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
  21%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新手上路

- 积分
- 42
|
本文是为论坛上注射胰岛素的一型和部分二型病友写的,但是,也适用于服用其他药物的病友。当然,我只是一个病友,不是医生,不敢说肯定正确,只是希望能提供给大家可能有益的信息。论坛上经验丰富的病友,也请增加您的经验上来以供大家共享,因为本帖很多地方是总结了大家的一些经验,很多并不是我本人的经验。有什么错误也请指出来。毕竟我们讨论的目的不是表明谁对谁错,是达成共识,互相借鉴。( P$ p$ A% [% p0 \2 B, g
现在,大家比较有共识的是要少食多餐,当然,怎么少食多餐也有讲究;还有,饮食要把不同种类的食物掺和在一起吃,并且比例要协调。但是,很多新的病友可能还不是很熟悉这些特性,希望看完本文后能对自己的饮食调控有原则性指导。
, t4 R3 x, n! A! ^, x# R+ T: e G一、由血糖控制的目标和一些常识得到的推论
8 w. B' u$ u5 V j大家很熟悉一些糖尿病控制的目标,譬如《中国糖尿病指南》等书中有这样的一些控制目标:
, W' _9 p0 A0 f3 W3 C血糖(mmol/L) 理想 良好 差
# m8 B: q8 e) X" H: X4 @空腹 4.4~6.1 ≤7.0 >7.02 k5 P/ W9 v$ M; o, l$ K3 c7 M
非空腹 4.4~8.0 ≤10.0 >10.0
8 d* r6 U$ w3 L表1 糖尿病的控制标准- \- ~( d( D4 ]! a2 x' }3 T+ V) T) E
对上面这个非空腹的标准,我们最常测的是餐后两小时,简称餐后。然后,还有一个非常熟知的常识,即如何确诊是否糖尿病人,很多人一定印象深刻,因为我们就是这样被筛选出来的: s! v6 a0 E- V. o3 h
对空腹血糖受损(空腹6.1之上)或糖耐量低减(餐后两小时在7.8mmol以上)的怀疑对象做OGTT,如果满足下表,则确诊为糖尿病病人:
I* i: O" J G$ g! _: ~( z 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或 ~- U/ A# @% L# U" Z
2.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或& h; D, w' z1 F8 t; M3 F1 m( k
3. OGTT试验中,2小时PG水平≥11.1mmol/l(200ng/dl)
% E8 Y# |) b5 I+ F" L1 o表2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8 P) V* i# |8 D* x2 g: Q1 g
这两张表格或类似于这两张表格的内容,很多得病的病友都查找到过。我们按照这个标准被确定为糖尿病人,又按照这个目标在控制,可是,这两张表格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0 u! \" v3 V& J+ Z
在这之前,先说明这样一个常识:一般情况下,餐后一小时是我们血糖的最高峰,然后,随着胰岛素的作用,餐后血糖逐渐下降,正常人一般在餐后两小时血糖7.8mmol/l.(当然,饮食结构完全不合理,有少部分病友不吃或非常少吃淀粉类主食,大量吃肉和脂肪,把血糖的高峰往后推,这样就没什么可讨论的了,如无必要,是不推荐这样的饮食方法的。)
- Z) ~5 e* m#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推断?
" S& _9 ~, \. {# l( M6 r# [(1)一个正常人,他的血糖一般不会超过11.1mmol/l,即使在血糖最高的时候。另外,一个正常人,他的血糖不会在7.8mmol/l上停留太长时间。很多人估计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之内就能把血糖降低到这个水准。- J0 w. E0 h7 L4 H1 Y6 Q) o* q
(2)血糖不是说高过7.8就了不得了,正常人也会高过这个值。只不过正常人分泌的胰岛素能很快将血糖从高位降下来。也就是说,只要血糖不在高位(高于7.8mmol/l)停留很长时间,对身体的伤害还是不大的。7 y% g) k3 v1 X) ]+ b3 `# }& f: E
现在再回到我们的控制目标餐后两小时上,如果你的餐后两小时不能在8mmol/l之下,譬如,在10mmol/l,那么你的血糖在那么高的高位至少会停留一个小时了(餐后一小时一般是最高峰),再加上还要一段时间才可能回复到7.8mmol/l,这样,血糖在高位可能时间就比较长了,也就是说,可能对身体的伤害比较大。我们测餐后并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目的也就在于此。 U1 r! c* H% U( Z6 m
