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医生 于 2014-8-18 17:42 编辑 , O+ l, |+ F7 ^' r, F2 N) @
$ b' M8 _+ S% g! L: ]2 L临床如何选择磺酰脲类药物: 1、磺酰脲药物对1型糖尿病患者无效。
, ^9 P- e9 s: p* h: u. s$ M2、格列美脲(迪北)作用时间与格列本脲(优降糖)相当,但极少产生低血糖,还能提高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对其他磺酰脲失效者,用此药可能有效。( H$ u' L8 ^9 k" R
3、第二代磺酰脲类药物虽然很多,降糖强度不同,但经调整各种药物的剂量后,每片药的降糖效果基本相当,降糖的净效相似。
6 E: R4 i) l2 u, O9 e: v. ]4、由于作用时间的差异,长效制剂如格列本脲(优降糖)对降低空腹血糖效果较短效的好,而格列比嗪等短效药使餐后胰岛释放增加,餐后血糖下降较明显。# _- r) w1 X( ?5 H% x. P' f3 l
5、使用方法从小剂量开始,于餐前半小时服用。
$ r/ X$ v# O U2 t( Z( \6、超过最大推荐剂量也不会取得进一步的降糖效果,应该改用其他方法。6 _, Q% W9 s) v' x
7、一般不应将两种磺酰脲类药物同时应用。
, w$ Y) K8 U4 I# H; b8、年令大,肝肾受损,易有低血糖倾向,避免选用长效磺酰脲类降糖药,美吡达,糖适平较合适,低血糖危险性小。0 s$ }' M3 w6 Y% i9 |
9、有轻、中度肾功能损害的用格列喹酮(糖适平)较安全,因其主要从肝胆排泄。
6 X8 ^2 @; C# g. H* K; k(二)双胍类降糖药 目前临床应用该类药物主要是二甲双胍(MF) 1、主要通过抑制的糖异生,降低肝糖输出,促进骨骼肌,脂肪等组织摄取利用葡萄糖,促进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并能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4 p4 X/ ^) x* `) m
2、双胍类药物最主要的副作用是乳酸中毒和肾毒性,对于老年人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
: \8 N6 L8 n! b; T: l; r3、一般有恶心、食欲不振、腹胀、腹泄等胃肠道反应。1 _9 ~ k0 s0 J( G( p
4、初用本药从小剂量开始,餐中或餐后服药,可减轻胃肠道反应。
$ ]2 F1 |2 Y+ w( G9 [" A8 f(三)阿卡波糖(拜糖平) 1、本品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抑制消化道中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延缓碳水化合物日消化和吸收,因此能降低进食后血中葡萄糖浓度。2、本品单用或与其他降糖药,磺脲类或双胍类联合用能有效控制餐后与空腹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从而大大增加全面控制糖尿病的可能性。3、因阿卡波糖的作用影响了糖类在小肠内分解及吸收。停留时间延长,肠道细菌酵解产气较多,引起肠道多气,腹胀、腹痛、腹泄等,个别患者出现低血糖。 ! V6 O7 Z' y. E3 Q
(四)胰岛素增敏剂 1、罗格列酮片(文迪雅) 本品属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通过提高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有效地控制血糖,保护B细胞。本品不可替代原抗糖尿病药物,则需在其基础上联合应用。 ①本品仅在胰岛素存在的条件下,才可发挥作用,故不宜用于1型糖尿病或糖尿病酮症的中毒者。
0 V: I9 P* J8 R4 R9 S3 T9 U②与磺脲类药物合用时,本品起始用量为4毫克/日,每日一次,每次一片,如患者出现低血糖,需减少磺脲类药物用量。+ E3 f( ^5 C& ~6 [+ k2 T6 J1 B0 j
③与二甲双胍合用时,本品起始用量为4毫克/日,每日一次,每次一片,在合并用药期间不会发生因低血糖而需调整二甲双胍用量的情况。
3 x, j* y% i3 y! f e④肾损害者单用本品勿需调整剂量,可禁用二甲双胍或不与二甲双胍合用。 副作用:①有肝损害慎用②水钠潴留会增加心脏负责,对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
