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
  100%
签到天数: 15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超级版主
 
- 积分
- 7197
|
研究发现,生活方式干预或药物干预,均可阻止“糖调节受损”向2型糖尿病转变。我国科学家(中日友好医院潘孝仁教授等)完成的“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证实,对IGT者进行3年左右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使IGR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程度降低60%左右;国外学者采用药物(拜糖平、二甲双胍等)干预的方法,平均随访3年,证实可使IGT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程度降低25%~30%。这一系列研究结果给了我们两个重要启示:一是糖尿病的自然病程是可以改变的,若在糖尿病前期阶段给予积极的干预,能够延缓甚至终止糖尿病的发生;二是非药物干预(即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比药物干预的效果还要好。在我国大多数居民尚不富裕的情况下,改变生活方式(即多动一点,少吃一点,勤查一点)可以说是一种最简单、最经济且有效的干预手段,值得大力提倡。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哪些具体内容?4 Z# i9 L, ]' p U% X; u' x) a2 V
生活方式重塑主要包括调整膳食结构和加强体力活动两方面,简述如下: 1、饮食干预:限制饮食的总热量和脂肪摄入,避免营养过剩及肥胖。油脂类食物的热量应低于食物总热量的30%,其中饱和脂肪酸(大多存在于动物脂肪内)应少于10%。平时要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如粗粮、蔬菜、水果,豆类等等,每日摄入的纤维素含量至少为20克。少吃动物内脏、蛋黄、糖类食品,不吃油炸食品。$ W+ N8 g5 l, ~" N; j$ a
2、运动干预:长期坚持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跳舞等,每天至少锻炼30分钟,每周不少于150分钟,运动贵在坚持,切忌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 o# S. ~# f$ r y2 Q) h9 e) B
: P! U- S" V) z# c% J e0 [ 3、控制体重:肥胖是目前已知的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可逆转的危险因素,肥胖者应使体重至少降低7%或更多,如能达到标准体重更好。有资料显示,若在成年时期能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可使2型糖尿病发生率降低50%以上。% M+ _# _7 [ I { k
在糖尿病前期的干预措施中,首选改善生活方式,只有当其效果不够理想时,才考虑加用药物干预。有证据表明a-糖苷酶抑制剂(如拜唐苹)、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等可以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其中,拜唐苹是唯一获准应用于IGT治疗的药物。
; N' B1 {9 Y$ @7 B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糖调节受损”必须终身治疗。因为即使临床治愈,如不坚持原有干预措施,还可能“卷土重来”。
& v$ ^/ C5 \* f2 U# a; b, q% C( Y+ f+ b7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