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288|回复: 5

胰岛素分泌只有正常人的10分之1属于一型对吗?

[复制链接]

升级   5.5%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主题

1

回帖

1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
发表于 2014-10-31 17: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网上看到一篇文章上面说胰岛素分泌只有正常人的10分之1属于一型对吗?1 E( `/ i/ v) }0 t4 a
www.tnblt.com

升级   27%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1

主题

9

回帖

5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4
发表于 2014-10-31 17: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算,据我所知,1型是无胰岛素分泌
  y3 M  |6 Y1 G1 I% R$ e1 L$ t; S" u1型糖尿病 (旧称青少年糖尿病或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种类型,它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完全不同,属于自体免疫性疾病,可能是由于自体免疫系统破坏产生胰岛素的胰腺胰岛β细胞引起的,因此患者必须注射胰岛素治疗,目前世界上对此病没有治愈方法。
$ L) @- Z' R) m6 p( S7 r" b" U8 h) ]1 Q4 ?( o9 N
www.tnblt.com

升级   5.5%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主题

1

回帖

1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1 17: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我不算一型对吗
www.tnblt.com

升级   27%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1

主题

9

回帖

5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4
发表于 2014-10-31 17: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可以参考下下面的文章
- G9 P+ H$ K2 M% h: M典型症状[编辑]4 G) \' R1 u& N) T
典型的1型糖尿病发病症状包括:多尿、口渴、易饿以及体重减轻等等,俗称“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它的主要特征是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因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从而影响正常生理活动[3]。 1型糖尿病患者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发病通常较急症状较明显,甚至发生酮症酸中毒;胰岛功能差,血浆C肽水平低甚至无法测出;相关抗体如血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胰岛素细胞抗体(ICA)及或胰岛素自身抗体(IAA)阳性率高[4]。
1 @& |; m7 n3 \7 E, r$ Z( \& ~3 C' y" i
诊断现行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为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2006年提出的标准,而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2010年的推荐标准[5],以下满足以下任何一条即可诊断为糖尿病。后者与前者的区别仅为增加了“糖化血红蛋白(HbA1C) 在6.5或以上”这一条:$ V/ g. ^! `8 N; v- ]( M
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6][7]  编辑
条件餐后两小时血糖空腹血糖HbA1c
0 L# i! F5 i/ ?: g7 q
mmol/l(mg/dl)mmol/l(mg/dl)%
正常<7.8(<140)<6.1(<110)<6.0
空腹血糖障碍(英语:Impaired fasting glucose)<7.8(<140)≥6.1(≥110)& <7.0(<126)6.0–6.4
糖耐量受损(英语: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7.8(≥140)<7.0(<126)6.0–6.4
糖尿病≥11.1(≥200)≥7.0(≥126)≥6.5
  • 空腹血浆血糖在7.0毫摩尔/升 (126 毫克/分升)或以上;
  • 在口服糖耐量试验中,口服75克葡萄糖2小时后,血浆血糖在11.1毫摩尔/升 (200 毫克/分升)或以上;
  • 有高血糖症状,并且随机血浆血糖在11.1毫摩尔/升 (200 毫克/分升)或以上;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在6.5或以上。
    + I- ^0 i4 y5 Q$ K6 ?5 |
值得注意的是,尿糖并不能作为诊断标准,只能作为诊断的重要线索,而血糖升高才是诊断 糖尿病的主要依据[3]。
3 I# y8 P- _5 `8 ^' Z. G判断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还需要做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血糖、C肽(C-Peptide)以及胰岛素分泌等项目。
$ Q8 ?0 c. a! I; H) c5 m- `/ w' c* y
# d7 I3 S& O" E: L6 }) s, [9 N# Q

( A' n0 c: Q% {. U: ?
www.tnblt.com

升级   27%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1

主题

9

回帖

5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4
发表于 2014-10-31 17: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病原因常见的关于1型糖尿病发病原因的错误认识有“吃太多糖了”等。事实上,大多数的1型糖尿病患者是因为自体免疫反应而患病:免疫系统错误地破坏了胰腺的胰岛β细胞。身体对于这些β细胞的反应,就好像它们是外来入侵者一样。遗传因素在这个胰岛β细胞的自身免疫损伤中起重要作用。目前研究还不清楚这种情况发生的具体过程,但有一些假说,可能与自身抗体、病毒、以及氧自由基等因素有关。
% z4 d( ~' G$ S% V3 c  i) W. @2 d& A5 J( x( X
www.tnblt.com

升级   27%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1

主题

9

回帖

5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4
发表于 2014-10-31 17: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白棋局 于 2014-10-31 17:25 编辑
, q* \; [( C- C" @4 j; G
' U) w/ e# J+ q5 Y9 r+ X' d基因1型糖尿病在一些人种当中的发病率比其它人种更普遍,例如,高加索人得1型糖尿病的比率最高。1型糖尿病是一种复杂遗传病,没有某一组基因使携带它的人都会患糖尿病。一些基因让携带者更易感糖尿病,但是携带这些易感基因的人并不一定会患糖尿病。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1型糖尿病的易感性不受2型糖尿病基因影响。2 Y  I1 \. }2 I; o