) c, H1 w3 d* H1 }" |8 t" E2 e/ [2、双胍类(二甲双胍、格华止) 5 \. ]; ?) V9 u- y3 u: x4 g: |1 L; i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有降压作用,尚有降血糖、改善糖耐量和胰岛素酶感性作用,在伴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中,观察到卡托普利能降低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机制可能是通过扩张管,增加骨骼肌的血流量,从而提高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由于对胰岛素的增敏作用较弱,目前仍主要作用于血管病变、肾脏病变和糖尿病微量蛋白尿。 4、降 脂 药 近年来人们发现,一些降脂药具有胰岛素增敏作用,如烟酸。烟酸肌醇脂及非诺贝特等。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影响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代谢实现的,降脂药能拮抗糖原异生。胰岛素抵抗,改善糖尿病患者糖代谢。 临床将降脂药与降糖药合用,尤其适用于有高血脂的糖尿病患者。能防止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提高降糖药的疗效。6 e. a7 I- E! j& }* p: {3 o0 ^
5、口服降糖药的具体服法 ①磺酰脲类降糖药餐前30分钟服。②阿卡波糖(拜糖平),瑞格列奈(诺和龙),罗格列酮(文迪雅),主餐前服用(第一口饭)③双胍类降糖药,餐中或餐后服用,一定牢记。 , G, N+ U7 E1 ]1 R6 X2 Q( K! }! G, f
六、需要明确的问题 1、怎样做葡萄糖耐量试验 ①标准:空腹血糖6.0-7.0mmol/L(有的标准为5.6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7.8-11.1mmol/L2 |; c* Y$ u, c
②方法:必须抽静脉血至少8小时没有热量摄入 抽空腹血糖→服75克葡萄粉溶水,从第一口计算时间(5分钟内喝完),30′60′120′180′分别抽静脉血,检测血糖。 2、空腹高血糖≥6.0-7.0mmol/L,一定要查餐后2小时血糖,甚至应该做葡萄糖耐量试验,以便及时发现葡萄糖耐量减低(IGT)。目前主张空腹血糖≥5.6mmol/L就做糖耐量,因为IGT是正常糖代谢发展到糖尿病的过渡阶段,如果这个时期及时,有效干预,有可能预防或逆转发展为糖尿病,否则将有1/3左右不可避免的进入2型糖尿病阶段。 3、注射混和胰岛素时(速效+中效或速效+长效),必须先抽短效,后抽长效,然后中轻轻混匀。 4、预混胰岛素30R、50R静置后分为两层,皮下射前必须轻轻摇匀,但不要用力,以免产生气泡。 5、预混胰岛素,每日只能用一次或两次,不能用三次。 6、中效、长效、预混胰岛素,只能皮下、肌肉注射,不能静脉输注。 7、抗凝剂华法林(苄丙酮香豆素),口服易吸收,血浆蛋白结合率99.4%,与磺脲类降糖药同用(由于磺脲类降糖药同血浆蛋白结合中率较高,可置换已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双香豆素)。从而使抗血作用增强,另外双香豆素,有抑制药物代谢作用,从而加强磺脲类的降糖作用,故避免同时使用或减少剂量。 8、磺脲类药物可增加乙醇的毒性,治疗期间宜戒酒。 9、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应用,餐前、餐时、餐后都要明确和患者具体交待清楚,否则用错后果不是无效,就是造成低血糖。 10、一般不应将两种磺脲类降糖药物同时应用。 11、早晨空腹血糖高有三种情况需要鉴别 ①夜间胰岛素作用不足,查凌晨1点血糖高。
; {1 c2 x, m/ Y/ ?6 U6 C ②“黎明现象”夜间血糖控制良好,也无低血糖,仅黎明一段短时间出现高血糖,凌晨一点血糖正常。
9 n) ?# u4 @, l8 |3 A: N ③“苏木现象”在黎明前曾有低血糖,但症状轻,时间短,继而发生低血糖后反应性高血糖。& f' K- ]) [3 S5 j
鉴别方法,用血糖仪检测0、2、4、6、8血糖,主要零点血糖(高:胰岛素用量不足;正常:黎明现象;低:苏木现象)。. v4 [4 k( O9 v! Q
12、低血糖处理方法 症状: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饥饿,行为异常,甚至昏迷。 清醒者—服糖水,含糖吃水果、饼干等 昏迷者—静注50%葡萄糖 特别注意,用长效胰岛素或长效磺脲类药物引起低血糖延迟效应,可需长时间葡萄糖治疗,清醒后需监测血糖24-48小时。 13、胰岛素保存环境应在4℃—10℃,开瓶后一个月内用完。 14、什么叫葡萄糖毒性:由于B细胞功能下降等因素,导致高血糖反过来作用于B细胞,导致B细胞功能进一步下降,如此产生恶性循环,使患者的血糖持续升高,这就是所谓的葡萄毒性。 15、什么叫脂毒性:所谓脂毒性即脂肪异常沉积于非脂肪组织内,造成所沉积的组织功能障碍。 16、什么叫“早时相”:现在有个新的理念叫“早时相”胰岛素促分泌剂的应用,早时相也叫“第一时相”,快“分泌时相”,是进餐后的5-10分钟。“第二时相”也叫“慢分泌时相”,是进餐后30-60分钟。
. r& ]& i2 ^! p @# p. i 17、静滴胰岛素改为皮下注射前应注意问题:速效胰岛素静注,多应用在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在停用静滴胰岛素改用皮下注射前,必须先皮下注射一次胰岛素。
' H2 z0 O* V* Q( |8 r m' k
$ h3 F, j4 n& d, s" o" R
, R! v. ?7 }, N( v- V"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