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963|回复: 0

如何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复制链接]

升级   65.63%

签到天数: 20 天

[LV.4]偶尔看看III

31

主题

29

回帖

72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25

活跃会员

发表于 2015-12-16 17: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何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 s0 H$ \, H1 e  p& }
    糖尿病如果没有并发症,就不能称其为一个病。糖尿病之所以受到重视,主要是因为它会带来严重的并发症。急的并发症起病非常快,会危及生命,例如酮症酸中毒等。但这些并发症只要及时确诊,正确治疗,短期之内把血糖控制住,就会有比较好的预后。
  糖尿病治疗中的主要困难在于,如何减少糖尿病相关的长期慢性血管合并症,例如微血管合并症、眼底合并症等。糖尿病眼底合并症已经成为目前致盲的第一位原因。再者,糖尿病肾病在很多发达国家已经成为肾移植的主要原因。此外,糖尿病所致的心血管并发症也是其主要致死原因。糖尿病病人得心脏疾病的几率是普通人的4倍。此外,糖尿病肢体动脉狭窄所致非创伤性截肢的几率也是普通人的3倍以上。
  上述这些并发症都会大大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而治疗这些并发症所需的花费更是惊人,往往是控制糖尿病花费的几倍甚至10倍以上。
  关键1早干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 关键2 双目标:血糖控制和心血管保护
  部分糖尿病患者并不肥胖,是偏瘦的,这样的患者可以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加用其他药物。总之,越早干预越好,患者获益越大。
  第二步,如果单用二甲双胍血糖仍不达标,可以考虑加用其他药物。如果仍然没有达到目标,可以再加上第三种药物,如基础胰岛素、强化胰岛素等。总之,要尽快使血糖达标。
  糖尿病治疗有“双目标”,即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其短期目标就是把血糖降到一定水平,防止出现高血糖带来的各种症状,如消瘦、乏力、多食、易饥饿,特别要防止出现急性代谢病。如果治疗不规范,好多患者也可能出现急性代谢病,一旦发生酸中毒,死亡率非常高,可以达到20%。所以预防很重要。
    控制体重:确保药物疗效
  肥胖跟很多疾病都有关,与糖尿病的关系也非常密切。2型糖尿病发生在相对年轻的人里面,大多是腹型肥胖,患者表现为腰粗,平时也不爱锻炼。判断自己是否处于肥胖状态,最重要的是腰围。按照中国人的情况,男性腰围的上限是90cm,女性腰围的上限是85cm。如果你超过了这个标准,或腰围超过了臀围,就易患代谢综合征。
  在糖尿病治疗上,肥胖人群和不肥胖人群有一些差异。对于超重和肥胖患者,其治疗主要是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服用二甲双胍。非超重患者可以进行同样的治疗,也可以选用其他降糖药。在糖尿病治疗中,体重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能够将体重适当降一些,血糖肯定会好,而且用药也会减少。
  控制体重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非常重要。如果不能把肥胖控制住,而是一个劲加药,甚至加上胰岛素,其实都不利于患者预后。肥胖患者的运动和饮食都应视体重而定。如果体重一直在长,摄入的热量肯定多了;如果体重逐渐下降,那么控制得就比较合适。
  在减体重的过程中,患者用药也需要考虑。如果不进行饮食控制,而是一个劲地加用让胰岛素水平升高的药物,患者的食欲就会增加,会吃更多的东西,对体重控制不利。而二甲双胍是不增加体重的,这也是其对心血管有益的原因之一。因此二甲双胍被多个指南推荐为与生活方式同时开始的一线用药。
  专家发言 糖尿病治疗应合理用药
 最新流行病学资料表明,中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已经超过10%。在20~60岁年龄段中,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值得关注的是,有超过一半的糖尿病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还有一些新诊断的患者由于对糖尿病知之甚少,或者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或者因过度恐惧而对治疗缺乏信心。因此糖尿病患者的首要问题是提高对疾病的认识。
  并发症完全可控
  糖尿病对患者的损害是全身性的、系统性的。它可以引起微血管病变,尤其是视网膜病变,导致患者失明;它也可以引起微血管病变导致肾功能衰竭。此外,大血管病变还可以危及心脏。糖尿病也会引起中风。这些并发症严重的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轻者也会给患者留下残疾。这将给家庭甚至国家都带来沉重的负担。
