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
  100%
签到天数: 15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超级版主
 
- 积分
- 7197
|
众所周知,糖尿病具有“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即多吃、多饮、多尿和消瘦。但这些症状出现后,病已至中、晚期,而在糖尿病初期其症状轻微,令人难以察觉。因此,此病极易被漏诊、误诊。由于多种疾病或因素均可引起葡萄糖耐量降低或空腹血糖增高,因此在诊断时必须与原发性糖尿病相鉴别。内分泌科医生介绍,如下因素易造成糖尿病误诊成。
" [3 z9 @+ }& C) n: ?( ]/ L7 M8 o2 a& q
(l)肾性糖尿5 O' _# u l. a J
) `( y) L \0 n
大多因为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低下,如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或由于先天性肾小管细胞功能缺陷,使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发生障碍,肾排糖阈下降,病人血糖虽正常,但尿糖却为阳性。不过其葡萄糖耐量均正常,血胰岛素也正常。一般无“三多一少”症状。肾性糖尿多发生在青、中年,男性多于女性。少数妇女在妊娠期可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暂时性肾糖闭低下也可出现糖尿,但须与原发性糖尿病加以鉴别。
[; h2 y/ P+ J4 z: n+ }/ |+ X* ~. E1 w
(2)饭后糖尿
" S" K! v+ R4 C: K: f a7 r. Z+ j4 ?7 {+ i% q9 w, {) T
因糖类在胃肠道吸收过速,如胃空肠吻合术后、甲状腺功能亢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严重肝病等,进食后可出现暂时性高血糖和尿糖。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空腹血糖正常,半小时和l小时血糖超过正常,2小时和3小时血糖正常或低于正常。除肝病外,静脉注射葡萄糖田量试验正常。
S- k" X9 q7 u+ ^. |! V2 n- m
& ]) I g' a w (3)应激性糖尿
7 x u2 {3 L7 N" N& k; J# J& {) f! l* o# X$ d/ ?$ R7 P
在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急性心肌梗塞等疾患时,可出现暂时性高血糖和尿糖。
* T: @9 t- l% D' Y, ~2 p l" t9 v6 _# {. L9 Q ]- `/ x8 c
(4)继发性糖尿病
c- X' W* k X4 x9 k4 }/ C8 J$ z' r* {4 m2 ~$ ?" @0 z% c
胰源性糖尿病,如胰腺炎、胰腺切除、胰腺癌;内分泌性糖尿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柯兴氏综合征等,可从病史和临床表现予以鉴别。9 \4 w" c" \/ ]
3 W% d k+ k$ l* v (5)慢性疾病长期体力活动减少或卧床休息者,会使葡萄糖耐量减低,但空腹血糖一般正常。饥饿及营养不良:者,体内组织利用葡萄糖的能力减弱、胰岛素分泌减少,故也可有葡萄糖耐量降低,偶有糖尿出现。
, U9 g( q+ {, h+ q; H, e: T
, E( z, S7 B1 m) Z (6)药物:某些药物可影响葡萄糖耐量,故应在试验前停药3~7天。甚至一个月以上。升高血糖的药物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可的松、生长激素、儿茶酚胶、咖啡因、速尿、胰升血糖素、消炎痛、异烟肼、尼古丁、女性口服避孕药、酚妥拉明、噻嗪类利尿药和苯妥因钠等。降低血糖药物有:他巴唑、心得安、乙醇、水杨酸盐、磺腮类药等。
* W/ u5 w% q' _3 S( V% g$ k$ P2 N& U
专家提示,糖尿病在现代医药条件下,是可治之症。胰岛素的广泛应用,已大大地改善了糖尿病人的预后,使绝大多数病人的病情都能得以控制和改善,但仍不能彻底治愈。为此,战胜糖尿病必须有决心、恒心和耐心,打持久战。
& c/ ?: p/ _ \6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