  W& c- [
而真正的药品批准文号是有国药准字的。0 R7 K2 e* l) V; _2 s; J& O

: |2 {; s* H7 M* }& m8 n. t5.胰岛素需要终身打吗?
' U* m* o% x, S" o! Y/ n胰岛素不需要终身打(专指二型糖尿病)。尤其刚刚得糖尿病的患者,饮食、运动、生活习惯控制的又都比较好的话,是可以慢慢减量甚至停药的。$ o  H$ ?" j' d) f

$ v# i3 y% W$ y- v- V6.血糖指标正常就可以停药吗?
$ P8 a7 h5 u* s7 g. c$ v+ k不是。即使指标正常,也要坚持服用。如果停药,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停止用药。擅自停药会增加并发症风险。不要轻易停药,停药后要注意观察。
0 O8 ]  I$ F9 p" T5 b$ {
5 X( \' [; S& j/ ~2 l7.吃降糖药有副作用吗?
' D/ l5 |6 c7 F只要在药物合理剂量范围内,药物的毒性反应是非常非常低的。如果血糖高不用药物控制,会引起很多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造成的危害更大。
, k$ @& A  w7 f( n/ j3 Z" Y
" B8 Y* t0 A2 }如果吃多了可以通过运动来降糖。但是运动降糖效果有限,最好的还是要控制饮食。+ p* F! V7 g! ?& f5 d7 F
8.哪个指标对糖尿病患者更重要?) Q& v' }( R/ y
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更为重要,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糖控制的金标准。它反映的是患者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而空腹和餐后反映的是点的血糖的概念。(备注:有肾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镰状细胞贫血等疾病的用户,则糖化血红蛋白不能客观反应平均血糖水平,建议以动态血糖监测替代以)) T$ b# `" g2 h* C, Q2 Z2 c! B7 P

9 C. j( z* H4 r0 \5 l9.糖化血红蛋白多久检查一次比较好?! j, l6 K, `. H& Z2 J7 T1 _8 M
对于 2型糖尿病患者,建议治疗初期至少每 3个月检测 1次,达到治疗目标后可以每 6个月检测1次。对于运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孕妇,推荐每 2个月检测 1次。
+ g$ Y8 {7 X% R/ v
9 Q& X$ L9 L2 f0 o+ t10.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标准是多少?) u4 T, A& G. Y& S  U
年轻人且没有并发症,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严格一些控制在6.1以下。如果老年人,七八十岁,且并发症很多,可适当放宽要求。可以控制在7%-7.5%。
2 S# P4 {5 l$ I; S2 H/ @7 h; b' R. p$ {) C3 I) t
11.测量糖化血红蛋白之前,需要空腹吗?
, [5 j2 {6 o( ]% R; d! O糖化血红蛋白不受短期饮食和运动的影响,不需要空腹。6 N! T' F: m# r; {. d" B

) G: {3 A1 c- l1 D总之,糖尿病是一类可控制的慢性疾病,重要的是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贵在持之以恒。0 c- k" K1 `7 x/ P
相关测试——4个典型症状证明有可能得了糖尿病0 T3 n. h  E( w8 v2 M& a, e
1、醉酒感。糖尿病患者或糖尿病前期人群,由于自身血糖调节能力差,会在空腹运动后或吃饭时间推迟后出现低血糖,表现为手抖心慌、感觉脚踩棉花的醉酒样症状。专家建议,如果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就要查查血糖了。如果诊断为糖尿病,应随身佩戴标明自己患病情况的卡片,一旦发生严重低血糖,可以得到及时救治。
# I+ x! x+ g' l2、牙龈感染、肿胀或出血,脚部溃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糖尿病中心主任安德鲁·德雷克斯勒博士表示,身体经常出现局部感染的人要提高警惕,查查血糖。糖尿病人发生伤口感染、牙龈炎或牙龈红肿或出血及伤口难以愈合,应立即就医。除了接受专业医生检查外,患者每天都应该自己检查双脚。脚部疼痛点可能是糖尿病足部溃疡的第一症状。糖尿病患者也更容易发生真菌感染,特别是皮肤有褶皱的部位。另外,每天用温水洗脚,之后涂抹保湿霜防止皮肤干燥开裂引发炎症。
& @. i% P6 I& ^/ d# w8 Z; X  Y% m3、眼部问题。糖尿病会增加视网膜病危险。视网膜病容易导致视觉丧失。专家建议,如果突然感觉视觉异常变化,眼睛疼痛、看东西时视野中出现点状或亮光漂浮物,应立即看眼科医生。即使没有任何症状,每年也应检查一次眼睛。8 x6 u) R9 @; F6 t4 `6 s
4、心脏病症状(不仅仅是胸痛)。糖尿病会增加心脏病发病危险,导致心脏病或脑卒中发作。德雷克斯勒博士建议:密切关注心脏病的任何可能症状,及时检查。应该牢记心脏病症状并非只是胸痛,有时只是肩部疼痛或是胃痛等不适,遇到此类症状应看医生。定期体检,关注心脏健康、血压及血脂水平也非常重要。
' l! }7 p; F: p+ W* d
! N8 j8 @* ~* R, e; L3 y' x
8 ?. F! A4 N, \$ @1 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www.tnblt.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