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糖化血红蛋白(GHb或HbA1c)总血红蛋白(Hb)由HbA(A1、A2)、HbF三种组分组成,其中F主要存在于胎儿期。HbA主要存在于成人,由2个α链和2个β链组成,成人的HbA占Hb的97%,由HbA1和HbA2两部分组成,成人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主要是HbAl。1962年研究人员在pH7.0的条件下用琼脂电泳法分析血红蛋白(Hb)物理化学性质时发现:向阳极泳动速度最快的是血红蛋白A(HbA),而在糖尿病患者标本中存在高度浓聚的HbA电泳带,于是提出了“糖尿病性血红蛋白”的概念。后来将这种与葡萄糖结合的Hb称为糖化血红蛋白(GHb)。GHb通常占总Hb的5%~8%,其中HbA1是糖化部分。主要组分为HbAlc,而HBA1a和HBA1d含量很少(1<%)。
% z W( m$ m' c糖化血红蛋白(GHb)是血红蛋白在高血糖作用下发生缓慢、连续的非酶促反应而生成的。由于蛋白质浓度保持相对稳定,糖化水平主要决定于葡萄糖浓度(葡萄糖可自由透过红细胞膜)以及蛋白质与葡萄糖接触的时间。人体红细胞寿命为120d,HbAlc一旦生成不再解离。在红细胞消亡前,血液中的糖化血红蛋白保持相对不变。所以糖化血红蛋白反应的是检测前120d的平均血糖水平,与被检测者采血时空腹与否、服药与否均无关。是判断糖尿病长期血糖控制的理想指标。
2 p4 b6 q* Y9 G/ n7 C1 S W, [: v
) B+ V7 W+ j6 c# D* E: V! K1. 参考范围 HbA1c占总血红蛋白的6.5%±1.5%;>8.0%为HbA1c增高。
5 C: `2 ]& d+ r' q. B0 M2. 临床意义
9 N- r, o! N" w8 s6 V(1)糖尿病诊断:糖尿病是一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以高血糖为其主要标志。糖尿病患者HbA1c值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但HbA1c用于糖尿病的诊断不如OGTT敏感。健康人HbA1c为4.0%~7.7%,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HbA1c可高达10%~20%;新发现的糖尿病患者,虽有血糖水平增高,但可不见HbA1c明显增高。随机检测HbA1c,若<8%,多不考虑DM。HbA1c>9%,预报糖尿病的准确度约78%,灵敏度68%,特异度94%;HbA1c>10%,则有80%以上可能为糖尿病,灵敏度43%,特异性99%,有效率86%。所以,目前并不主张单独用HbA1c来诊断糖尿病,原因是精确度不高,有时造成临床解释困难。
* a; {+ s6 Y- [ x(2)估计糖尿病治疗效果和监测治疗及预后:在临床上,HbA1c可作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一个极有用的指标。由于Hb的半衰期长达60d,HbA1c合成速率与其所处环境中糖的浓度成正比,所以HbA1c不能反映近期的血糖控制水平,不能提供治疗的近期效果,但HbA1c可作为糖尿病长期控制的良好指标,可反映测定前1~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用HbA1c来监测糖尿病病情控制程度,根据监测结果,临床医师可以采用饮食控制或有效药物等方法来制定控制患者血糖值在正常范围的治疗方案。
3 [3 @& F' j- E/ V0 s" Q J8 X0 Y. i0 _
二、糖化血清蛋白(GSP)- m- F) M- R4 ~ n
糖化血清蛋白主要为糖化白蛋白,糖化白蛋白是糖尿病高血糖状态下蛋白质非酶促糖基化的一部分。蛋白的糖化程度与血清中糖浓度以及糖化蛋白的半衰期有关。糖化血红蛋白可提供6~8周的葡萄糖平均水平。糖化血清白蛋白的半衰期仅为17d,因此,测定此项指标仅仅反映前2~3周的血糖总水平。8 C7 L8 f( Y0 V+ v
7 g7 m4 h! L2 e2 I. l- j( ~. G1. 参考范围
6 H5 Z- C3 F1 ^) ^正常人空腹血清GSP为122~236μmol/L(酶法测定)。& P9 Z$ M$ U& O, @5 U& |
2. 临床意义
4 |* d* `1 I* V+ S, Q! J# p+ w(1)用于DM的筛选:临床研究观察到糖尿病患者血清GSP(NBT法)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并与FPG浓度呈正相关。* @% @, q% u, I$ b0 f
(2)糖尿病病情监测的良好指标:GSP代表体内清蛋白的糖化作用,由于清蛋白的半衰期为17~19d,所以测定血清GSP含量可反映DM患者近2~3周内的血糖水平。HbA1c代表过去6~8周血糖的水平,且变化晚于GSP。对不稳定DM血糖值变化较大时,GSP能及时监测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8 n" f, C" {% w(3)诊断妊娠糖尿病(GDM):通常有85%的GDM患者血清糖化蛋白质高于正常值,而糖尿病患者妊娠时的值更高,且这些患者出生的婴儿脐带血中糖化蛋白质也高,并与婴儿体重(巨大儿)及皮下脂肪厚度存在一定的关系。
: Q9 I E" Q# c( f, P/ K( d6 x(4)用于糖尿病的鉴别诊断:血清GSP和HbA1c有较好的相关性,而HbA1c在除糖尿病外的其他疾病也有升高。有人发现尿毒症时HbA1c升高,甲状腺功能亢进时明显升高,肾衰竭时HbA1c与尿素氮、肌酐呈正相关,但这些疾病时血清GSP均正常或略低。此外,在妊娠、溶血性疾病或高血红蛋白F(HbF)血症时HbA1c变化较大,而血清GSP则很少受干扰,从而可与DM鉴别。9 C4 t8 q S! z( y* v
(5)DM并发症的预测及防治:HbA1c、GSP测定可估计组织蛋白的糖基化作用,可用于DM并发症的预测。防止DM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的关键是早期严格控制血糖,以阻止大量蛋白糖化产物的形成。+ {" E% I+ P/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