  尽管糖尿病并发症很可怕,但它同时又是可控的。患者不必过分恐慌。
  单纯生活干预难达标
  到目前为止,来自中国和北欧、北美的研究都表明,生活行为干预是预防糖尿病最好的方法。同时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健康的生活行为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但是单纯的生活行为干预,往往很难让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此时需要合理的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加上药物治疗,这种双管齐下的干预方式往往治疗成功率更高。毕竟生活行为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且要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药物干预是不可避免的选择。
  以前认为,确诊糖尿病后先采取饮食、运动等生活干预手段来控制血糖,如果不能达标再服用降糖药物。但是欧洲和美国的糖尿病协会在2006年提出,糖尿病一经确诊就要用药治疗。
  长短目标合二为一
  糖尿病是一个终身性的疾病,既要在近期把血糖控制好,又要考虑远期病人更少地发生并发症。当然,我们短期控制血糖的根本目的还是预防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对糖尿病病人来讲,我们要做到长短结合,或者近远结合。所谓短,就是在短期看来,我们要达到糖尿病控制的目标。从长期的目标来讲,我们要持之以恒地努力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或者其他严重并发症,从而减少致残率或死亡率。
  目前,糖尿病治疗提倡的是以降糖为核心,兼顾干预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既要把血糖控制好,又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同时解决肥胖问题。就降糖药而言,如果一个降糖药既有降糖的作用,又有一定的保护心血管的作用,那么我们选用这个药就能达到治疗的双目标。
  相对欧美国家而言,中国糖尿病的肥胖人群要少一些。但就目前来看,我国新增的糖尿病患者中很多都肥胖。如果体重超标,那么糖尿病治疗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通过药物和饮食干预使你的体重减轻。
  如何选择降糖药物
  目前市场上的降糖药物非常多,包括双胍类、磺脲类、格列奈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等。我们在选用这些药的时候,既要关注这些药物本身的降糖能力,同时也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此外,还要考虑到这些药物除了降糖以外,能否带给患者一些额外的益处。
  目前在欧美和中国的糖尿病治疗指南中,二甲双胍都被列为首选。在刚刚诊断糖尿病时,患者往往也选用二甲双胍类药物。这是因为首先二甲双胍降糖效果肯定,其次用这个药有助于减轻体重。最近的一些研究资料表明,二甲双胍对心血管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在糖尿病治疗中,早干预、双目标、控制体重是三个关键问题。所谓早干预,就是我们得了病的时候,要通过生活行为干预、药物干预使血糖尽快达标。双目标就是既要考虑到近期把血糖控制到达标的水平,也要考虑到预防远期并发症。对于超重和肥胖的患者,要进行体重控制,减轻体重才能收到更理想的疗效。
   支招一 护心有妙招
  糖尿病患者如何保护血管呢?这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不仅要使血糖控制达标,而且还要对降低血脂、血压、体重,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及吸烟等进行综合治疗和管理。
  在降糖用药的选择上,糖尿病患者应优先考虑血糖控制和心血管保护兼备的药物,并控制好血压和血脂。在生活方式调整方面,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周运动5天,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少摄入脂肪和食盐,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全麦食物、水果、蔬菜和豆类;保持标准的体重;要戒烟;按照医嘱服药;必要的话,可咨询医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等。
  支招二 体重要达标
  根据我国糖尿病流行特点,如果男性患者腰围大于85cm,女性患者腰围大于80cm,常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因此,肥胖糖尿病患者尤其需要注意控制体重,减少由于超重而带来的各种危险因素,在血糖达标的同时让体重也达标。
    

% ]3 y0 f0 A9 ?2 F. f
www.tnblt.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