所以,看这个目标,要辩证的看。6 v+ g5 ]: z- z
好了,得到以上的推论后。首先我们要确定,我们不是正常人了(只是体质,不代表思维不正常了,呵呵)。我们所有的控制目的,是能够最大可能的接近这个控制水准,即就餐后尽快把血糖从高位(7.8mmol/l以上)降下来就可以了,我们不敢完全追求正常人的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之内了,但尽量追求吧。
! C( K: m7 A1 i: l6 c7 t E当然,如果让就餐后的血糖高峰比较低,譬如餐后控制在6mmol/l,这样,血糖在高位停留的时间会更短。这样,可能的高血糖对身体的伤害会更小。当然,餐后控制好的同时也需要防止低血糖。
2 k* g' x, J3 y8 Q& j& S- c) n好了,如果同意以上的推断,我们进入下一个论题。
3 V* r0 K8 `1 q- H/ Y' d7 I二、胰岛素的起效与降糖作用7 G3 X! P+ A9 u* R7 T$ G" K7 w, Z
大家都知道,血糖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进入组织细胞,然后被“燃烧”以提供能量。血糖的来源是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解的葡萄糖(糖原生)和身体内脂肪、蛋白质被分解后重新合成的葡萄糖(糖异生)。糖异生过程在机体缺乏胰岛素的时候开始。本文的讨论是立足于食物摄入、分解为葡萄糖并被机体利用的糖原生过程。
9 `7 ^; v! @- u3 q4 `以我们平时注入的短效胰岛素R(人胰岛素)为例,其他的如中效N和混合的30R、50R在起效时间上有差别,可以参照对短效胰岛素R的描述自己理解。假设,R在饭前被注入皮下脂肪,其被缓慢释放的过程如下图1-1:8 n! K- D) G. k- w2 o# T+ y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注射胰岛素是通过皮下脂肪的,而不是像人分泌胰岛素那样直接分泌准确的大量胰岛素进入血管。在血糖降低以后,人体的胰岛素的分泌自动停止。而我们注入的胰岛素是不管你愿不愿意,都是以固有的规律慢慢被体液稀释并进入血液的。也就是说,一旦被注入后,这个规律和过程就不会被改变了。记得在tnblt.com上华婧老师说过一件事情,拿按摩器在腹部按摩了几分钟,发生低血糖。按摩注射部位的皮肤造成了体液稀释胰岛素的速度加快了,这算是个改变的特例。一般来说,这个胰岛素释放过程基本是不会改变的。这是和人自适应地分泌胰岛素进血管完全不同的。
! j- L; \% ?' Y: L人自动分泌足够的胰岛素进血管和注射胰岛素缓慢释放这样两种方式的差别是什么呢?差别就是正常人吃饭基本不用考虑什么升糖指数,因为不管血糖升的有多快,人体基本会以相应升糖速度分泌相应量的胰岛素;而我们吃饭,就要调节饮食使我们的血糖上升速度、血糖摄入的量最大可能的贴合胰岛素的分泌曲线。可以这么说,如果你用R,你的饮食升糖曲线就要最大可能的贴近R,如果你用速效胰岛素(如人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R或优泌乐R),你的饮食升糖曲线也改变以贴近之。用30R或50R也是类似。
4 U- N1 h9 h" `) f1 Q+ ~现在我们假设每份胰岛素所消耗的血糖是相同的,那么我们可以从胰岛素的释放曲线得到图1-2。那么,可以这样说,在理想状态下,如果你摄入的食物被吸收转换为血糖的速度和曲线和图1-2完全贴近,那么,你餐后任何时段的血糖和餐前的血糖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假设你餐前的血糖为5mmol/l。那么就餐后的这段时间内,你的血糖始终是5mmol/l。当然,这只是理想状态。 C+ @) {3 n( a8 \' `6 K
以上的假设条件中,假设胰岛素的量是正确的。后面,讨论升糖指数的时候,仍然维持这个假设。这样假设的目的是把胰岛素的量和胰岛素的起效曲线(其实,和升糖指数是同样一个问题)这样两个问题分开。5 I7 u+ p+ G, E0 |3 J: l) C
既然摄入的饮食如果被转换为血糖的速度和胰岛素的释放曲线完全一致的时候,血糖会不变化。实际中,如果我们饮食被吸收转换为血糖的速度和胰岛素的释放曲线不一致的时候会怎样呢?
- f" F( F9 W) P# I" a* K! ]! r: \6 s" [! Z; Y: H6 p, ~
2 E! s3 r' h. d0 i7 b0 G, Q
z+ \+ X+ w9 q: x5 E; q4 y+ X9 l) k; U" C' T& d
6 A8 }$ Q& e$ b" S) \7 O+ B* `& }5 [. g; W/ w9 Z+ H- \5 @) }
" c2 z9 A5 f# e5 ~, y3 U7 |' g( G% Z, h: A* W& e/ I
* u( @! e+ G& u%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