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俨然已成为国人“甜蜜的负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宁光教授对近10万人的调查显示,我国≥18岁成人中,按国际标准诊断糖尿病,患病率则高达11.6%,约1.139亿人。 2 _! E( g5 T* ~0 Z7 C
更为严峻的是,国人 糖尿病前期患病率是50.1%,也就是说,一半中国人正迈进糖尿病的“后备军”。到底是何原因,让我们沦为糖尿病?相关专家总结出10点可能的“中国特色”原因,值得我们思考。 $ u2 Q( p4 Q% C8 _! h T
1. 体力活动快速下降 与1997年相比,我国2009年男、女性居民总体力活动量分别下降29.0%和38.0%。
- H# t; V- v! e" u- s/ j
而根据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顾东风教授等人近期的研究结果,久坐不动者发生糖尿病风险大幅增加:即使是与轻体力活动相比,久坐不动的人发生糖尿病风险增加22%;与中等程度体力活动相比,久坐不动者风险增加128%。
. V/ i0 c- s+ K, L b- Q
2.精制食物过多 我国饮食正从吃粗粮转向精制大米和小麦。居民饮食中30%的能量来自于白米饭。 9 Q+ ^ ^, ?6 K1 H9 w [
过精制的碳水化合物,比如白米饭,有很高的血糖生成指数和血糖生成负荷,从而会导致血糖过快的升高或降低。我国一项对64,227名女性长达5年追踪的上海女性健康跟踪研究发现,规律的白米饭摄入与更高的糖尿病发病率有正相关性。 0 B3 Z5 d/ e$ k) h1 B }
3.吃肉增加 我国1992~2002年10年间,从动物食品摄取能量的比例从9.3%增加到了13.7%。
' f" T) q( o# K% p7 V
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显示,肉在1989~2000年期间增加了56%。在猪肉消费量方面,中国人的年平均消费量已经赶上了美国人,并且从1997年起就超过了美国人。 # }) T( @0 i3 W$ D. Z& o# X4 l8 {
美国学者对3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进行分析后发现,红肉摄入量每增加0.5份/天,随后4年内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48%。不胖的人风险更高。红肉摄入量每增加0.5份/d,糖尿病风险增加65%。日本一项观察5年的研究同样发现,平时多摄取牛肉和猪肉的男性,罹患糖尿病的风险是较少摄取者的1.42倍。 " C2 h4 F t5 j' x$ ^
4.超重和肥胖快速增加 顾东风教授等人的另一项研究发现,中国有332万糖尿病是由肥胖/超重导致,其中240万是由腹型肥胖导致。 8 S0 w5 k0 W' I. Y1 u
5.三年大饥荒有影响 作为特殊的历史事件,我国曾在1959~1962年经历“大饥荒”,而有研究表明,与未经历饥荒者相比,在胎儿期经历过饥荒的人,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增加了53%;在儿童时期经历过饥荒者的糖尿病风险增加82%。
% S5 P4 g: J' H7 J% x5 _* @
6.含糖饮料消耗增加 中国含糖饮料摄入的快速升高。近年来,含糖饮料在中国的销售量大幅上升。这类软饮料通常含有高血糖生成指数和能量。 1 x2 c+ I9 T* R! t2 @0 ~+ @
一项研究发现,每日喝一罐(355 ml)含糖软饮料,糖尿病风险升高22%。 5 I5 [) S7 j: f; P c+ M; ~
7.吸烟全球第一 一项追踪12年的研究发现,每日吸烟25支,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增加42%。吸烟越多,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越大。
& L( n+ x" ?+ d8 ^2 u; _! b; A
8.高血压大国 我国是高血压大国,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4个中就有1人为高血压。英国一项研究发现,收缩压升高20 mmHg,糖尿病风险增加58%;舒张压升高10 mmHg,糖尿病风险增加52%。 9 a6 D- s# x5 L+ ]. p$ d1 ? k3 k
9.教育水平低的人比例高 我国的资料显示,教育水平低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高。
1 m8 O$ G: {5 c4 f
10.计划生育也可能有影响 新加坡研究人员发现,父母生的第一个孩子在成长初期个头要比同胞兄弟姐妹小,但体重增长更快,到成年时个头反而更大。这一发展进程会增加肥胖的危险性,而且或许能够帮助解释为何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在10年里增长了两倍多。
: e- g9 Y; N4 s/ h2 i7 }/ ^
此外,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或许也是导致糖尿病和肥胖的原因之一。该政策导致父母和长辈对孩子过分溺爱,成为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但是,这些孩子的肥胖问题令人担忧:研究发现,20岁以下的中国男孩中,有23%超重或肥胖,女孩中该比例为14%。儿童肥胖会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各种癌症的发病情况。
- \' o1 N0 x/ f% ~- t l7 n8 s* h" P% g/ S( a' h* |& ~+ \
" G& P$ J- m: x+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