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曦曦 于 2014-8-20 16:56 编辑 8 h/ K u' P8 F4 G5 |8 Q+ \( V
! x" Q. {+ S3 Z4 S6 W' M" i+ G% E 与年轻糖尿病患者相比,老年糖尿病患者症状相对隐匿、肝肾功能较差、易发生低血糖、并发症或合并症较多、心理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在临床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到上述细节问题,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 c3 M5 D" \4 j9 W' H
1、饮食控制要适度 : }& t7 f4 Q9 X
在确保总热量平衡的前提下,采取少量多餐,多吃含纤维素较高的粗粮、麦胚、豆类及蔬菜等,每日每人食物纤维的摄入量不低于35克,对于已有较重并发症的高龄患者不必过分限制饮食。 - u1 N- V' v1 {7 q0 q }. Y# S
2、莫将保健品当药品
# n9 J8 D0 c; c保健品不是药品,不具备确切的临床疗效,充其量只有辅助的保健作用。虽然有些针对糖尿病患者的保健品具有一定的降糖作用,但几乎无一例外地是在保健品中违规加入了副作用较大、价格低廉的西药成分(如优降糖、降糖灵等)。 0 R1 _5 n+ @' ^3 _8 r1 E
3、体育锻炼要量力而行 : \$ A& p& L3 H, e
凡是身体状况允许的老年人均应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由于老年人心肺以及肌肉、骨骼功能减低,故运动必须量力而行。一般可进行慢跑、快步走、健身操、太极拳等活动。
7 K, H6 d0 F* }+ ?; @1 C4、降糖药选择需慎重
. f8 T- D4 O3 _/ j% x+ e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肝肾功能逐渐减退,容易发生低血糖,因此,用药前应先检查肝肾功能,尽量选择对肝肾影响小、降糖作用比较缓和、最好不依靠肾脏排泄的降糖药,如糖适平、诺和龙、拜唐苹等等。 % V5 \- Z) k. k
5、提高服药的依从性
; M4 t% e& M% C# W老年人记性不好,忘服药、服错药、吃重药的情况经常发生,尤其是在药物种类过多时。因此,在给老年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尽可能做到既要疗效好,又简单易行,而不应盲目地增加药物种类而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5 ] l0 U9 g: Y E0 \4 Q" ^4 ^
6、谨防发生低血糖
_8 u7 w" G4 w# ]7 z老年人由于神经反应比较迟钝或存在神经病变,容易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病人常常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直接进入昏迷状态,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夜间则非常危险,往往因错过抢救时机而导致严重脑损伤甚至死亡。此外,老年人多伴有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一旦发生低血糖可诱发心肌梗死及脑卒中。 & V, x2 ~. O3 j4 O" k0 ^% w9 Z
7、积极治疗各种并发症
x6 `/ t" j- s6 I8 a0 x7 H+ w2 i老年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病、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白内障、眼底视网膜出血、糖尿病足等,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必须积极全面治疗,防止进一步恶化,以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5 z* ]* \, M7 m) T6 l) _+ ?, y. z
8、心理治疗不容忽视
0 k0 F r) {) Z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身体状况及社会角色的变化常出现异常的心理状态,如悲观、抑郁、焦虑、烦躁、失眠等,因此,对老年人进行心理治疗十分必要。治疗内容包括向患者和家属宣传糖尿病的有关知识,鼓励患者消除悲观情绪,正确对待疾病;建立有规律的生活秩序,坚持体育锻炼,每天看书读报;帮助患者充实生活,如养花种草、下棋、绘画等;遇到不良刺激时,要通过自我安慰的方式转移注意力,达到一个新的心理平衡。 - [/ I9 L- M3 [- x7 C
9、病情监测主要查血糖而不是尿糖
: c; @8 F0 I- G; |4 _1 V老年糖尿病患者不能以尿糖测定作为自我病情监测的手段,这是因为老年人的肾糖阈偏高,使得尿糖检查对病情的评估极不可靠,因而应以血糖监测为主。
6 v4 G' ]7 i2 B' P* ?10、血糖控制目标宜适度放宽 0 e0 ~6 q8 u4 A
对病程较长、有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已出现心血管并发症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有可能增加患者心血管时间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因此,相对于年轻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应适当放宽。空腹血糖不超过8.0mmol/L,餐后血糖不超过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维持在7%左右即可。 |