! m6 F* z5 Y$ V& R% R$ D6 v自身抗体
: w: N* P8 v0 Y胰岛β细胞会制造一些识别自身细胞的抗体,称作自身抗体。有三种自身抗体常在1型糖尿病患者身上发现,它们分别识别:
; E5 W( K* [9 {: @" S7 u2 V; W" A: `; i' B7 d+ _
胰岛细胞. z( F0 d- p5 l0 ?" }
胰岛素分子
# C' V" x3 j3 j. ]/ R5 x( _7 LGAD蛋白
0 b! e  U: w1 J$ D: O0 Z7 W这些抗体往往在1型糖尿病在患者身上被确诊之前就存在于患者体内了,一般都在表现出糖尿病症状之前,它们有可能会协助自身免疫系统将自身产生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杀死[10]。 根据统计,在1型糖尿病人中,大约存在70%-80%的人有胰岛细胞抗体,30-50%的人有胰岛素抗体,80-95%的人有GAD抗体。
* L6 K! E! o0 B* v5 h3 ~6 g
% c# d/ u+ H3 R, ?& d- E病毒3 @7 H+ s1 p: S  q2 `! F
很多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前都有过病毒感染的经历,比如病毒性感冒等等,一些科学家怀疑病毒是造成1型糖尿病的原因。7 R" k9 u; A0 b; h" K
0 ]! l" Z/ x& V' d$ S% r
研究人员发现,有一种名叫Coxsackie B4的病毒的某一部分蛋白质和GAD分子的一部分很相似,因此可能同时被同一种T细胞识别。因此,当T细胞消灭外来入侵者时,可能将人体组成一部分的GAD蛋白和Coxsackie病毒蛋白混淆起来,因为在T细胞看来,它们长得差不多!这样,本来要去消灭外来入侵者的T细胞,误将身体产生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消灭了。
  v; F& ?# c2 t4 D  _3 W$ i+ y
9 V' U# `, ]! |$ f6 R0 T
% @* i* v1 x8 K& C! N9 @. cCoxsackie B4病毒还有一些理论解释认为某些病毒入侵人体时,改变了胰岛细胞的表面抗原,致使T细胞将他们当成了外来入侵者,错误地被T细胞消灭了。另外一种假说认为, 1型糖尿病是由一种缓慢起效的病毒引发的,这种病毒会让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胰腺中的某些蛋白质,从而导致糖尿病。一些研究者认为在20世纪60年代发生于意大利撒丁岛上急剧增加的1型糖尿病病例[15],以及在20世纪70年代发生于芬兰的类似事件中,这种还未发现的病毒很可能是元凶。1 z7 l" a4 a1 F1 P- q5 H* `) q
9 [  H5 L/ Y& [# T9 a, }
氧自由基
& n+ \2 ]6 ^  [" U) X. w氧自由基是人体中很多化学反应的副产物,它们所到之处常常给人体带来很多问题。正常情况下,人体会消灭这些自由基,但在某些情况下,比如吸烟、空气污染、节食、甚至遗传因素都可能造成体内过多的自由基,使得身体无法处理。这些氧自由基加速人体衰老,并可能导致很多种疾病,如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Lou Gehrig氏症等等。一些研究者认为氧自由基可能也是导致1型糖尿病的因素之一。因为胰岛细胞消解自由基的酶非常少,所以过多的氧自由基可能会破坏胰腺细胞。7 m( ~4 ^" W* u& g7 x3 \, ^
: Y9 v: a) I: L+ y6 ?- ?2 \
化学品及药物[编辑]很多化学品已经被证明会引发1型糖尿病,比如吡甲硝苯脲(毒鼠强的主要成分),一种治疗用于治疗肺炎的药物Pentamindine[16],一种抗癌药物“乐拿舒”都有可能导致1型糖尿病。还有另外一些化学品被证实可导致动物的糖尿病,但科学家还不知道在人类身上是否有同样的效果。* [; `' l' T- }/ ^. _

* R1 E/ X' \7 Y0 G; A预防
9 L$ S, _; c' G8 B# @1型糖尿病作为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措施,胰岛的病理破坏过程也不可逆转。与此相反,大部分2型糖尿病是由不能有效利用自身胰岛素(胰岛素抵抗)导致,其病理过程可以被预防甚至逆转[2]。# v3 E0 G( L  {$ D/ f8 `2 w

; q4 T3 B& @# O  B* T* j过去曾经有人希望通过医学统计的方法,提前识别出一些可能会患1型糖尿病的人,为他们注射胰岛素和抗排异反应的药物,从而防止T细胞攻击胰岛β细胞,但目前的研究结果并不支持这一方案的有效性[10]。因此,预防1型糖尿病的众多方案都仍处于实验阶段。/ n. G6 \) d/ Z

# ^0 N, x& a/ L% b7 ?/ u
www.tnblt.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