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777|回复: 0

一对糖尿病兄弟,一个病情稳定,一个开始透析

[复制链接]

升级   98.75%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主题

239

回帖

99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90
发表于 2019-1-13 09: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对糖尿病兄弟,一个病情稳定,一个开始透析
3 t3 s9 W# K8 S/ P3 i- {' O! L
# J/ E! r; e( [天津市泰达医院  李青3 w8 U, w0 C5 B3 d  Q5 N

( {3 b, r3 |* J; [( T4 ?! G研究证实,2型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是遗传因素与不健康生活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家族聚集现象。' H- i! I0 `# M+ L1 h, t2 m- t  |0 D
. G2 }: p# L9 w
通过对2型糖尿病的家族分析发现:当父母之一为2型糖尿病患者时,子女患病的风险为40%;当父母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时,子女患病的风险为70%。8 k. C6 n5 o9 F

  f3 F0 \. v0 D2型糖尿病家族聚集的原因,一方面是一家人在基因上的相似性,另一方面也包括一家人有共同的生活习惯与环境。: R# i2 y" \1 \+ b# C7 @

4 S4 u3 V, N5 S; L( P可以这样理解多基因病:如果携带有遗传基因,即使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可能发病;如果没有携带遗传基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可能发病;如果携带有遗传基因,生活方式又不健康,那估计“在劫难逃”。
3 R) U7 s& `2 `& Y4 S9 T) h' ~4 R* I' v( T" \7 K+ y
但是,如果不幸发病了,是科学的对待、及时调整生活方式,还是任由其发展,不同的对待,却有不同的结局。
9 r8 J1 y+ A8 s. i- I2 u9 C* l  Z& z3 [, P4 ?5 L
有一对兄弟,都是老板,哥哥60岁,弟弟48岁,糖尿病史都是十年以上,弟弟的病史要短一些,家族中母亲因糖尿病并发症去世。
' g$ L( y# `3 Z: {! ~) w
2 W" X( Q4 P: L先说哥哥。哥哥发现血糖高后知道治疗,但平时用药不规律,血糖控制的也不达标。近几年出现高血压,去年出现水肿而住入我科。经检查诊断为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肾性高血压,CKD已到3期。经住院治疗后血糖、血压达标出院。
5 I4 A+ k, P! o# B5 o5 ~) u: o2 e4 a$ L% ~
前几天来院复查,糖化血红蛋白6.9%,血压135/80mmHg,肾功能稳定。他说自去年出院后严格按医嘱用药,血压、血糖一直稳定,以前从来没有这样好过。  R+ C  P3 z" V& k' I

$ M2 s1 G0 A9 ^. @/ b4 f再说弟弟。弟弟10年前也查出了糖尿病,但他根本不在乎,该吃吃,该喝喝,既不控制饮食,也不用药治疗。对哥哥的劝告充耳不闻,也很少去医院检查。去年感觉身体顶不住了,一查糖尿病肾病,已经到了尿毒症期,当时就开始透析了。
+ G8 K# @6 a# @* w" D
) k+ Y0 O2 `* y* t5 K$ E. G6 a尽管前些年哥哥用药不规律,但并没有间断治疗,尽管有时候也大吃大喝,但还能控制,所以并发症较轻。而弟弟可就不一样了,虽然发病晚,但恶化快。现在弟弟身体不好,心情也不好,生意也没心做了,感觉什么都完了,后悔的不得了。  }4 k+ h- b7 F$ ?0 _
% u1 k6 x( ^: j/ Q3 w- h
哥哥说,他从小就爱吃肉,有时候也想喝点酒,看到别人喝酒吃肉时也有点馋。可每当他快控制不住时,一想到他弟弟也就不敢了。
6 n' V- Q  T% Q% Z& V. c( g' n! k
6 J1 [* [) B$ R( X! h6 f' N1 z这兄弟二人的情况,可以说是许多糖尿病人的真实写照。# C* m- R3 T; R' `6 c7 n2 `' m" q0 U

