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355|回复: 0

23种糖尿病早期症状, 出现10种以上的赶紧测血糖

[复制链接]

升级   0.59%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141

主题

76

回帖

105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053
发表于 2017-8-30 17:5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糖尿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很多人都是不知不觉就患上了这种病。其实糖尿病的早期症状非常多,只不过人们很少留心。今天,塔哥就跟大家好好介绍一下糖尿病的各种早期症状,如果你有出现大部分的话,那么一定得引起重视。# w3 I$ y' A  L
1、多饮6 Y+ W3 S: R. U' L* M. q
这是很典型的糖尿病症状,糖人经常感到口渴,饮水多;糖尿病患者之所以会出现多饮口渴,主要原因是由于多尿失水所致。而饮水量与失水量大致相仿,所以将多饮作为糖尿病的典型表现。3 @. i2 G& g* s4 Z
那么,糖尿病为什么会出现多尿呢?这是因为当血糖升高时就会从肾脏排出过多的糖,从而会带走大量的水分形成多尿。多尿导致体内水分丢失,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增高,刺激中枢系统出现口渴而多饮,这对于人体来说是一种保护性反射。8 x; x7 w8 y8 k( d2 @

! u5 i+ T% R* H: f9 p! P- }: o
0 I" M% s+ h6 D) S! v8 f2、多食5 b6 w' v5 Y& X% X1 ^3 {* J7 C) I" @
多食是指经常感到饥饿,食欲明显增加。糖尿病患者因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遂产生饥饿贪食。一般须日餐5~6次,食量与尿糖成正比,但食量增加,使血糖上升更快,尿糖更多,形成恶性循环。
; |! K# U  e. A% r若食欲突然下降,应警惕酮中毒或其他合并症的发生。
8 c' V) l/ l: x% @) T3、多尿
7 o" l+ `7 e. r& A, N# p排尿次数增加,尿量增多,是糖尿病典型症状,糖尿病患者每昼夜尿量在3000~4000毫升,甚至可高达10000毫升以上,或伴随尿次增多,曾有日尿20余次。
/ h( m. n# w1 T4 w那么,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多尿呢?这是因为当血糖不能被有效地利用而升高,从而会从肾脏排出过多的糖,使在肾组织中的尿液渗透压增高,肾小管重吸收减少,由此会带走大量的水分形成多尿。
5 s& v, d5 q) ~2 J) m$ h4、消瘦
6 r# p7 f1 ]0 p2 p胰岛素主要作用在肝脏、肌肉及脂肪组织,控制着三大营养物质: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和贮存。
; D8 K* X7 P) P+ c# h2 w$ n当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时,大量葡萄糖不能被人体充分利用而多从尿液中丢失。为了补充生命所需能量,机体只能动员脂肪、蛋白质进行糖的异生,产生热量以满足各组织器官所需的营养。5 G( V- t8 U4 i# m# h, u
由于不断地消耗脂肪蛋白质,再加上多尿,体内大量水分及其他营养素丢失,患者体重逐渐下降,从而出现消瘦。
: z* n& l) |0 r5、视力障碍
' H! P$ l% J4 @6 y$ a4 S. m2 ?6 X" X糖尿病导致植物神经损害,可影响瞳孔的舒缩功能。糖尿病患者的瞳孔较正常人小,而在眼底检查时用扩瞳剂效果不佳,放大瞳孔的能力也较正常人差。已患有青光眼等眼疾的人,应警惕发生糖尿病。
( w% o  b* n' J- f/ C1 H" i7 U' f  Z! ~  b0 f: @) S( ^7 X2 o

- s: H' [/ ~. w! ?0 s3 B6、眼底病变0 J2 W0 u6 W! o+ E" l7 H
糖尿病患者视神经损害或眼底血管病变,使视网膜组织缺氧而形成微血管瘤或视网膜静脉扩张、白斑、出血、动脉硬化,甚至发生视网膜剥离,造成视力下降。
$ P: ^& u3 y, w, c. U; J4 |7、近视  |3 `& Z3 O& n* I" m
糖尿病患者体内大量的糖和盐随尿液排出,加上口渴多饮,血液渗透压降低,房水的渗透压也随之下降,使晶状体膨胀、变厚变凸,屈光度增加,形成近视。! j: z8 P- N+ m* h# _" ]
8、白内障
: }/ e! _% s0 x9 ~- b5 ^2 X/ I3 \糖尿病患者血液中和眼内房水的葡萄糖水平均升高,眼内糖代谢受到障碍,形成一种称为山梨醇的物质,积聚在晶体内,造成晶体纤维肿胀、混浊,形成白内障。
  w- W! M4 i7 Z4 i9、皮肤瘙痒" t; H$ U2 Z+ t- I/ v7 Y
相当多的糖尿病患者可发生全身或局部皮肤干燥脱屑,剧烈瘙痒。女性患者以阴部瘙痒更为多见。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瘙痒,往往使人难以入睡,特别是女性阴部的瘙痒更为严重。6 M8 k) @6 c( t: w  q! i5 B
9 r4 A8 x7 [% `2 |/ v: `

