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913|回复: 0

糖尿病知识:糖友生育必知的二三事

[复制链接]

升级   6%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主题

0

回帖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
发表于 2015-11-17 11: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P! p% R, e+ Z1 V
  
& ^- w- }2 O; j- `9 B+ y2 B       糖尿病病友们都十分关注结婚、生育的问题,非常渴望成为母亲父亲,希望拥有一个聪明健康的宝宝。但是糖尿病成为很多病友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很多病友在婚恋孕育问题上常常遭受很大的压力和重大的挫折。糖尿病患者的孩子得糖尿病的几率有多大?什么时侯适合妊娠?如何才能要个健康的宝宝,本文试图从相关方面作一番解答和探讨。# d& O3 ~  g; F- p9 v/ P  L
# t4 H: O  E3 A* u
) ~0 R- e* Y" h" q8 l
  对于遗传,父母的影响各不同# v+ r, S- _# m' [/ \. |

+ Z3 H+ N2 o: v: t- T  糖尿病的遗传非常复杂,迄今并未十分清楚。子女从父母那里可能得到容易患糖尿病的基因,加之一定的环境因素,彼此互相影响,则可能得病。在这里,环境因素主要充当导火索和催化剂的角色。在不同的人种或民族,遗传所起的作用强弱并不相同。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每一个存在这些危险基因的人都会发生糖尿病。事实上,大部分人并不会发生糖尿病。. A+ `4 y! G( Q% F0 j. @
. i+ o9 T4 @! |9 q& x" |
  1型糖尿病父母都可遗传,遗传性父亲比母亲强。1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可以检测到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以及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患者的兄弟姐妹中这些抗体的阳性率也比无1型糖尿病的兄弟姐妹高,而且这些抗体阳性的同胞更容易患1型糖尿病,抗体滴度越高,患1糖尿病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我们也许可以利用这些抗体预测患1型糖尿病的风险。
& v/ k9 j0 J0 ^$ o+ a1 Q- }- x
  2型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的疾病,而且往往与肥胖、血脂紊乱、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伴随存在。母亲在2型糖尿病遗传中的作用超过父亲。如果父母都患有糖尿病,那么子女更容易得糖尿病。% L7 j) s  {( h9 P
: W  u5 K6 J/ o: j9 I
  一些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如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是由母亲遗传的糖尿病,呈家族性发病,在糖尿病人群中发病率为0.5%~1.5%。女性患者子女可能患病,男性患者子女均不患病。这类患者多在30~40岁发病,体型正常或偏瘦的较多,伴有耳聋,少数伴有其他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另一种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ODY),发病较早,通常患者在25岁以下时发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占2型糖尿病患者的2%~5%。其主要特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就是家族中有多个患者,而且3代以上连续发病。发病年龄较轻,一般在25岁以前,并常常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个别也可以在中年后才出现症状。与2型糖尿病不一样,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不是引起MODY的主要因素。MODY主要是由于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导致胰岛素分泌降低,无酮症,一般不需胰岛素治疗,口服磺脲类降糖药物往往有效。在临床上,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起病年龄轻,小于25岁,无酮症倾向,不需胰岛紊治疗的年轻2型糖尿病患者应考虑此病。! \+ W7 k- u2 q# E' I

* u& k1 X8 h. e  结婚生子风险较常人大
( m' S. i0 P% f" d
8 n$ R7 g% ^* C* N; ]- g  糖尿病患者可以结婚生育。虽然糖尿病可能影响子代,但是很难肯定子代中哪些孩子会得病。如果父母双方都有糖尿病,其子女患糖尿病的危险性就会相对增大。避免糖尿病患者彼此结婚,可减少子代患糖尿病的危险。2型糖尿病女性特别是肥胖者,可伴有多囊卵巢综合征,不易怀孕。另一方面,糖尿病妇女合并妊娠时,孕妇和胎儿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增大。所以,糖尿病患者对婚姻、生育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做好充分准备。8 W1 O6 M0 y2 E( _5 O1 o; S3 @

. r! r, J, Q4 @) C8 |' Z8 z4 ~  选择合适的怀孕时机) U9 W; q+ Y1 d9 r* y5 t
, l3 |7 x4 X4 v7 B  n/ z( d
  女性糖尿病患者血糖得到满意控制,并且无严重的心、脑、肾、眼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可以怀孕。理想的血糖控制包括24小时血糖正常化,血糖无异常波动,糖化血红蛋白在4.0%~6.0%之间。糖尿病背景型视网膜病变妊娠时会加重,所以怀孕前应该进行眼底检查和适当治疗,多数糖尿病患者产后视网膜病变可以恢复到产前水平。糖尿病肾脏病变在怀孕前要进行适当治疗。怀孕前尿蛋白应小于1克/日,血浆蛋白、血压均应达到正常。血糖控制不良不仅对孕妇有害,且可以导致胎儿畸形,甚至导致胎儿在宫内死亡的悲剧。妊娠可使增殖期视网膜病变加重,严重时可能导致视网膜脱离和失明。糖尿病肾脏病变严重,尿蛋白l克/日以上,肌酐清除率70毫升/分以下,或合并严重高血压的妇女妊娠,容易出现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宫内窘迫,孕妇容易合并子痫,因此有上述情况时不宜妊娠。
' m* w6 I: `4 o' W6 y: q$ Q. ?" ^: M! `7 {: a
  妊娠最好“计划”着来
# F" U8 d7 S0 E* x) |) m; Y& Q) {/ [+ i0 y- p
  计划妊娠是针对孕龄糖尿病妇女,合理安排生育时间、妊娠前后的检查和治疗,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母子平安度过孕期。5 x5 x7 F, f! _/ y5 L: k
1 O7 c" z0 m7 [! L0 h8 o
  糖尿病妇女孕前应该做好充分准备,全面体检,重点检查血糖(24小时)、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蛋白、尿常规(酮体、糖、感染)、血压、眼底、神经系统及心电图。孕前应掌握血糖监测、妊娠期的饮食调整和运动、胰岛素注射、低血糖的识别和处理等糖尿病有关知识技能和妊娠相关知识。糖尿病妇女和/或其丈夫在决定怀孕前3个月,应尽可能使血糖、血压、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检查并发症,了解自己的病情并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和胎儿。正在用口服降糖药的妇女应在内分泌医生的指导下改用胰岛素治疗。7 |5 b- m+ z: J9 [$ h

$ y- r! [& @8 f  O' j# j" z- m  相关连接:避孕
- I$ y3 V( b! H: _5 C
+ y/ K- ^1 @$ e, l- U5 ]  长期口服避孕药可使血糖升高,增加发生心血管病变的危险,而糖尿病本身也会增加心血管病变的危险。因此,使用药物避孕的女性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并且应禁烟。部分育龄妇女在生过孩子后进行了输卵管结扎,或带了节育环,这些都是安全可靠的避孕措施;也可使用避孕套、避孕帽。如果患者坚持选择口服避孕药,最好在开始药物避孕之前和之后1个月进行监测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A( h! _  V  ^, C$ P9 p
1 d7 B6 Y! U  \+ c7 T' o
; D8 d$ W! L* P: t$ T
! H" Y: E- w/ N/ t9 m5 I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www.tnblt.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