/ |' v; q: G# P+ f3 @3 x一般来说,如果血糖控制不好,5~10年就会出现并发症,其中最缠手的当属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前者导致尿毒症,后者导致失明。
3 R5 N3 b3 i; U  N" W+ e) h7 [
* V/ B' ?  o+ E5 \6 _2 ^3 w糖尿病的治疗,除药物治疗外,饮食控制和生活方式调整也很重要。治疗一定要让各项指标达标,否则仍无法避免并发症,就像这个哥哥一样。当然,治疗就比不治强,就像弟弟,身体的“城门洞开”,让疾病“长驱直入”,结局就可想而知了。
8 b9 @, @) R- X
/ V" J$ n. D7 }! u+ d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是一个终身性疾病,一定要有持久战之心态。有些人,病重了就“老实点”,饮食严格控制,用药也规律,可病情稍一减轻就放松了自己。和糖尿病作斗争确实考验患者的意志。' K8 G7 A7 c, e- d3 A+ f

/ y& b9 X* ^) H我有个建议,如果有可能,初发的糖尿病人要有意识的多接触“老”糖尿病人,听他们讲讲他们的故事,“老”病人的教训也许会促使新病人控制病魔,就像这位哥哥一样,用弟弟的教训教训自己。
# e) u! e1 X# w1 N- U
9 r, o( H3 P: s同时,下列人群是糖尿病的“候补”人群,“入选者”应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尽量避免糖尿病的发生。- A3 D. l7 m$ e& B0 t

$ u$ K# V7 C2 D! z1 v- u! w: Z《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包括:
- g1 M& a8 N" p; B( z3 G0 _* E( }6 N, O2 s+ S
1、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 y7 X  ]3 D1 f+ a8 m! ]' O- f4 @/ \$ C9 O; d
2、年龄>40岁:人过中年,胰岛素的受体老化,易发生胰岛素抵抗。年龄每增加10岁,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68%;
: r9 X; E6 g& K7 L! U8 U- r: C3 k- _: O# H* d! q4 {9 q
3、超重、肥胖:体重指数BMI≥24,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肥胖者一方面胰岛素受体不敏感,另一方面胰腺的负担加重。年老肥胖就如同一台年久失修的卡车还要超载,发动机肯定会耗损;9 P& k# p9 d- n0 h7 l% |

/ U4 I# c3 v1 q- r5 {4、高危种族:美国的调查发现,黑人糖尿病的患病率最高,墨西哥人次之,白人较低。华人也是高发人群,相同的肥胖程度,亚裔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更高;同等的身体条件,华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是白人的1.6倍;
& I! B4 p1 M/ {9 l1 W3 q3 O
- `0 ]" H- x- G5 x$ U, X5、女性怀孕时有妊娠糖尿病史,或者有巨大儿(≥4kg)生产史者;
/ X! E  P- t3 B; i
1 z2 H4 o( d2 r5 c8 r" k6、高血压,或者正接受降压治疗者;高脂血症,或者正接受降脂治疗者;
1 R; R" R: _2 F' p
4 A3 G2 q3 R/ F: @. Q. R9 Y7、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静坐的生活方式;
# U5 M$ B( q: s9 N$ K
  @7 R% y5 j' X8 D0 U% H& z8、体重指数≥30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育龄妇女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主要表现多毛、不孕、肥胖、月经稀少、卵巢增大等;
& K  J& y2 S5 m' }0 G
2 R9 Z  G) z! I$ W+ ]' a( o" C9、曾经使用糖皮质激素(也称类固醇)并导致一过性的糖尿病患者,类固醇性糖尿病是激素的常见副作用之一;& b. e4 |+ b, Z8 F+ v, c3 _+ w
% K0 L( _) _! F
10、严重的精神病,或者长期接受抗抑郁药治疗的患者。
0 R7 n0 }+ z3 e* \, y0 @% `. B6 f- }& @; v! m, [' Q5 j
来源:李青科普
; Z2 H* w( l1 o$ C- X
www.tnblt.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