# r: S: O+ o$ x+ Q4 e2 f10、皮肤疱疹0 C: T. H( {7 W# y2 x; k6 H
酷似灼伤性水疱,壁菲薄,内含透明浆液,疱疹无红晕,好发于指、趾、手足的背部或底部边缘,单个或多个出现,数周内自愈,但可反复出现。
3 q2 A+ i- [5 i" L. ^% b* G11、出汗异常
( z' e2 S  z  q4 ^+ N% @多汗或少汗,甚至有的患者汗液淋漓,这个虽然不是糖尿病的主要症状,但是结合其它症状来判断,还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的。
9 T+ e8 i8 s& {& z. g2 {, }12、红色面孔( @& b: \8 Y1 r$ B
有人调查过150例糖尿病患者,大多数人颜面色泽较红。在39例隐匿性糖尿病患者中,35例有不同程度的红色面孔。
: P! D( W: t' o# W& F; P% u. O! E2 ~: L8 }6 _! v
: ]2 E5 y* f4 h
13、颈部毛囊炎2 I' u" U& B1 Z: \% k0 E* ~
后颈枕部出现脓头痱子样的炎症,触痛,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小疖子或蜂窝组织炎。脓液排出后可愈合,但常此起彼伏,反复发生。
5 n+ \* }* q, r4 `4 |14、黄色瘤* R: g- I1 g* c' y* G. r% f
四肢屈侧、臀、颈、膝等处皮肤常常可以见到成群突发的黄橙色小结节或小丘疹,周围绕以红晕,有瘙痒的感觉。此外,足部坏疽也很常见。
/ s- _8 g' }+ W  D( W1 o8 Y- `15、阳痿2 V+ m9 w0 p1 k4 N1 q
糖尿病可引起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从而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以阳痿最多见。据统计,糖尿病患者发生阳痿者达60%以上,特别是中年人肥胖的人有阳痿者,更值得高度怀疑是否已患上糖尿病。
7 Y( |* H; Y& h5 `! d( Z16、阴冷0 g; A, Z& p. O4 A" B( N: i
女性出现不明原因的性冷淡,往往是糖尿病的早期信号。目前认为糖尿病的血管病累及阴道壁小血管网时,阴道壁中的感觉神经末梢的敏感性降低。因此,一般的刺激很难触发女性高潮反应,会影响患者的性生活质量。  I  h0 |7 A; F& ^) f6 }0 g8 F
17、尿路感染
5 Q6 Z$ v8 g2 Q糖尿病引起的尿路感染有两个特点:菌尿起源于肾脏,而一般的尿路感染多起源于下尿道。尽管给予适宜的抗感染治疗,但急性肾盂肾炎的发热期仍比一般的尿路感染发热期长。
2 @& P3 d+ X$ D& l. ]' [: T( D& \
" R) F- i( p, }: Z# g
! |5 c8 {& A$ @# \  Z18、胆道感染( B2 W4 C0 z6 j/ o% u- s
糖尿病伴发胆囊炎的发病率甚高,而且可不伴有胆石症,有时胆囊会发生坏疽及穿孔。  M8 u7 A6 F+ v, F
19、腹泻与便秘
& F- X) {2 d% m( v糖尿病可引起内脏神经病变,造成胃肠道的功能失调,从而出现顽固性的腹泻与便秘,其中腹泻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 H2 m& P; a. \  a: h20、排尿困难
- w& s" T; r7 V5 l男性糖尿病患者出现排尿困难者约为21.7%。因此,中老年人若发生排尿困难,除前列腺肥大外,应考虑糖尿病的可能。1 V( Q' d; d- _, n
21、脑梗死
! X5 y; o- ~7 y& ~8 T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脑梗死。在脑梗死患者中,有10%~13%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因此,脑梗死患者应常规化验血糖。
* P3 q  B7 _& F& X9 b22、娩出巨婴  d9 T% y% \/ q4 O( l. P
糖尿病女性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增高,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刺激胎儿的胰岛功能,分泌出足够的胰岛素,使血液中的葡萄糖得以充分利用,加速了胎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娩出一个特胖娃娃(4千克以上)的女性,应做有关糖尿病的检查。
" O5 |, E" H8 U" h1 w' ?; T; y) I* U0 N

0 p) [/ x( X7 o+ H# b8 `' s23、周围神经炎
& s* b8 n/ ^  o( w$ y' n4 u: m8 l6 D表现为手足麻木,伴有热感、虫爬感,行走时似乎自己在棉垫上;有的则伴有强烈的疼痛。据统计,有以上症状者,占初期糖尿病患的40%左右。
5 e- ?9 Z( F- ]' u" z1 U: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www.tnblt.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