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
  1.28%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中级会员
 
- 积分
- 1115
|
糖尿病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并发症!但总有糖友抱怨,明明血糖控制得很好,却偏偏还是惹来了并发症!
/ Y6 A0 R6 N9 c; Z7 o5 r v; u; I; I5 t其实,糖尿病并发症并不是突然来的,在它到来前,身体会发出一些信号,只是被你错过了而已。1 U N% T2 Z% z/ F6 R
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平时除了关注血糖值之外,还要时刻留意身体的一些小变化,否则并发症来了都不知道。) H1 t# R7 b/ s, v/ V) l1 }5 [' l& o
7 P* O; ]9 {# D! z0 }. c
9 c, u5 y) x/ z. v. z; X/ P- Y
糖尿病并发症来临前的12个危险信号
/ C* X+ c0 i: @3 r1 k6 h! p9 M1、口舌干燥, ?) X; B7 H6 |! Y9 g
体内血糖升高,血黏度会增大,患者容易出现口渴现象。
: @; M/ w: p* ^& ?# J/ ^, v9 p当然,有些糖友由于口渴中枢不敏感,即使血糖很高,也不会觉得口渴,这点也需要引起重视。( L t! D2 C5 m
2、血压上升8 r& F& E4 O; ^! P2 l1 f( H# e
如果之前血压没有异常,可近段时间突然血压有点高,那就需要小心了。
; b3 w1 L8 o) V血糖上升,血容量会增多,就会引起高血压。! t# i: ?1 z( F. z z% Y
3、微量白蛋白尿" d5 ]7 G1 E7 R; W- P2 w
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前兆。& d" b* J' ?$ D5 n
不过,初起时症状并不明显,所以很多糖友患上时自己都不知道。% g `, G- M2 c4 I( }+ Q
当症状比较严重时,会出现泡沫尿,这时就要小心了。
( [! N' C6 n" Z0 r& O0 \& D
" r3 Z: y8 }8 p0 [0 w/ E4、视物模糊, O0 k4 `' e) H( \, G i
眼部病变主要是血糖长期控制不好所致。糖友出现眼部病变时,最初症状就是视力下降,这时需要及时到眼科进行检查。
4 v5 @& B9 r: B( ~5、肢端麻木( f5 ^* R; j) {" t! K
如果四肢出现对称性刺痛、麻木,可能已经出现了周围神经病变。4 z: B8 g- i! A# I% L
如果是一侧肢体麻木,可能是脑血管意外或脑梗死的征兆;仅双脚刺痛、麻木,可能提示有末梢神经炎发生。
. }6 w: g% H/ K" r9 ]7 Z% {2 A6、疲乏无力, j- w9 S" \* x. x: L9 F& \
如果体内葡萄糖的无法及时转运和代谢,代谢物长时间堆积,就会引起疲乏无力。0 F6 G$ Q5 J M% E( t$ Z
7、牙组织水肿 n3 C5 r8 I5 g/ f# l) L. U& y6 g$ K
当出现牙龈肿痛、牙周组织水肿、牙齿扣痛、脱落或松动时,都要小心糖尿病并发症。$ o3 w) h5 u- d- ?/ u- x o0 z$ `
当糖尿病患者出现神经病变或血管病变时,会损害牙周组织的微循环,引发各种牙病。: L- m2 O7 p: J+ P' l) |( M
/ S6 U' z, l7 A+ Q; g3 x8、严重便秘
+ p" ^+ x) ^6 L4 Y便秘症状很常见,但如果糖友突然出现严重便秘,那也可能跟并发症有关。" k2 g! a }- C5 o7 w9 n c
严重便秘的意思是,一周内排便次数低于3次,或次数不少但每次排便都异常困难。
6 u/ D- Z9 }& @$ F4 e周围自主神经病变、高血糖都可抑制消化道运动,引发胃肠道功能紊乱。4 x: @; M+ ^3 r) {& a! i6 O
9、出汗异常
. |( w9 V/ Q1 P8 v/ t5 x正常的排汗部位不排汗,或汗量过多过少,都预示自主神经功能受损。) K1 h# ^, a" y' F% T
10、皮肤瘙痒5 Q/ R& X; S$ z1 K
持续出现皮肤干燥、极度瘙痒、疖肿、皮肤溃疡、红斑等症状,可能提示有皮肤病变。
" h c7 w! p8 h0 o11、足部皮肤变色# y% ]- N; M6 b, o7 ~ s8 h
脚部皮肤发凉且苍白,不久后变为暗紫,意味着足部缺血。而足部缺血正是肢端坏疽的先兆。
4 d& H% m$ I1 n9 e, o" Z8 W9 w; c# {12、夜尿增多
2 ` z6 n& H. I# b+ A糖尿病患者肾小管受到损伤时,夜尿就会增多。常见的情况有血液的高渗、微血管损伤、肾小球的高滤过、糖尿病代谢障碍等。
7 M# L1 v1 C9 D9 N9 k2 H4 O7 U
& i+ s2 s0 @+ D+ W/ s. P6 q
0 D% I, ~5 x2 o& M3 z: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